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医改的几点担心
我陈老头,已记不清“下岗”多久了。
然而,不在其位,却谋其政。每天起床坚持阅读新闻,而且照例是坐在马桶上阅读,好处是,防止便秘的产生,原理如下:高兴的新闻可使精神愉快,上下通畅;不好的消息足令血脉喷张,喷薄而出;不好不坏的报道,让人心情放松,顺其自然、、、
今天的新闻,关于新医改方案。起初觉得是好消息,遽尔有些不解与担心,再看细则,变成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担心、、、这样不上不下,或曰时上时下,只是劳累了括约肌。
觉得是好消息。
因为医改是众望所归。咱们老百姓受看病贵看病难之苦久矣!
五六十年代,中国在城镇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在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一批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农村医疗人员(赤脚医生)在保持农业生产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虽然起点低,但基本覆盖全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原有的城镇统筹和乡村合作医疗模式被逐渐废止,医政改革不断(几乎是每两三年即出一医改新政),国家财政投入年年增加,百姓看病却越来越贵直至难以承受(公务员除外。在中国,公务员作为特殊人群,其收入和支出被陈老头刨除在“百姓”这一统计概念之外)。
而中国的医药工业也走上了片面追求商业利润的不归路,打上了这个时代中国特有的“乱中取利”的烙印。(详见本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55e4710100ajai.html)
今年二月,温家宝在天津车站偶遇白血病患儿李瑞,慷慨捐款1万元,并指示一定要妥善医治,李瑞父母跪地感谢。网上一篇赞美之余,似乎更响的声音是:全国有几个患儿能有幸能被总理“偶遇”呢?
陈老头下岗了,意外之喜是有了时间锻炼身体,于是可以节省不少医疗开支。可是架不住牙口不好,虽然早晚刷牙,还是被蚜虫钻了空子,往补牙医生的躺椅上一躺一起,300多大洋成了人家的了。
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优越性的阳光能早日普照在广大非公务员们的身上、、、
平地一声春雷响,新医改出台了!
不解与担心。
(一)关于“基本药物”: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特别是实行“差别差率的控制”。(初衷是好的,可以鼓励医院使用廉价药品。)
在国家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即进价与出价相同。对一些公办医院,也要进行零差率试点。
于是,同一药品,在不同的医院,针对不同的人群,就产生了两种乃至多种价格。春运的时候,有些学生可以以学生价拿到车票,然后转手倒卖获利、、、
所以,陈老头的疑问是,那些可以拿到低价药品的人群(例如,某些药品对于某些公务员,可以免费获得)会不会出于“好意”而多拿药品,然后无偿或有偿补助他人。
(二)关于公立医院: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估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貌似是提高公立医院效率低下、解决浪费严重的沉疴的一剂良药。)
具体来说,就是过去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变种:院长负责制。
同时研究试行医务人员多地点职业,兼职兼薪。
可以预见,正如商业领域上争夺市场一样,对病人、医疗资源和医疗精英的争夺将出现并激烈化。
陈老头的问题是,医疗卫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可以同步出台一些政策,除了以经济效益来对医疗单位进行考核以外,还应该把其社会效益和科研成果一同考核,并以此作为社会医疗资源的供给标准。
(三)关于基层医疗:
民营医院、社区医院、个体诊所似乎被寄予厚望。
我们知道,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职能是解决普通常见病,减轻大型医院负担。而这些常见病一般医治方法较为简单,医疗费用较低,利润较小。于是,低回报率是否能够刺激私人投资基层医疗单位?低费用是否能保证医疗质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