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游刃有余的反腐术,欲学不能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毛泽东游刃有余的反腐术,欲学不能

毛泽东时代,廉洁状况之优,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廉政指数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连西方发达国家人士都啧啧称奇。

毛泽东反腐,主要可归纳为如下特点:

一、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古语道:“不患贫而患不均”,“均无贫”。人的感受往往十分复杂,最难受的未必就是哪儿疼或肚子饿,而是周围的别人比自己好,得到的好处比自己多,被人欺负,受人压制,有理无处诉,有事没人管……等等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负担,精神上的压力,公平会使人变得心里踏实,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平等给人以自信和尊严。基于对人民无限深厚的感情,毛泽东坚定地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热爱人民,相信群众,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强调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求干部与群众搞“三同”。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解除群众疾苦,真正成了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彻底粉碎了个别人心存“升官发财”的梦想。广大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那个时代那样精神焕发,那样昂扬阔步,那样扬眉吐气;他一面提升民众地位,一面从严要求干部,客观上等于拉近甚至拉平了干群之间的等级、待遇差别,他还致力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以寻求更加平等的和谐社会。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故极好地抑制了人们的非分之想,尤其抑制了干部特权思想的滋生。廉洁奉公,拒腐防变遂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不懈地抓防腐教育。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对于中国历史尤其对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得失的孜孜以求地研究,使他对历史演变洞若观火般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一般人无法望其顶背,就连史学专家也望尘莫及。他引经据典,以史为鉴,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怎样保江山永不变色的深刻道理,以告诫、警示全党。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建议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好好读一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意在从李自成的失败中接受历史教训,将拒腐防变上升到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建国前夕,针对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的苗头,向全党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反腐方针;文革时期的“斗私批修”,“破私立公”等指示,对人们自警自律、廉洁防腐具有积极意义,直至去世前的1976年年初,毛泽东对于腐败问题仍心存忧虑,在谈到一些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时,毫不客气地说:“为什么列宁就没有停止呢?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早在井冈山,革命尚处于萌芽时期,毛泽东就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在瑞金时期,毛泽东又颁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新中国诞生前,毛泽东特为党的高级干部作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等6条规定。


建国后,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三反”“五反”,还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惩戒违法失职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贪污贿赂罪名及量刑标准等。从而使反腐败斗争经常化、制度化和法规化。

毛泽东时期的财务制度,经历过的人恐怕无不深有感触,对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任务完成了,经费花不完如数上交是常事,更别说像当今司空见惯的“虚报冒领、欺上瞒下、设立假账、私设小金库、公费吃喝、贪污受贿”等现象,简直无法想象。那时的干部或工作人员,不管在哪儿吃饭(除在自家),都得按标准交纳伙食费。谁吃谁拿钱,道理浅显,天经地义。别说公费吃喝,就是一包烟,一盒火柴,谁有本事在公家财务上列支?那时的财务制度,几乎是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即使那些“脑子”很活泛的人,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群众监督,更是良方妙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曾经成为民主发表意见的重要手段,一度写进过宪法。这“四大”能使很多不为人知的“偷鸡摸狗”的勾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对腐败行为的震慑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难免产生以此无中生有、诽谤诬陷、借题发挥的负面作用。

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和传统,发挥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严惩腐败分子。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凡是大案、要案,他都亲自去抓,而且一抓到底。只要是腐败分子,无论是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功劳多大,他都铁面无私、严惩不贷。
在瑞金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都主持枪决过贪污分子。令党风、政风、军风趋向纯正。

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都是30年代入党的“红小鬼”,战功赫赫,年轻有为。但他们经不起执政之考验和金钱之诱惑,双双成了大贪污犯。毛泽东怒不可遏,不顾劝阻,将他们公审后枪决。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这一案件的处理,作为经典,一直被人们称道,传颂。

刘青山被押赴刑场

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公生明,廉生威”。表面上观察,毛泽东的反腐套路,清晰可见:虽警钟长鸣,但并不逢会必讲,频频发文;虽有得力措施,但并非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虽严厉整治,但并未杀几个人(因为杀一儆百的效果明显)。那么,为什么能确保几十年无可挑剔的清正廉洁呢?起决定作用的,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带头拒腐防变,廉洁清明(具体廉洁事例不在此详述)。从而,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从而,为铸就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成就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世界观,决定了它决不是一个凡人。他的无私,人所共知,包括其多位亲人为革命英勇献身,送子赴朝参战,后人平民化……等耳熟能详的光辉事迹,感天地,泣鬼神!千秋万代,人民决不会忘记!

应该说,毛泽东的同事和手下,大多是经历过旧社会的革命者,革命的动机并非都那么纯洁,那么明确,“居功自傲”、“吃老本”、“做官当老爷”、“升官发财”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一些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唯唯诺诺地依偎在领袖身边,却心怀叵测,伺机暗算人民的险恶小人,或许也有。

然而,因为毛主席雄伟气魄和坦荡胸怀,公道正派、日月可鉴的崇高品格,以及“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这样气吞山河、震耳发聩、正气凛然的豪迈誓言,这种疾恶如仇、旗帜鲜明、铁骨铮铮的坚定态度,像一座顶天立地的正义丰碑,让任何利欲熏心、怀揣贪念的人,对国家对人民不怀好意的人,都会胆战心惊,丧魂落魄。谁敢铤而走险,拿脑袋开玩笑?

事实表明,毛主席虽然为后世留下了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却没有为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产,不光没有什么现金存款、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甚至连一间房子都没能留给后人,留下的却是那件感动亿万人的补了70多个补丁的睡衣,是那吃顿红烧肉就算改善生活的令人心碎的生活标准。他也许是历史上生活上最节俭、最贫寒的“皇帝”了。仅凭这一点,足可以令那些别有用心地往毛主席身上泼污水的人,哑口无言;让那些打着改革开放旗号却背地里把国家人民财产化为己有的腐败分子,无地自容;让那些享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年县知府,十万雪花银”累累硕果的贪官污吏,颤抖战栗;让那些相互勾结、里应外合、巧取豪夺、一夜暴富、挥金如土、吃喝嫖赌的形形色色的败类,永无宁日。

至此,文章写完了,却没能表达出标题“毛泽东游刃有余的反腐术,欲学不能”的意思,只能再啰嗦两句。其实,毛主席反腐之所以游刃有余,之所以成效卓著,其根本前提就是他的无私,他的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而恰恰这一点,是今人做不到的,因此,欲学,也就无从谈起了。


标签:毛泽东   人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