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掠食者国家》:美国的新注脚

2025-02-23 观点 评论 阅读

《掠食者国家》美国的新注脚

宿景祥

人民网-《人民日报》

  美国去年爆发金融危机后,许多表面上强大无比的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纷纷破产,严重的管理不当和金融欺诈大案接连浮出水面,大企业高管贪婪与无视风险等道德问题暴露无遗,激起公众的强烈不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法院日前对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的金融诈骗案作出了判决。

  麦道夫已经71岁了,却被判刑150年;他的财产估计有10多亿美元,却被判罚款1710亿美元。这样的判决结果,与其说严苛不如说是象征性的,旨在提醒金融家们要意识到肩负的巨大社会责任,不要重蹈覆辙。美国各界对此案的判决反应积极,有评论称这有助于恢复民众对金融系统的信心。一些商学院开始流行起“重视职业操守”、“与前辈划清界限”、“造福社会”等新的口号。

  尽管如此,麦道夫一案还是令人震惊地反映了美国金融界的混乱局面。麦道夫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直经营着金融骗局,而监管当局对此毫无所察。如果不是因为“判断失误”,麦道夫很可能仍在继续经营着他的“事业”,那些后来被政府没收的价值超过8亿美元的房地产、豪华游艇、私人飞机和艺术品,可能仍在他的名下,他依然属于“掠食者”阶级。

  在美国,近年来有许多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生活中一些现象时常常会使用“掠食者”一词。统计数据表明,在2000年至2005年间,美国经济增长了12%,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而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只增长了3%,3/4的美国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美国的收入差距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全部财富的38%,占全国40%的人口只拥有财富的1%。这些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美国的经济指标看起来那么好,却有那么多美国人的实际经济情况那么差?为什么经济扩张的同时贫困却在增加?收入差距扩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富人的收入水平是普通人的1500倍,是通过对社会的贡献而得到的回报,还是通过“掠食”的方式得到的?

  去年,得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加尔布雷思出了一本政治经济学通俗读物,书名就是《掠食者国家》。加尔布雷思认为,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中产阶级“乌托邦”,美国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掠食”。美国已经落入一个富裕的、控制着政府的“掠食者”阶级的手中,他们掠走了应当属于劳动阶级的成果。在这个“掠食者”阶级内部,金融精英是最冷酷、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他们通过复杂的金融机制,通过信贷、债务杠杆、收购和兼并,将整个“掠食者”阶级联合起来,获得巨额收益。而工薪阶级和农民生产的价值,却变成了投机性金融工具的基础。由于每一笔大规模的金融交易都会使金融资本变得更加强大,并控制更多的经济活动,美国作为“掠食者国家”的这一特征,今后会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美国学界,更多的人认为加尔布雷思的言词过于尖锐。不过,辩论对手们恐怕也很难有勇气将加尔布雷思的观点全盘推翻,毕竟麦道夫金融诈骗案为《掠食者国家》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注脚。

标签:美国   金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