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股市能不能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场假装突如其来的股灾,不仅近亿股民基民欲哭无泪,国内外围观救市也成为一场空前精彩的大戏。不过,这场股灾不只是一般的市场危机,也是政治。
截至七月八日收盘,国家明确以救市为目标的行动已经持续了三天。六日七日两天,在国家队资金的全力拉动之下,虽然中小股仍然大面积以一字板面对股民,但大盘仍然顽强的守在了3700点附近。众多机构和小散户纷纷批评,这根本不是真救市,而是和机构合谋抢劫小散户。八日,证监会和央行放出明确信号,不仅要稳住蓝筹股,也要救中小股。于是,八日出现了全世界股市上都少见的一幕,开盘时几乎一半股票停牌,剩下的一半,除了两只股票微涨外,其余股票全部跳水到跌停开盘。开盘后,经过一天的搏杀,多数股票最终仍然以跌停收盘,连之前两天顽强护盘的大盘股也未幸免。
此次股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监管层对杠杆融资和股指期货的缺乏警惕,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投资者分析过了。这里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是国家和资本的关系,现在要重新认识和定位。之前,一直有个说法,说中国崛起的奇迹的基本经验中,有一条就是中国是个中性国家,国家不会被资本绑架,而且能够制约资本。但在此轮救市行动失败中可以看出,以前那种过分相信国家对资本的管制能力的看法需要调整。在市场上,救市也是资本赚钱爆发的机会,而股市大盘却并没有好转多少。也就是说,国家对资本的制约已经不是以前那样如臂使指了。因此,在本轮股市开始暴跌的时候,许多网民认为,救市就是资本与国家的对抗,如果不成功,就说明国家对资本已经失去了控制力。这是很需要警惕的。
第二个问题,也许算是个理论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问题。以前我们常说,中国要建设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对中国模式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我们相信,中国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国情来选择自己的道路。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鞋子是不是合脚,只有脚知道。换句话说,中国会根据自己的脚来做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
中国是一双什么样的脚,需要一双什么样的鞋?这得看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就是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共产党领导。所以中国领导人常说,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个优越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能够集中力量,社会主义经验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她留给中国人的遗产是全方位的,尤其是精神层面。这方面概括的最好的是曹锦清教授,用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民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胜利过的人民!
人类历史上唯一胜利过的人民,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起码的内涵应该是,中国人民不会相信精英政治那一套,而是对公平公正有着深刻的追求。这种意识贯穿在今天的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无所不至。
这种社会主义遗产在股市上的反映就是,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千千万万小散户和机构、资本大鳄在同一个市场上搏杀的现象。
这是今天中国股市的最基本国情,也是资本市场上任何决策都必须考虑到的事实。
按照最近的数据,全国有九千万股民,这还不包括基民。这就意味着,除了根本不知道股市和资本市场为何物的农民和农民工,绝大多数城市家庭都在股市有投资。众所周知,这个群体实际上也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损失也就意味着,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数量萎缩。而中产阶级素来被社会理论视为一个社会的稳定器。如果股市造成中产阶级的分化,将众多中产阶级家庭逼退到社会底层,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当监管部门在决定放开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杠杆和股指期货时,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基本情况。由于这些衍生品的门槛比较高,所以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散户,是完全没有能力使用杠杆的。最新披露的数据也显示,只有5.7%的家庭使用了融资杠杆,其它家庭都是在用自己的储蓄投资。这就是说,这部分人损失的都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储蓄。
放开这些衍生品的唯一理由似乎是,这是先进国家的经验。用这个理由说服决策层和监管层的人没有说的是,他们所说的先进国家其实就是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而在这些地方,普通的中产阶级实际上不可能像在中国这样,以一己之力在股市的汪洋大海里,两眼一抹黑,和众多专业投资机构搏杀。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了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是要符合国际惯例和经济学教科书的市场经济,还是也要有点中国特色?
这么说,不是要追问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而是想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中国特色还要不要了,社会主义还要不要了?光有社会主义没有市场经济不行,光有市场经济没有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在股市上,这个问题是同样的。我们究竟是要一个什么样的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市场吗?还是同样可以有中国特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就不用说什么了,只要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宣传,将普通投资者赶出市场就行。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必须考虑到如何保护普通投资者,也就是小散户的利益。如果一些措施只有利于机构,而不利于普通投资者,那么久不应该推出,如果推出了,也应该尽快关停。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明显已经错了,能改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