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避事平生耻出自谁的诗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既要“廉”,更要“勤”,不能“懒”,做好该做的事,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推诿、不懈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从政者应当恪守的政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在总书记提出严厉批评的这几种“官”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不尽其责,群众反映尤其强烈。

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履职尽责是不允许选择的,因为我们已经入了党、做了干部,向党和人民作出了承诺。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职责和权力,担任职务必须履职尽责。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干部,当和尚不撞钟,占着位子不作为,贪图安逸,怕苦怕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只想做个“太平官”。他们有的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其事,“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有的怕担责任、怕冒风险、怕踩红线、怕犯规则,遇事“躲”字当头,“退”字当先;有的上班“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染上一身“慵懒病”“逍遥病”。这样的领导干部所管辖的地区和部门,一年四季、悄无声息,工作一般、政绩平平,干部群众很不满意。

干工作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乃至逃避责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有的是因为理想信念问题,有的是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有的与所处环境有关。无论哪种原因,结果都是丧失群众信任、贻误发展良机、损害党的执政根基。为此,要区分滋生懒官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铲除懒官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这其中,尤其要着力用好问责的利器和选人用人导向的指挥棒。

懒官最典型的特征是懒,不愿担责任、不愿下深水,工作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找借口,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猛药去疴,根治劣习,必须用好问责利剑,敢抓敢管敢问责。这就要在压实责任上下功夫,让干部在工作中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干不好有什么责任,不干又有什么责任,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让他们无处推托,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不做或做不好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紧盯不作为不担当的各种老问题和新表现,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开刀问斩”的铁腕,发现问题、绝不姑息、一查到底,以自我革命精神,剑指“上热中温下冷”,让不作为不担当现象无处遁形。

有位就要在状态,为官必须敢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懒官的要害是既想当官又怕担责,“庸庸碌碌守摊子,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治理懒官,就要充分发挥用人选人的导向作用,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小为者不能大位、平者不能“要”位,形成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旗帜鲜明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真正让那些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干部得到重用、有所成就,让那些终年只求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干部靠边站,让那些对群众没感情、对事业没激情的干部尽快清醒转变过来,让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成为从政常态。

懒政少一分,发展热情就会多一分;勤政多一分,社会矛盾就会少一分。“勤之勤之,至道非弥”,这是南朝一位学者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勤奋吧,不断地勤奋吧,这样离崇高的真理就不远了。正确的道路是靠辛勤的探索开拓的,只要我们立志改革,勤奋不怠,恪尽职守,就能够在工作中开创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作者:沈小平 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