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再论真假“韬光养晦”:战略变战术,凤凰也成鸡

2025-02-23 观点 评论 阅读

我在“辨析国际上的真假韬光养晦战略”一文中,提出了“真正的韬光养晦,是在大战略上保守,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与主要对手决战;但是在战术上往往是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弱者的面目全盘曝光以招致国际丛林中狼的攻击(狼总挑弱者下手)”的观点。想来想去,这种观点还是需要从哲学上作个补充:

有时一种策略,作为战略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作为战术使用,则贻害无穷,这就是辩证法。

“韬光养晦”就是这样。邓小平交给我们的是作为战略的韬光养晦,却给我们一些人偷换概念变成了战术型的韬光养晦。好端端的韬光养晦战略,被一些人有意无意误用为战术了!爆胗天物啊!

类似于越南、菲律宾等级别的轻量级对手,类似于岛礁纠纷、间谍船入侵等轻量级冲突,纯属战术级冲突,理应使用战术级别的反冲突进行正常的、对等的战术反击;而我们一些人脑子里突然又想起了“韬光养晦”的家训,于是放弃了正常的战术反击——这是什么思维水平啊?

这方面,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抗战胜利后,国共是战是和成了一个问题。面对国民党积极备战、摩擦不断,毛泽东的做法是:战略上积极与国民党和平谈判,走和平路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重庆谈判);战术上面对国民党的局部摩擦(即:轻量级战术行动),进行坚决的对等的战术反击;战术对抗并不受和平谈判大战略的影响。同时,我方也积极做好准备,以防国民党把全面内战强加于中华民族的时候,我方能战而胜之。在本例中,战略与战术分辨之清,灵活运用水平之高,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而我们死抱着韬光养晦的教条,也不问冲突的级别、性质如何,但凡有国际冲突一概以韬光养晦“一招制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多年、辩证法大师毛泽东一手缔造的新中国,到我们这一代连看家宝“辩证法”都不会用了,遗憾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