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中国社会主义”提法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已经流行了30多年。虽然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别产物,但这个提法在语言表述上相对比较繁冗甚至绕口,也是大家共同的感觉。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让大家误认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上,是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而是完全照搬别国经验的,但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笔者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的再次通读,发现小平同志其实一直看重而且更加强调的概念是
中国社会主义。
这个提法不但说起来不绕口,而且旗帜鲜明非常大气,同时也把“有中国特色”的意思涵盖无遗。它不但可以包容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也能包括我们党从抛弃苏联模式之后结合本国实际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及成果。因而小平同志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经常使用“中国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而且一直到他伟大人生的最后阶段。例如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
——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这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月26日)
——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纪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比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前天中央委员会通过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讲了几句话,我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84年10月22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些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七个月的时间里,办了过去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这一事实,表明我们党的认识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表明我们党已经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新问题。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国的改革。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中央已经确定的目标继续前进,努力把各项改革搞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5月19日)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987年8月29日)
——党的十三大的特点,一个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个是更新了中央领导班子,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连续贯彻下去,并且加快步伐。(《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十三大的两个特点》1987年11月16日)
——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我们这个党就是在威胁中诞生的,在威胁中奋斗出来的,奋斗了二十八年才真正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现在我们总比过去好得多。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1989年11月23日)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
——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1990年7月17日)
……
笔者的检索肯定是不完全的,但是大家从上面这些例文,完全可以看到小平同志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概念的使用是长期的一贯的而且是非常郑重的,“有中国特色”的说法相比之下更具有为了通俗的目的性。仔细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假如把“中国社会主义”写在旗帜上,不仅字数少,而且更庄严,还更能体现我们党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们党成立不久就已经打出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全国人民还有代表三座大山的势力也清楚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当苏联经验被证明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时候,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已经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体现出鲜明强烈的“中国特色”,开始建设着“中国社会主义”。因而笔者认为,我们党完全可以应当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口号换成“中国社会主义”的提法。这样可以避免一会儿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构成部分并列,一会儿又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并列,使人误以为毛主席他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特色”,造成理论上的不协调或者不和谐。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比
“中国社会主义”是更切当更鲜明更和谐的旗帜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