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个卓有成效的教育
毛泽东是个卓有成效的教育家
毛泽东最初是个老师出身,但他把教育完全贯彻到了革命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说毛泽东是革命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在革命斗争中但凡有什么思想做不通的工作,毛泽东经常亲自去做说服工作,由于他的话通俗易懂,且尊重实际,又合情合理,因此可以说没有他做不了的说服工作。当然有些工作由于时间的关系也并没有一一做到位,比如文化大革命,在当时那个社会谁也不会理解的,但是三十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会痛心地发现:失去的往往是最珍贵的,我们太不珍惜自己曾经拥有的。严格追究起来恐怕是中华民众尚未普遍开智的结果——也就是毛泽东说的‘教育不普及,国家就强大不起来’。
毛泽东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高瞻远瞩、洞察一切,不为私仇所扰。对于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特别是好不容易抓住蒋介石又把他放了,党内的红军有些人想不通。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专门去了红军大学作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报告和现场回答有关疑问。他说,“蒋介石该不该杀?该杀,但不能杀。”有一个士兵站起来提问为什么,他说:“你们没有斗争经验,不知道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他把深奥的哲学理论用文盲都可以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了现场教育,收效卓著。他不像胡适对待他的提问不予理睬那样对待那些平民百姓的提问,他是有问必答。在革命斗争中几乎绝大多数战士都是文盲,但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跟随他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官名利禄,甚至将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去追求一项伟大的事业,甚至是遥不可及的自己根本享受不到成果的事业,没有他超然的解说能力和教育能力,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了。由此看出他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
毛泽东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医学教育用不着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注:这里指的是中医),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书读得越多越蠢。他不止一次说书是要读的,但读多了会走向反面,最好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他认为经验和感受能给人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其意义甚至超过书本知识,他非常注重实践。
无独有偶,已经有研究证明,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知识只有百分之十是靠正规学校给予的,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是在以后的工作实践和在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自学成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科学史上,通过自学而成为专家者不乏其人。
毛泽东有着超乎常人的预见性,他的结论往往通过研究和统计证明是正确的,这主要源于他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触类旁通,结果一件在内行人看来很复杂的事情在他通过另一门学科的简单知识就推导了出来。比如他曾经问物理学者关于最小的粒子还能不能分,当回答说不能时,他说:“我看能,既然宇宙能大的无限大,那么这个小的也可以无限小。” 其实这就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哲学原理。果然,若干年后物理学界证明了夸克的存在。而夸克一词已经是在毛泽东逝世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最让人感慨的是,毛泽东对自己的结论深信不疑,说过‘不信,你们等着看’之类的话。
可以说他的知识要远远甚过任何一个学问家,因为他借助于实践来论证他推论的结果,又用经过实践证实正确的理论来进一步演绎并推导更深层次的理论出来。在和平时期,如果他有条件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推断他可能根本看不上这个别人颁发的奖项。因为他有平等意识,也就是说没有奴性意识,只有奴性意识的人才会非常在意得到什么外在的东西来肯定自己、赞美自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有何价值,这也正是信仰缺失的表征。
提到平等意识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对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进行平等的教育的。
转战陕北时,李银桥发现毛泽东只有一条毛巾,洗脸擦脚都用它,而且那毛巾也没什么“毛”了,像个麻布巾。李银桥说:“主席,再领条毛巾吧?这条旧的擦脚用,擦脚和擦脸要分开嘛。”毛泽东想了想:“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我看不要分了,分开脚会有意见。”李银桥被逗笑了,“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毛泽东摇了摇头,“账不能这么算,我领一条新毛巾好像不值多少钱,如果我们的干部战士每人都节约一条毛巾,这笔钱就能够打一个沙家店战役了。” 他曾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一番简单的言论把毛泽东的平等意识、榜样意识、节俭意识、革命意识、大局意识、自律意识、挑战意识(即斗争意识)全部暴露无遗。有这几个意识的领导能不优秀吗?而有等级意识的领导基本上是不会在私下里把下属逗笑的,他们认为和下属开玩笑有失风度。
1964年6月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一般干部中“三门干部”(出家门进学校们、出学校门进机关们)很多,“三门”不能很好地培养干部,国家将来靠这种干部掌握就很危险。不读书不行,读书太多也不行,本事光靠读书不行,要靠实践。我们的国家主要靠在实践中读书的干部掌握。1965年他在一次谈话中又指出将来就是“三门干部”会出修正主义。今天看来他的正确几乎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地步。
毛泽东对哲学脱离现实的教育出发,提出“大学的教育应当改造”。他尖锐地指出:“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学家?现在的哲学系搞不了哲学,文学系写不了小说,历史系搞不了历史。”
当毛泽东发现李讷的小老师对重复抄笔记的解释是“多抄几遍可以增强记忆……”时纠正道:“你这个方法不见得好嘛,知识多得很,你那个小本子能记多少知识?青年脑子好,应该多读多看、多学新知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抄笔记上面。”
想一想我们今天全国上下几乎都是像这位小老师一样思维的老师,其中还有动辄就罚抄作业的,这其实是在害学生。因为过了那个脑子好使的年龄,以后再往脑子里面装什么新东西都不容易了。这是人体生物学的客观规律,不尊重不行。笔者奇怪的是他怎么知道青年脑子好?笔者发现孩子看了一些故事后能准确地复述出不同的几个人包括拿了什么兵器以及带了几万兵力等这样的细节,而且一说可以长达几十分钟。为了不浪费孩子的时间笔者去争取不做家庭作业,结果遭到当地学校的包括校长 和 老师的严词拒绝,真不知道他们对孩子是教育还是摧残。
毛泽东的许多观点最后有研究结果证实很多都是正确的。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推理以及演绎能力的高超。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读了很多书,可以说他的人生利用率很高,不像我们今天的教育,整天就让孩子做呀、做呀,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最可笑的是,笔者在与校长交流(几乎就是争吵了)时校长说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作业是上面的规定,天哪,这是那个蠢才制定的?又是读书越多越愚蠢的标本!江苏是教育大省啊(其实是高考大省),我才明白真不知道这光鲜的表面下面究竟都盖了些什么烂七八糟的玩意。近来屡屡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江苏省籍的占了相当的比例,很有一部分都虚瞒了。从笔者自身的经历来看,孩子现在的学校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小环境。尊重?门都没有。我只有个最低的要求,孩子能不受欺负就不错了,能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很好。
毛泽东说要缩短学制,曾经我们就有过十年制义务教育。如今我们把学制拉长了,把本来属于义务阶段的高中教育给排除在了义务教育之外,结果农民上不起高中了,农民工几乎都是初中毕业生,这是算好的,有的只念到初二就放弃了。因为学校发现他们考不上高中就把他们赶回家了,怕影响升学率!缺德的教育改革,这是制造等级社会的教育改革。
现在看毛泽东曾经给予了人民多大的平等机会,还不用花钱,结果被人(应该叫畜牲)给剥夺了。
没有学制拉长的教育改革,就不会有竞争的升学率,农民就会老老实实地把高中上完,即使考不上大学,这个水准通过自学也可以成为法律专家了(这有真实的实例),能成为专家的基础教育已经足够生存了。
学制拉长的教育改革使得中国人民的寿命相对缩短了两年。教育是投入阶段不产出的,而社会效益一正一反等于每个人少产出四年。你说这是谁制定的改革?害了人民害国家!这是不是牺牲公平追求效率?缘木求鱼,恐怕历史上再也找不出如此愚蠢的改革了。
“知识越多越反动”,毛泽东如是说,看来毛泽东又说对了。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说:“美好的人生是由爱唤起,知识所引导的。”笔者深深领悟了其中的含义,没有知识的爱易毫无节制,会导致滥情,比如像周恩来那样放弃国家利益照顾私人利益的爱;没有爱的知识易走向冷酷,会导致残忍甚至卑鄙,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几乎俯拾即是,尤其今天的中国。就是说他们自己都没有美好的人生,能指望给百姓一个美好的人生吗?就是想给他们也给不出来!他们把龌龊的人生当作美好老百姓就要遭殃了,比如前述的学制延长的教育改革。
正因为毛泽东有了爱他才有了美好的人生,他的美好人生给中国带来一段美好的时光。他的人生一结束,中国又慢慢回到了从前。不是今天的官员坏,可能是他们缺乏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童年时期的快乐和爱。罗素说要产生很优秀的人才,儿童时期的快乐不可缺少,大概正是缘于此。
没有爱心的教育就是璀璨。毛泽东的充满爱的教育使得一大批中国能人志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流血牺牲了。今天的教育让人放弃一点利益都那么困难。
教育不能救国,但是能兴国,如今我们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