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通钢事件看国企改制的人道缺失
通钢事件呈现出来的巨大民怨,让政府感到震惊,虽然嘴上仍然不承认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在几个小时内连做三次决定:由暂缓,停止,到永不。昨天,全总又发出通知:改制必须经过职代会,否则无效。
通钢事件具有典型性,是当下我国改革和社会关系的缩影。
不改革不行,但我国的许多改革脱离了国情,在价值取向上只追求表面统计数字上的增加,放弃社会的公平正义。最明显的就是国企改革“牺牲一代人”的做法。
此次重组方建龙集团,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管理部门津津乐道其点石成金的能力,却对其将职工当作印钞机的野蛮管理视而不见。其实,不仅如此,有关部门对建龙血腥的原始积累过程,有没有作过深入的调查?这条龙是如何象吹泡泡一样膨胀起来的?它的规模有多少是来自于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
作为国企改制的直接参与者,我可以断言:建龙的发家必定少不了巧取豪夺和权力寻租。最近东窗事发的许多大案,都与改制有关。通常改制前,原先的企管者,都要隐匿大量的资产。改制后,则迅速将职工赶出公司或转换身份。由此将原先属于全民的财富化为私有。而原先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放任强盗胡作非为。
虽然,改制中有“必须经过职代会,否则无效”的字样,但谁都知道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国情还不允许职工有自己的组织,他们的意见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因此,改制带来这样的后果:一方面国有资产迅速地向少数人集中,以世界上空前绝后的速度缔造亿万富翁。一方面无数百姓沦为赤贫。
人道的缺失,使这个社会付出的价值体系全面崩溃的代价,是冰冷的GDP数据无法统计的。“被牺牲的一代人”并不会随着退休和死亡而失去对社会的影响力,他们会把自己的愤怒和质疑留给自己的后代,引发国家公信力的全面崩溃。
江苏仪征改制企业怡华商贸公司党委书记汪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