A-A+

征集“三十年最佳折腾奖”提名——我提名中国足球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征集“三十年最佳折腾奖”提名——我提名中国足球


“折腾”成了论坛的热点词汇,各路神仙风云际会,唾沫横飞,东扯西拉,无非是争取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解释,不过对这些老僧已经不大感兴趣了,真理不是争论出来的,真理是“实践”出来的,不是有人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实力是实践的基础,所以只有用实力去努力实践,“真理”才会体现出来。没有实力怎么办?努力集聚力量,努力实践,这才是正确的做法。空对空的口水,那怕是天花乱坠,最终也是枉然,殷鉴不远。所以,尽管“折腾”这个词具有巨大的折腾空间,但我还是不愿意来折腾这个词语。还是来踏踏实实的寻找折腾事例,然后借鉴经验教训,努力践行“不折腾”的思想,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相应总书记的号召。所以,突发奇想,拟定设立“三十年最佳折腾奖”,看看那些项目可以入选。

我这个人上学的时候喜欢踢球,所以对中国足球...........,唉,也算是情有独钟吧,不然真没有办法描述了。中国足球是体育界最先“改革开放”的项目,堂堂十三亿的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多,但居然就找不出11个人组成一支稍微有点自尊的球队——注意啊,我这里完全不谈球技,只期望着中国足球队哪怕是输,也能输得有尊严。但现实是残酷的,中国足球通过这几十年的“折腾”,已经从容志行、古广明他们那一代折腾到了李玮峰他们这一代,足球队在亚洲的地位也从亚洲一流折腾到目前这种不堪评说的地步。将他们这些年足球“改革”主要措施摘录如下:

1992年,徐根宝兵败吉隆坡。中国足球改革迎来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这场会议被某些人称为“中国足球的遵义会议”——严重抗议某些记者亵渎遵义会议。会上,相关领导提出“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会议决定,把1994年甲级A组联赛作为联赛改革试点,把中国足球推向市场经济轨道。“红山口会议”确定了中国足球的职业改革方向,郎效农等人开始投入职业联赛的创建工作。

1994年4月17日,四川成都体育中心,王俊生宣布,1994年万宝路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开幕。(很遗憾,当年我去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不幸成为了这场折腾的历史的见证人)。

1996年,海埂基地内,足协首次推出万米跑。这项并不完全符合足球运动规律的测试,成为众多球员的噩梦。

1996年,中国足球队兵败金州。以2:3负于卡塔尔。当年一直有一个传说,中国足球是西亚球队的克星,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栽倒在西亚球队的脚下,原来传说不过是谎言。

2000年4月,阎世铎成为中国足协的新任掌门。上任不久,他就开始了大手笔出牌,宣布“2001年联赛只升不降、2002年联赛只降不升”,开了联赛为国字号球队让步的先河。

2001年,日韩世界杯预选赛,幸运终于降临中国队,中国足球幸福的抽到了一只上上签。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上帝羞辱中国足球队的一个阴谋。上帝让中国足球出现在世界面前——当然是在舞台上出丑。这下,你们该死心了吧?确实,很多球迷在那之后就死心了。

2001年,就在国足“幸福出线”的同时,国内的甲B赛场却连续爆出假球丑闻。甲B联赛连续两场诡异的比分,让阎世铎震怒,说出“乱世需用重典”的经典语录。然而,足协的重典似乎并未起到效果。

2002年,裁判龚建平被捕;2003年,他以累计受贿37万元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十年。“黑哨”尖锐的笛音刺穿国人耳膜。

2004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大幕拉开。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发觉甲A的弊病并未根除。媒体开始称,所谓中超只是“换汤不换药”。

2004年,阿里汉率国足冲击德国世界杯未果;

2005年,谢亚龙成为足协的新掌门。他所推行的国奥队战略,与阎世铎的豪赌世界杯如出一辙。在牺牲了联赛甚至国家队后,国奥队在北京奥运会上依然折戟沉沙,“谢亚龙下课”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2008年,杜伊和福拉多的组合执教也未能让国足拿到南非世界杯的入场券。

。。。。。。。。。。。。。。

国足不息,折腾不止。三十年最佳折腾奖,除了国足,还有别的项目吗?老僧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更多的提名。

标签:足球   中国   折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