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系统的了解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重点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核心内容、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名称上看,第一个“习近平”,是这一重大思想主要创立者;第二个“新时代”,就是这一重大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那么,为什么要先讲时代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正是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那么,为什么称为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第一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里,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强起来”。也就是说,新时代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阶段。如何区分时代?就是要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历史任务。这就是时代主题。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时代主题。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时代主题就体现为“站起来”。如果这一历史任务完成了,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会发生转化,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随之演变为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时代主题就体现为“富起来”。随着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再次转化,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演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时代主题就体现为“强起来”。注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站起来”“富起来”,用的是“实现”,而对于“强起来”则用的是“迎来了”。为什么?因为“站起来”“富起来”是完成时,“强起来”是进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里要理解,新时代的“强起来”,不仅是指中华民族自身“强起来”,还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活力,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我们知道,1989年到1991年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1992年,美国学者福山发表了名噪一时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宣称人类历史已经终结,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但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同样是这个福山,在22年后的2014年,在美国国际事务及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杂志之一《外交》上,发表了《衰败的美利坚》。福山哀叹,美国政治制度日渐腐朽,分权体制越来越无法代表大多数人利益,不能体现美国主权公民的意志。那么,是什么让福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30年来,中国在世界上举住了、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这段历史见证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

第三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自蒸汽机发明、使用以来,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垄断了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的全球话语权,把西方现代化道路塑造为世界现代化的唯一道路,打造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鼓动广大发展中国家步其后尘。然而,这些国家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反观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提供了全新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案,各国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综上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新理论引导新实践。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这就是时代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邓小平同志提出。他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此后至今的四十多年时间,九次党代会,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别的什么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那么,核心内容与核心要义有什么关系呢?前文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四十多年来从未改变。那么,其具体内涵有没有变化呢?肯定有。比如,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细化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到202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由此可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始终未变,但其具体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等,却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为核心内容的“十个明确”,就是对这一回答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八个明确”丰富发展为“十个明确”。简单地讲,“十个明确”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集中涵盖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第一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重大的理论创新。这里稍展开一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最重要的内容。比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十四个坚持”,第一个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第二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明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四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第五个“明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六个“明确”,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七个“明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八个“明确”,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第九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个“明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等。那么,这些思想为什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字来命名?从两个角度看,一是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系统化的高度;二是体现了理论成果的独创性。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十五个方面作出的战略部署,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是这一伟大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能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十五个部分内容,就能把握住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逻辑。

第一部分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强调以新时代为出发点。简单地讲,就是立足新时代。第二部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强调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南,也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第三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单地讲就是以现代化为中心。第四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第五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对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四、第五部分为经济方面的内容。第六部分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七部分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是政治方面的内容,强调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政治保障。第八部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第九部分是增进民生福祉,第十部分是推动绿色发展,强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接下来的五个部分是内政、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那么,第十一部分就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以安全为根基。第十二部分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强调以国防为后盾。第十三部分是推进祖国统一,强调以统一为目标。第十四部分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强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外交方略。第十五部分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以党的建设为关键。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内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一伟大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对外服务好客户,对内服务好员工。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只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不断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创新,就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为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对这一伟大思想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王向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