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建筑,中国古建筑的种类及代表作品
中国古建筑屹立千年,静默不语,却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木梁,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风雨沧桑和人间烟火。
当我们在观瞻这些古建筑的时候,其实也在回望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来时路。让我们一起领略下古代建筑的神奇魅力吧!以下是一些现存的著名例子:
1、故宫(北京)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862690件/套(截止2019年8月)。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2、宏村(安徽省黄山市)
宏村镇,古称弘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位于黄山南麓,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之一,截至2023年2月总面积188.95平方公里,辖13个村14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为1.43万人。荣获“全国重点镇”“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千年古镇”“全省特色旅游重镇”等荣誉称号。
古称弘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
明仁宗洪熙元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宏村以“东土道制(龙排庙)、南土水制(红杨、白果)、北土土制(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观音亭)为水口布局(风水屏障)。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等祠堂、庙宇,宏村逐渐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关系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
清康熙元年-清宣统三年,宏村南湖书院,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等大型书院、宅第相继修建。
1949年至1982年,黟县人民政府对宏村的祠堂、庙宇、书院和承志堂收为国有,采取统一的管理、保护。
1982年,黟县成立文物管理所,对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的保护、古建维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1984年,黟县人民政府首次编制宏村总体规划,加强对宏村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与指导。
1985年,黟县文物管理局对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及附属文物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古民居保护档案。
1997年,黟县人民政府成立保护规划领导组,由其文物、城建、土地、旅游等职能部门组成保护管理工作组,多次深入宏村进行综合整治,保护古民居。
1999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2003年3月,宏村镇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13年12月,宏村镇政府组建了“宏村乡村客栈联盟”,以协会的形式来对宏村旅游进行统一宣传和营销,对旅游经营户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3、苏州园林(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苏州古典园林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从2015年开始,苏州市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108个园林),并修复了柴园、可园等,开放园林数达到88处。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4、王家大院(山西省灵石县)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截至2023年4月,面积25万平方米,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
王家大院分成东西2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王”字造型,拥有5个巷,5个堡和5个祠堂。其中,5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截至2021年8月23日,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高家崖建筑群2个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5、飞云楼(山西省运城市)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万荣东岳庙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佛宫寺释迦塔一起被称为“南楼北塔” 。
飞云楼因全楼木构件极其繁多,斗拱密布,紧密严实又富有变化,如云朵簇拥、云带缠绕,故得名飞云楼 。
飞云楼为万荣东岳庙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明三层暗五层,高23.19米,十字歇山顶 。飞云楼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在中国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1988年1月13日,包含飞云楼在内的万荣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云楼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二三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筑内在内槽四角立四根通天金柱,从底层直达顶层。四柱间分层设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等多层枋材相连贯,形成正方形筒式框架,作为整个建筑的骨干。檐下斗拱密致,近三百攒之多,依不同位置结构造型各异,有五踩、六踩、七踩,耍头有蚂蚱头、麻叶形单幅云、龙头式等,昂有象鼻品、琴面昂等 。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6、开元寺(福建泉州市)
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开元寺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2021年7月,开元寺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7、广胜寺(山西临汾市)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是中国的一座佛教寺院,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地。霍泉亦发源于此地,寺区古柏苍翠,山青水秀。
广胜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广胜寺。大历四年(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景区由上寺、下寺、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为元代建筑、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除建筑外,该景区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
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其中,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2]。《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是佛经孤本,属于世界文化遗产[4][5]。其水神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8、永乐宫(山西省运城市)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因地处永乐镇,俗称永乐宫,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元中统三年(1261)扩为“大纯阳万寿宫”。195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对其整体搬迁保护。2022年5月,山西省永乐宫为代表,以艺术再创的形式打造一系列古建文化数字藏品。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永乐宫创建的年代正值蒙古崛起,全真教弟子丘处机于公元1222年向蒙古成吉思汗献计献策,被成吉思汗赐以虎符,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此后丘处机四处云游、弘扬道法,后来到达芮城永乐镇,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且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居。唐末地方人士在吕洞宾故宅建立吕公祠,后易祠为观,公元1231年(元太宗三年),观毁于大火。届时全真教大兴,丘处机被尊为元朝国师,向皇帝提出建造永乐宫,蒙古政权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委派全真教大师潘德冲、宋德方前来主持修建,宋德方于公元1240年(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4年(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曾两次来到永乐镇拜祭吕祖,之后会同诸道侣筹谋兴建宫观。
公元1247年间,永乐宫在吕公祠的基础上进行修建,被赐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也被称为“永乐宫”。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9、莫高窟(甘肃省敦煌市)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2021年10月18日,甘肃敦煌莫高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秦汉工程:建筑改造加固
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是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房屋改造,房屋加固,光伏加固,加装电梯,减隔震工程,别墅改造,工厂加固,别墅加固,工厂改造,桥梁鉴定加固,建筑改造加固,房屋改造加固电话
编辑:秦汉工程叶紫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