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百年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呈现
西方百年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呈现
邵洁
去年年底,东北松花江发生大面积苯污染,导致数百万居民饮水中断,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似乎也打开了各地水污染问题的“闸门”: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数据,“松花江事件”后,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水污染事故发生,迄今已发生130多起。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将责任归咎于“当时工厂布局结构的问题”: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中国两万多家石化企业大部分设在水边,其中1万家在长江流域,4000家在黄河流域,还有2000家在饮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
潘岳是在9月10日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当你只认GDP(国内生产总值)时,污染的高发期就会到来。” 他进而直言,“在中国的上一个五年计划中,GDP的所有指标都是超额完成,但环境的主要指标却一项都没有完成,都欠了账。”
就在潘岳与会的两天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估计,中国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3%。这是中国首次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报告同时指出:“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
值得警惕的是这样一组数字:中国每1美元的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德国、法国的7.7倍,日本、俄罗斯的11.5倍。潘岳称,中国学习的是西方原来传统的工业方式,也就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GDP的增长几乎全靠高耗能的工业拉动,大气污染的90%都来自“第二产业”,也就是重化工业,其中有70%的污染来自于电力(火电)。而由此产生的酸雨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3,“而这个面积还有可能不断扩大”。
2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引进外资第一、能源消费第一、原材料进口第一、建材消耗第一、二氧化硫排放第一、全国化学需氧量(评价水质优劣的标准)和排放量第一、碳排放即将成为第一。潘岳说:“需要大家好好算一下,中国用20年改革取得了西方100年的经济成果,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20年中集中体现。”
既然是“欠了账”,那“还钱”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潘岳警告道:“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原因在于,相较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结构使“我们没有办法像西方国家那样,在人均收入8000~10000美元时,再回头治理环境污染。我们的问题是,在人均收入2000美元时,这些环境危机可能就会到来。”
潘岳批评了发展过程中的“虚荣心”,他说,既然是发展中国家就不该过高估计自己的国力,不该按发达国家的标准高消费“豪餐、豪宅、豪车”,不该把城市建得比发达国家还要华丽,不能留下80%跟非洲一样落后的农村成为“我们的包袱”。
同时他呼吁,既然大家是同在一个地球上,占有全球85%以上能源的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批评中国目前的环保问题以外,也应该能够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转移污染企业的限制方面、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帮助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为“中国跨越式发展一旦成功,将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也将为全球的环境问题做出一个大国应该做出的贡献”。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