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既然茅于轼先生是“被准确的打成了右派”,那么……
既然茅于轼先生是“被准确的打成了右派”,那么给他“平反”的人就错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曾如是说。何为贼?不告而取为偷,惯偷之人为贼。天下之贼,无非是贼权、贼名、贼利,或兼而贼之。茅于轼以耄老之年,行窃贼之事,所贼何物?窃名为始,贼利而终。茅于轼先生,人如其名,久居茅厕,以臭为香,满口粪气,遗臭万里,以熏倒天下人为念。众人皆叹其蠢,而此老于喷粪之余,独乐:尔等不知,引来苍蝇千百万,福特基金滚滚来。正可谓,能换万千金,何惧得臭名。孔子还说过,老年戒得,茅于轼先生却正用炙热的眼光看着他的天则基金,“得”心正盛。
当然,戒“得”不戒“得”是他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干。但如果以出卖他人,甚至是他的恩人,以此来换得那些黄的白的,真金白银,这可就有些不够厚道了。当然,垂暮之人,厚道不厚道,已经不重要,能抓得了多少,就抓住多少。人都是攥着拳头来到人间,摊开双手离开世界,既然已是黄昏,何必抓那么多,抓那么紧?迟早都得撩开手,“撒手而去”,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其中蕴含的信息,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人生哲学。茅先生的手,还能抓多久呢?何必为了塑造自己的“正宗臭豆腐”形象,而将当年给他平反的人置于尴尬境地?如果茅于轼先生当年拒绝为自己平反,坚持将右派的帽子戴到现在,那么我当然是钦佩之极。然而茅于轼先生当年接受了平反,而今却在得尽了被平反的好处之后,珊珊然的瞥出一张皱纹脸,洒香水涂脂粉,以正宗右派的形象粉墨登场,这样得便宜卖乖的事情,做得是不是太过了些?
即使是为了给自己的“正宗臭豆腐”打广告,但这样决然的抛弃当年为自己平反的人,以否定自己恩人的给自己平反的行为,当自己形象的垫脚石,也太缺德了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