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价值观的几点说明
关于科学价值观的几点说明
本人的文章《“普世价值观”并非科学价值观》在网上发表后,有网友对所谓“科学价值观”提出质疑,认为所谓“科学价值观”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所谓“科学价值观”。对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就什么是科学价值观做一些说明。
在说明什么是科学价值观之前,先说明什么是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看法或观点。比如说,人们对黄金所具有的价值的看法,对某件艺术品所具有的价值的看法,对民主、平等、人权所具有的价值的看法等都属于人的价值观。所谓科学价值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而非科学的价值观就是用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承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所谓科学价值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应该说,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问题,几乎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笔者只能简单地谈谈其中的几个问题:
一、在科学的价值观看来,价值观本身就不是从人的头脑中、不是从所谓的“人性”中自发地产生的。而是客观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从人的实践中产生的。
二、由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客观存在条件不同,人们的实践活动不同,因此人们的价值观也必然不同。各个历史时期有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价值观。
三、由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所接触到的客观条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人们的价值观也必然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比如人类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共同向灾区献爱心、共同反对恐怖活动等,这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在某个问题上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实践中接触到的客观条件不同,对客观存在的条件感受不同,认识不同,因此所产生的价值观也必然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也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必然带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条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上是不平等的。要消灭这种不平等,只能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在这个问题上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显然不可能有共同点。
四、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客观存在的条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人的价值观也必然要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来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会变成没价值的事物:比如一朵鲜花原来有欣赏价值,可是鲜花凋谢了,也就不再具有欣赏价值;黄金在存在商品交换的条件下,具有交换价值,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不存在商品交换的条件下,黄金的交换价值也就不存了;蒸气机的发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很有价值的科学技术发明,但是随着柴油机、电动机、核动力的发明,蒸气机的发明虽然还有一定的价值,但已经不再有原来那么大的价值。
人们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不断被新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所取代,从而失去其原有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原有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也会因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适应新的社会客观条件而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当人类社会最终消灭了专制独裁及其产生的基础时,人们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也就没有再存在的价值了,也就自然消失了。
原来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也会变成有价值的事物:一些原来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废品,会因为有新的发现变成有价值的原材料;专制独裁一直被一些人认为对历史发展没有任何价值,而研究表明,专制独裁在历史上相对于军阀混战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即使是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害的法西斯主义,我们也仍然可以把它当作反面教材,加以研究,加以利用,以警示后人。
五、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价值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客观存在的条件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看待或评价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时,不能从个人愿望出发,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认为凡是自己认为是好的、是有积极作用的事物就有价值,反之则没有价值。而应把某一事物同其所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
比如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价值、某个历史事件的价值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去评价,而应把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同其所处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国外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及其社会制度和我们自己的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及其社会制度,也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结合这些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观念及其社会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条件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并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决定如何加以借鉴、如何加以运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