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完全市场经济环境,强人民币是个陷阱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完全市场经济环境,强人民币是个陷阱  

 (2008年3月) 

  

  

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突破七点大关,进入“6”时代以后,很多关心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人们心理不稳定的情绪加剧了。各层次群体议论纷纷,透露出来的恐慌不是太多,更多的是愤怒。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捉摸不定,人们对社会财富积累难以控制感到莫名其妙。社会生活变好也好,变坏也罢,大多群众是不怕吃苦的,只有一些经济界精英们是软骨头。

  

“强人民币”这个名词是最近的经济学新词汇,别说它这个概念没有什么实质东西,就是它想说明的内容也是虚伪的。人民币在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内,无论是新中国建国的前三十年,还是改革开放的二十九年,对于货币流通,它地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相对别的币种到底是贬值是升值,这一点还不能代表它的实际地位变化。中国能不能在国际上买到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是人民币本身能决定的,能买多少应该买的东西,也不是人民币汇率或者是人民币的强弱来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强人民币”是个很糟糕的中国特色经济学创新词汇,骨子里是传统的封建“好大喜功”文化在作祟。

  

请允许我用新自由主义,也即现代货币主义来简单地说明一下。为了与西方人提出的所谓“中央计划经济”这个名词相对等地展开讨论,这里要使用“完全市场经济”这个词语,如果将来有可能,会进一步说明这个词。在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中,按照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各国纸币数量是很难准确描述国家经济实力的。纸币功能与传统意义货币在现代货币理论指导下有所剥离以后,它对国家真实经济实力的描述也渐行渐远。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越来越多地把纸币总量控制当作一种国家经济手段,与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背向而离,它代表的更多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和组织模式。“中央计划经济”条件下,纸币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增加分配的灵活性,在完善的指令性计划体系内和严格的物价管制下,纸币的功能某种意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与票证经济结合运用。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一般较少代表财富积累的意义。“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中,纸币是什么?它直接参与劳动财富分配,作为交换当中的投机手段,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权力。

  

接着说说美元。新自由主义盛行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钓,发行总量随所谓经济增长,根据需要而定。在一个什么协定框架内,我记不清楚了,美元的发行事实上与资源的控制连在了一起。但我们看到,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除了加紧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进行控制外,并没有停止加大对黄金的储备。新自由主义的发源地,美国本土对经济发展本质的认识是何其的深刻,什么币种强不强,那根本上是国家强不强,是控制力强不强,是私心重不重。许多西方经济学理论都认识到了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加强对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发展的刺激,激发社会组织生产。这样你想想货币还能完全代表价值吗?美国经济注重是劳动财富和自然资源财富的控制,大量进口物质形式的劳动价值和别国自然资源,在一般交换中,通过货币交易,逐渐获得社会交往中的实质权力。甚至在特定历史时期,还要动用军事力量来获得这种控制。同时,它还以什么手段来使自己印制的纸币在流通中生效呢?它输出的是大量的文化制品,在实现它经济权力中,附带传播它糟粕的思想。当然,还有低端的劳动产品,但它只充当“二道贩子”的角色。再有就是未成熟的生命科学试验品和导致输入地自我破坏的军火。

  

所以说,人民币强不强的根本不在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化,只不过是投机手段谁玩儿的更转罢了,今天它升了值,几年以后,谁敢保证它不贬值。以前,我们在“出超”中把自己的劳动创造给人家享受,现在人家使用在经济交往中获得的权力继续来玩游戏。我们在这样的理论下,不管怎样应对,最好的情况是帮助了美国搞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自损不多。如果出现坏的变化,或者你不按人家的理论配合了,它就会依靠目前它的实际控制力,创造新的游戏程序了。呵呵,我们这些温文尔雅的“类西方绅士”们怎么办!政府一味的以减轻自身的控制能力来体现所谓的强盛和强势,你说让人气愤不气愤!三言二语说不清楚,先到此为止吧。

后记:进入2009年以后,很少再有人用"强人民币"这种说法了,但他们改了另一个说法是,在美元的金融危机中,把人民币变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妄想,在历史发展中不会实现,立此存照.

标签:货币   纸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