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需要发展,理论需要创新
实践需要发展,理论需要创新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他这句话呢 ?我的理解是不仅以前的理论都需要创新,而且就连改革开始以后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其实可能也需要创新。具体就是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说句不好听话,说是理论,其实可能也仅仅只是个理论的前奏。因为没有一种理论可以用一个不知名、不知姓的不管是白猫或者是猫去成就的。具体就是猫能捉老鼠这算不算理论呢?要按说也不能不算。因为猫能捉老鼠,这就已经表明,在历史事实的证实当中,并非所有的猫,比如社会制度、体制,就只能是只有一种才能使人民安康幸福。所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其实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不迷信。即他不迷信什么猫好,什么猫不好。
但事实表明,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此种认识,此种理论就可以上升为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普遍都知道,就一种社会制度的选择,其实人们经常并不是首先从什么制度好,什么制度不好,而就开始选择的,不是。人们选择一定的社会制度,总的来讲,主要还是出于根据自己国家历史发展的史实。具体就是什么制度适宜自己的国家,那人们就选择什么,而不是什么制度好就选择什么。具体就是即使制度真有好坏、先进落后之分,人们也必须首先选择最适宜自己的而使用。从这一意义上讲,也许从一开始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起码它则可能是最适宜中国人民的需要的。
白猫黑猫论的不足乃至缺陷是什么呢?就是它未曾能区分清究竟一定的历史选择,同一定的现实选择,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衔接。具体就是历史选择也许可能有一定的不准确或是失误。但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已经选择了,那就必然有其选择的合理性。从这一意义上讲,猫论实际是否认了历史存在的可能性,而一致以为,即使有一定的历史可行性,但只要对未来的社会实践、社会历史发展有影响,那也就应统统全都去除。
可事实表明,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可以通过承认,不承认,或者改变,不改变等等就能变换的。历史就是历史。不管是先前的历史还是以后的历史,人们总得先从有可认知的历史当中,才能有效的找到历史的准确定位。可事实表明,不仅猫论、摸论、不争论论,实际就是有关邓小平同志的许许多多的包括本质论、特色论等等所有的理论,其实都带有一定的先天不可知性。而先天就具有一定的不可知性的理论,具体能完整的成为一种引导历史勇往直前而无往不胜的理论吗?
实践需要发展,理论需要创新,这不仅是今天历史发展的需求,而且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可能也都不一定为过。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