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打击大国国民心态于心何忍?
《南方都市报》打击大国国民心态于心何忍?
郑渝川
因为中国GDP即将超越德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胜利举行的十七大等因素,网上网下持大国国民心态的人多了起来。对此,10月28日的《南方都市报》刊发“来信”《大国国民心态是什么样的心态》(简称《心态》,下同),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真正需要注重的是体制、法治、社会保障、人心凝聚力这些不能以数字量化的项目。该文认为,现在的“大国国民心态”在具有明确可比性、可排序性的项目上的成功能够证明国家和强大和国民幸福的说法太过草率;该文将这种大国国民心态定位为近似“大跃进”时代的“赶英超美”心态,“心态还是那个心态,换个攀比的项目罢了”。
体制的进步、法治的完善、社会保障的落实、人心凝聚力的体现当然是一个国家必须争取的建设目标,《心态》一文在一片乐观主义的情绪中提出更加维度的本位价值,确实应该而必需。但是,即便是在欧美通行的自由与民主观念中,经济保障也是所有自由的基础,中国古人也早早的看到了这个道理,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为经济危机、大萧条而导致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上个世纪经济最发达、体制相对最完善的欧美国家也屡次为我们提供例证。
正是形成这样的认知基础,1964年美国政府才会开展“向贫困宣战”运动,致力于改善民生保障,其开创的老年医疗保险等做法也深刻影响了之后其他国家的政策内容。但基于法治和社会保障的改善,是不是不能以数字量化?不以数字量化能找出更好的评价标准吗?在自由主义分化为经济自由主义(强调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参与经济事务)和社会自由主义(要求政府有限度的积极参与经济管制,保障公民的基础权利)之后,有不少强调所谓人的内心自由和行为自由甚过于经济福利水平的言论已经走到了无政府主义的边缘。
在笔者看来,《心态》一文对现在网上网下兴起的“大国国民心态”的担忧过虑,而指责过当,而将GDP等可量化项目的不以为然已带有经济自由主义色彩的偏差。实际上,网民们在网上表达国家经济增长、嫦娥一号代表科技进步、十七大为中国奠定稳定政局预期的认同与喜悦,这正是一种人心凝聚力的体现,而同时表达认同与喜悦的网民,往往也是对国家进步过程中不完善之处最关注、最负责任建言献策的群体,往往也是对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盲目追捧GDP数字、政绩工程抨击最严厉的群体,用鲁迅的话来说,这正是中国未来发展最值得依靠的脊梁。
而具体到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情绪,这并不能粗暴简单拿来等同于“大跃进”时钢铁产量的攀比,无论是网民还是不上网的群众,几乎没有人因为嫦娥一号以及未来中国登月就认为中国现在可以赶超欧美,也极少见到因此认定中国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的井底之蛙言语。笔者不禁想起了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曾经在演讲中提及大国的国民与大国的心态时的话,“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成长中的中国,苛责有用吗?打击这样难见的发展势头,于心何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c350001000bbz.html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