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沧南:毛主席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东方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获得胜利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编者按:在毛主席看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东方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获得胜利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些因素是:东方那些国家的统治者不能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帝国主义世界薄弱的一环突破;在东方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不太严重;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有某种机会;革命需要一个成熟的党。

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比较高、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多的国家获得胜利,而首先在东方那些经济落后、产业工人比较少的国家获得胜利呢?毛泽东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和中国取得胜利,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东方那些国家的统治者不能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

毛泽东说:“东方国家的统治者不能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东方国家人民首要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些国家被西方国家剥削得很贫困。这里讲的东方,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即所谓帝国主义的后方。”

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中国人民不仅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而且遭受以蒋介石为首的蒋宋(宋子文)孔(孔祥熙)陈(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官僚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美帝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靠山,封建主义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蒋家王朝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这个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中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国家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和中国取得胜利,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证实了在那些被帝国主义支配、控制的国家,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才能使国家独立、民主、富强。

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命是反动统治阶级倒逼出来的。反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剥削人民,把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政策强加给人民。人民辛辛苦苦,从早劳累到晚,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可是却一贫如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就会促使人民觉悟,另找出路,开始造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革命。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想革命的,革命是被反动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梁山那些英雄好汉哪一位不是被逼上梁山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引出革命,革命又反过来消灭反动统治阶级。这就是历史辩证法。

二、革命会首先在帝国主义世界薄弱的一环突破

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英美德法几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恩格斯在《共产主义愿望》中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他的回答也很干脆:“不能。……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曾经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相上下,无论在哪个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都会联合起来进行镇压。就像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等国资产阶级就联合起来武力“围剿”苏维埃政权一样,它们妄图消灭苏维埃,在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然而,当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进入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帝国主义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再不相上下,而是极度的不平衡。因此,列宁在1915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一年后的1916年9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再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一个国家获得胜利这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他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如果我们把这两段论述放在一起比较,会看到两个明显的变动。一是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只是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可是到了1916年,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把“可能”改为了“确定不移”,这是列宁对此问题思考的进一步深入与明确。二是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写道:“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改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细节的变化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板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后来革命的发展正如列宁所预见的那样,1917年,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

32年后的1949年,无产阶级革命再次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取得胜利,再一次证实了革命首先在单独一个国家获得胜利是“确定不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个“绝对规律”所决定的。因为经济、政治发展的极不平衡,在帝国主义体系中,就一定会有薄弱的一环:经济薄弱、政治薄弱、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薄弱、武装力量薄弱,易于被无产阶级革命所突破,进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旧中国被好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控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小而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大而强的封建主义同时并存;繁华的大城市和贫穷落后的广大农村同时并存;几百万产业工人的集体劳动和几亿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原始分散劳动同时并存;火车、汽车和人力车同时并存;轮船和木船同时并存;大军阀和小军阀、嫡系部队和杂牌军同时并存并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中国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就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产生薄弱一环这个“绝对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也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说:“一个国家,农村人口多,存在封建势力,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对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来说,又是好事,使我们有农民这个广泛的同盟军。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有严重的封建主义,布尔什维克党因为有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取得了胜利。我国更其如此。”这是对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中的重要一环。

三、在东方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不太严重

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数比较多,工资水平比较高,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渗透都比较深远,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也比较长,资产阶级已经传了十几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等思想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容易。而在旧中国社会,人们受到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并不多,这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然而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又正受着深重的封建思想影响。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宣传封建思想有一整套小册子,如《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这些小册子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为培养他们的“忠臣”“孝子贤孙”而编写的,鼓吹“三纲”“三从”。所谓“纲”,就是绝对统治,绝对服从的意思,“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子要绝对服从君王,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妻子要绝对服从丈夫。“从”是服从的意思,所谓“三从”,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封建思想的广泛社会影响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发动、组织广大农民形成一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军,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待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再进行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有某种机会

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当然是由于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坚决斗争。但是,革命能否尽早取得胜利,就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要有某种机会。毛泽东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被战争削弱了”,“在中国,由于日本和蒋介石削弱了,我们就起来了”,“人民革命力量是要得到机会才能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如果没有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那末十月革命就会有困难。我们在中国打了二十二年仗,但是胜利还是在最后几年取得的。第二次大战以后,我们得到了机会才起来的”。

毛泽东在这里说的,俄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会有困难。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在大战中俄国削弱了,俄国无产阶级起来了,并于1917年10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了一个苏维埃。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了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我们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的机会。毛泽东在总结两次大战历史经验时说:“再打大战,对美国来说是划不来的,整个世界或世界的绝大部分将处于革命状态。我这样说,并不是故意危言耸听,而是根据两次大战的实际情况。”

五、革命要有一个成熟的党

毛泽东说:“中国和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成熟的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地参加了俄国的民主革命,在一九○五年提出了同资产阶级相区别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不只是要解决推翻沙皇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在推翻沙皇的革命斗争中如何同立宪民主党争夺领导权的问题。”中国也是这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立即积极地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前线,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在1927年,由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建党才几年,还不是一个经验成熟的党,在同资产阶级谋求联盟合作的时候,没有估计到资产阶级会背叛革命。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从4月12日至15日,工人被屠杀了三百余人,被捕五百余人,工人阶级爱戴的领导者、优秀共产党员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先后英勇牺牲。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关于此,毛泽东总结道:“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七年的时候是幼年的党,从主要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我们党在同资产阶级联盟的时候,没有看到资产阶级会叛变革命,而且也没有做好应付这种叛变的准备。

”资产阶级叛变革命以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能够坚持长期革命战争并取得胜利呢?根据毛泽东的论述,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紧紧依靠农民。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毛泽东还说:“如果中国共产党在十年至二十年之内,同农民有正确关系,那就可以保证中国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如若不然,我们就要忍受二十年至四十年的白色恐怖。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如果同农民关系搞不好,那就会灭亡。”二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消灭了官僚资产阶级。毛泽东说:“我们历来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官僚资产阶级,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我们把官僚资产阶级这个大头吃掉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小头,想反抗也没有力量。他们看到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同时我们又采取适当的政策对待他们,所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他们就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所以毛泽东说,在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之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能够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根本原因在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其中国内因素是最主要的,至于前苏联的帮助,只是外部因素之一,这种帮助不能解答中国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只能决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发展快一点和慢一点的问题。有帮助就可以发展快一点,没有帮助发展就会慢一点。

综上所述,我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上述五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五个原因中最根本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前四个原因都无法自发地由可能变为现实。革命必须有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这支革命大军必须依靠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才能形成。对应到我们的历史进程,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和蒋介石削弱了,我们起来了,但是,“起来”并不是不请自来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斗”来的,不斗就“起来”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类似旧中国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国家,这些国家也有共产党,为什么中国革命成功了,这些国家革命没有成功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政党的领导。比如,1947年8月印度独立后,由于没有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性原则,最终,印度共产党没有“起来”。这一历史经验也从侧面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要在东方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一个成熟的党的领导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作者:沧南,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年第5期)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