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韩强:为什么外资优先拿了大头?

2025-02-23 观点 评论 阅读

中国股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还是高位接盘?为什么外资优先拿了大头?


韩强


最近“中国股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了鼓动性口号,如果我们看一看A股和H股市场的事实,就会发现,外资优先享受,拿了大头,中国股民实际是高位接盘,这是主流经济学家们长期忽悠的结果。同一公司的H股在香港低价发行,A股在内地高价发行。中国内地的社保基金、券商、股民都不能买H股,外资却通过参股银行,直接买H股发了大财。
2005吴敬琏教授说:“之前国有银行,我们搞了许多年,资本金变成了零,甚至负数,这样一个银行让投资者怎么信赖呢?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很容易情绪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于情绪化,就容易出问题。要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就要仔细地把问题的症结弄清楚。”(《吴敬琏不赞同国有银行贱卖论称国人容易情绪化》《新京报》2005年12月10日)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明,国有银行上市之前已经过资产剥离,资本金不是零,其资产不仅仅是账面的,而且对一个国家金融系统来说具有战略意义。然后我们从A股与H股比较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没有贱卖,那么A股市场银行发行股票就是贵卖了,因为都是银行股为什么内地发行价要高几倍?如果内地发行价正合适,那么到香港发行就是贱卖了,为什么比内地发行价要低几倍?
我们再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一说,中石化A股发行价4.22元人民币,H股发行价1.6元港币。格差一倍半,究竟是H股贱卖,还是A股贵卖?当时的社保基金也是以4.22元人民币进入的A股,被套了很长时间。现在社保基金虽然解套了,但是却眼看着H股赚钱,这又是什么问题?
吴教授说“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那么A股与H股的第一个介入者,哪一个风险大?谁都知道H股的风险小,那么请吴教授说一说,为什么让社保基金介入风险最大的A股,而风险小的H股留给国际投资者?吴教授不是天天讲机会公平吗?为什么社保基金与国际投资者的机会不公平?
吴教授是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承销中石化的是中金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是1.60港币,发A股4.22元人民币,1.60与4.22中间的差价就形成了公司的资本公积金,这个公积金立即就被全体投资者所拥有,包括香港以及海外的投资者,使内地股民的资产被国际股东吞食。为什么吴教授2001年对内地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的机会不公平保持沉默?现在却为国际投资者介入银行股进行辩护,这是不是忽悠我们小老百姓!
还有,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受到美国某些国会议员的阻挠,为什么吴教授不说美国国会议员情绪化?却一味指责中国“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难道美国人就没有民族情结了?
交通银行,于6月13日赴香港正式公开招股,6月18日定价,总计筹资约146.6亿港元。其发行价为每股2.5港元,发行市盈率为14.8倍,大约是内地银行的中间水平。此前交行招股价区间为1.95~2.55港元,高盛和汇丰控股为其上市保荐人。
  此次IPO,交通银行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一股认购狂潮,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05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近1500亿港元,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20倍超额认购。不少散户投资者表示,汇丰银行入股交行、成为策略性股东,是吸引他们认购的主要原因。(《交行登陆香港股市料首日将大幅上涨》《东方早报》2005年6月23日)
这里,我们请吴敬琏和那些说“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的经济学家好好看一看:交行H股发行价为每股2.5港元,发行市盈率为14.8倍,大约是内地银行的中间水平。与A股相比是不是被贱卖?如果H股价钱合适,那么A股就是贵卖,也就是说内地投资者要为国际投资者买单。某些经济学家已经陷入这个二律背反、想到矛盾命题之中。
2006年4月8日年我在给大江南证券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再请大家注意;交行2005年净利润飙升近5倍,如果不是在2005年急于上市,而是再等半年,其发行价会高出许多。目前得利的是国际投资者,交行在香港市场的价格已经上升,再发行A股,发行价肯定会高,新的一轮内地投资者为国际投资者买单,又要开始了。
事实证明,我的分析。大家想一想2005年6月交通银行H股发行价为每股2.5港元,2007年4月A股发行价是7元,国家受了多大损失?内地股民付出了多大代价!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发行15亿股回归A股市场,三年前中国人寿IPO在境外是3.625港元,2006年年初H股于7港元起步一路振荡上升,尤其12月份受回归A股消息刺激出现井喷行情,12月22日H股收盘于24.35港元,过去30日均价为19.51港元,再按照现行汇率折算,尽管A股较H股折价约三成发行,询价结果一级市场发行价格18.88元,发行市盈率为97.8倍(2006年赢利计算),计划集资283亿元,网上网下共冻结8325亿元,超过工商银行7810亿元的新记录。(《中国人寿A股股东成H股股东的轿夫》2007年1月2日)
大家看看,在香港股市低迷的情况下,H股低价发行,在内地香港股市高涨的时候发A股,让内地股民抬轿,谁享受了最大的成果?

标签:发行   投资者   银行   内地   香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