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茅于轼
那天无意中看到一本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作者是茅于轼。我为什么没将茅的作品用双引号,是因为我看后觉得茅的通篇言论够不上“书”的资格,所以只能用引号。当然,大家可以抨击我的观点狭隘,是的,我的狭隘是为狭隘者准备的,但我再怎么狭隘也没有茅的观点狭隘,茅甚至有失一般学者的良心和公允。茅说共产主义及传统道德显然已不适合现代人的理念,我倒认为“茅式道德”误导了很多人。
从茅的书名“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来看,茅想占领中国人道德的高地,发表言论来想控制操纵中国人的道德,想做一个现时代新道德的引领者,想拥有中国人道德的最终解释权,所以他在书的前面部分模糊甚至推反了古人几千年来的道德传统,试图提出新的道德秩序,但我一直小心看下去,最后也没有令我信服的道德解决方案,反令我觉得空洞之极。茅试着想从根上解决中国目前道德中存在的矛盾,而结果却始终在枝末上着笔。
茅的此书基本上可概括为三点:一:丑化文革,美化改革及提倡商品社会。二:倡导西方文化,扭曲中国文化。三:模糊传统道德概念,妄设新的道德理念。
譬如书中提到的:公和私,善和恶,义和利,特地混淆概念,用《镜花缘》中的一些故事来说明“私”的好处,“公”的问题重重。这里,请允许我也讲两个故事,据说还是真的,说在一辆行驶在山路上的面包车里,一歹徒勒令停车,欲强奸年轻貌美的司机,在女司机挣扎了好久,车里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救,整车的人都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女司机绝望之际,有一人实在看不下去,出手制止了歹徒的暴行。想不到事后女司机强令相救者下车,说你不下车,我今天就不走了,在众人的怒斥下,勇士无奈下车。最后,女司机将车开坠悬崖,连她自己和歹徒以及车里的全部乘客无一人生还。勇士知道这个消息后,泪如泉涌,并知道女司机为何赶他下车的原因。从这个故事说明什么?私心如虎,每个人想保全自己,结果全部坠崖,集体归西。如果在歹徒刚开始行暴时大家无畏阻止,或许可以消免这场悲剧。这就是人不为公,天诛地灭的有力写照。
故事二:说一富翁和佣人看到一贫穷夫妻边磨豆腐边说笑,富翁问佣人:为什么我那么富有却感觉不到快乐,他们夫妻穷到以卖豆腐为生还这样开心?佣人说:欲令他们烦恼还不简单,给他们钱。然后当天晚上佣人偷偷将一锭金元宝扔到这对穷夫妻的家里。后来,这对穷夫妻谁也不放心对方置藏金元宝,都争着要将金元宝据为己有,最后商定平分,可就这么一锭怎么分?又起争执。怎么才可以做到绝对公平?可怜这对穷夫妻争来吵去也没有结果,为一锭金元宝弄得家庭永无宁日,夫妻反目。从这个故事看:若充满私心的话,即使拥有财富也会有失和谐。一家如此,一国更是如此。茅,你说呢?就是拿足球比赛来说,若球场上的运动员都自私到自己想进球,结果是谁也进不了球,肯定以惨败告终。我们老祖宗为什么说要修心?其中很大一部分修的就是克制私欲,但请注意:不是灭绝私欲,更不是断根绝念。所以,我认为茅在书中提倡“私”是不对的,人性“私欲”是不需要提倡的,克制还来不及呢!中国的词汇里带“公”字的,基本上是褒意的,如公德,公理,公平,公开,只有“公”的才是最开放的,“私”就是封闭的,提倡“私”,虽然在形式上如妓女看上去确实很开放,但她是以出卖“自尊”为前提的,一个连“自尊”都作价卖掉的人,剩下的就是一堆肉,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茅,你说呢?
至于茅还在书里讲到的善恶的问题,义利的问题,我认为茅也讲不清楚,什么叫做善恶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如茅的言论行为越对人民有害,倒越使人民团结如钢。从原则上讲茅的行为是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又包含了些许善的因素。要不然毛主席怎么说反面教材的正面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善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茅的行为于茅本身对民族来说是恶的,但茅的行为对那些欲置中华民族于死地的人来说,那是大善,所以,善恶的评价其发布者没有资格评论自己,那么谁有资格评论,答案是受众。就像前段时间茅说中国坚持18亿亩耕地底线是个错误。这言论直接受众是谁?是拥有18亿亩土地的劳动人民,那么就是说茅论的善恶只有劳动人民说了算。还有茅大力提倡商品经济,物质世界,说这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那么到底人民幸福不幸福也只能人民说了算。以及茅丑化文革和泼黑主席的言论,最有资格评论善恶的还是人民。这样说来,善恶不是茅说了算,不是“精英”说了算,更不是西方人说了算,只有我们的老百姓说了算。就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不暖鸭说了算,站在汗上的狗说了不算。拉犁累不累牛说了算,挥鞭抽牛的人说了不算。当然,狗可以站在岸上妄论春江水暖不暖,正如执鞭人可以妄论拉犁的牛幸不幸福的一样的道理。
茅书的最后引证了很多人的文章来歌颂自己,以示自己是伟大的,正确的,智慧的。但我认为,一:寥寥几人不说明你是伟大的,英明的。二:这样做反而证明你是心虚的。茅,你也别急于想将自己列入正义之行,历史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你还存着一口气,别急于给自己盖棺论定。再说周正龙拍的老虎到底是真是假都难以说清,况你茅这样一个复杂的人岂是那么容易能定出好坏的?公道自在民心,绝不在尔等三寸薄舌之下。
接下来允许我再讲一个故事,作为本篇的结尾。说一只狐狸在森林里觅食被狼叼断了尾巴,成了无尾狐。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人,那人问:狐狸,你的尾巴呢?狐狸说:我特地割掉的,看哪,我没有尾巴多漂亮,没有尾巴跑起来可轻松了。茅是不是像那只狐狸,而且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在书作里捏造了事实来表明没有尾巴的好处。嘿嘿,茅肯定以为我们都会相信。茅,你错了,你没有尾巴我们同样知道你是一只狐狸。并且我们还认清了你身边有一群露出了尾巴的狐狸。告诉你: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眼睛。
我掩书问佛:何以成佛?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茅于轼,你听到没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