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的嘴脸
子陵的嘴脸
_批驳辛子陵对计划经济的诋毁
探险勇者原创
2011.5.1
三十年来,辛子陵等右派人士一贯以诽谤、诋毁新中国前三十年,将计划经济贬得一无是处。又将后三十年的市场经济褒得无比辉煌,“做梦都不敢想”。我不妨以对比法批驳右派的贬计划褒市场的言论。
一, 前三十年取得辉煌成就不容诋毁
新中国计划经济(1949年——1979年),(简称前期)
计划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1949_1952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执行的是简单计划经济,从“一.五”倒“五.五”计划,执行完整的计划经济。这一时期,我国以惊人的速度达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中国工农业总产值1950年是574.8亿元,而到1980年就达6619.0亿元,30年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8.5%。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1.2亿元增至4992.0亿元,增长25倍多,年均增长11.5%;农业总产值由383.6亿元增至1627.0亿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4.9.我国钢铁产量从27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增长110倍;重工业比解放前增长90.6倍;轻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9.8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20多倍。30年的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半个世纪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建设成就难道不辉煌吗?
从改革开放(1980年——2010年) “六五”到“十一.五”计划是逐步演变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逐步扩大,但并非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钢铁产量达到5亿吨,增长16倍,远不及前期增长幅度。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即GDP39万亿元,增长59倍,由于后期是通货膨胀条件下实现的增长,按照人民币贬值20倍计算(即20元相当于1979年1元的币值,前期的大米0.3元/公斤,当今是6元/公斤;1978年每平方公房建筑造价61元,当今上海平均平方20000元。蔬菜价格增长100倍以上,肉类价格增长20倍,医疗费用增长200倍、高等教育平均每个学生费用增长10万倍)仅仅增长2.95倍,实际增长相当于前期增长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后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前期的涵盖范围。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商业化、土地批租、商业服务业等一切收入全计入GDP。因此,当今的GDP有较大的水分。
前期指标体系有许多方面不计入工农业生产总值,只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或基本建设工程量统计。如新建铁路10万公里、新建公路80万公里、10万立方以上水库86000余座,2000余条河流的治理等水利建设总土石方3610亿立方;全国农田基本建设更是天字号大工程。上述四项建设的用工是由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兵、农民承担,国家不承担劳务费用。医疗教育只作为财政开支,没有收入。实行土地无偿划拨制度。还有庞大的军工系统产值同样不计入工农业生产总值,只作为军费开支。
水利建设完成的土方总量,按照2008年三峡水利的费用标准,每立方600元,合计216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4倍。如果上述八个方面都按照当前的体制和统计口径,真正“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有人推算出70年代年平均GDP为121万亿元(按当前价格和币值计算)国家统计局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将计划时期的经济指标按照当前的体制和口径进行换算。
前期在远比后期来的艰难的条件下取得辉煌的成就:第一,基础差。前者是在遭到八年抗日战争、五年解放战争的大规模破坏,百业萧条,百废待兴,饿殍遍野、一穷二白的底子,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后期是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工业国,工业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雄厚,党和政府积累丰富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经验。第二,国际环境差。前期经历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规模宏大的现代化战争,以及中印、中苏、中越局部战争,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帝国主义对我实施经济封锁,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后期的国际环境大为改变,也没有发生战争。和平环境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引入资金与技术。第三,人口增长幅度不同。1949年人口5.4亿,1979年达到9.5亿,总增长75.92%,是人口高速增长期。后期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2009年人口为13亿,仅增长36.84%。由于人口增长需要增加投入吃、穿、住、医、教、行等资源,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的发展等成果对前后两个时期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是不同的。第四,人口结构不同。前期经过13年的战争伤害,青壮年大量消耗,高出生率的“50后”、”60后”、“70后”处于养育期。后期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前期出生的人口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参与社会建设和财富的创造。第五,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前期是工业化发展。大量物力人力投向工业积累与公共建设积累,工矿、铁路、公路、水库、医院、学校等大量建成,为新中国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公共基础。后期是产业低端化发展。大量物力人力投向轻纺业,裤子帽子、箱包鞋子等消费品用于国内消费和出口,社会产生的消费品琳琅满目不足为奇了,后期还有好听的GDP数字,可炫耀的巨额外汇。由此可见,前期的各项条件均比后期差得多的状况下取得辉煌成就。
前期为后期建立坚实的基础,是后期发展的原因,后期是前期结果。没有前期的水利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建设、化肥农资等石化重工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后期的粮食棉花的提高,没有1971年引进十套化工化纤成套设备,也就没有后期的化纤服装工业的大发展。否定前期的奇迹般的辉煌成就,辛子陵说得明白:抛弃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是英明的决策。
归根到底,否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资本主义道路提供舆论支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