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池春水绿如苔诗句意思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961年,为解决党内“五风”问题,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种号召一出现,就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实际上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首次实践,早在1927年,面对中国的共产主义道路怎么走的问题,毛主席就曾深入湖南农村,考察32天,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1978年,邓小平同志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先作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省干部调研务求“深、实、细、准、效”,对调查研究极为重视,提出了很多科学的论断。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纵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调查研究为全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调查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实际的问题,群众真正的需求,需要深入到基层才能了解。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才能让调查研究真正沾染上泥土气息,有群众声音的调查结论,才能让决策具有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不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就做决策,只能是“拍脑门”、“拍大腿”决策,是乱作为、不担当,最终把工作做成“绣花枕头”、“花架子”,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调查研究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求是》杂志研究员、党建研究专家黄苇町曾经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指出,“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共执政后逐渐脱离群众,党和群众不再同心同德,党群关系越来越远,失去了群众的支持。”苏共中央高层依靠个人专断,不依赖集体进行决策,既不倾听党内的反对意见,也不了解群众的不同看法,最终一意孤行,走向灭亡。而进行调查研究不仅仅是沉下去了解民意、掌握民情的重要环节,也是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血肉联系的过程,通过深入到田间地头,不仅可以叩问初心使命,也可以不断用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通过调查研究,精准选题、全力破题,不断践行初心使命、擘画为民服务新蓝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应该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做到“身到基层、心到基层”,不仅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毅,也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相信在广大党员干部调查研究的实践下,无数涓涓细流最终会汇聚成一条康庄大道,通向“中国梦”的远方。
(作者:昌平区城北街道 郑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