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压榨还不够,高校“改革”又开始
当官僚资本家通过“住房改革”,将中国的大多数教授变为贫民,使他们被房贷压得无力关心国家大事时,为了增加保护圈,使大多数教授更是自顾不睱,新的高校“改革”开始了。而且,同房改一样,也是先从深圳开始。
2010年9月16日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在“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研讨会上宣布:从本月起,深圳大学开始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后全校都将“无官”,校长则相当于CEO,不再是正厅级干部。据悉,该研讨会由信孚教育集团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在广州半岛游艇会5楼珠江厅召开。会场就在中山大学边上。官方媒体对此消息已经加以证实。
根据已获批的《深圳大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今年9月份起,深圳大学破除教授的干部身份,全校推行职员制、聘任制,不签约不聘任,教师岗位不再是“铁饭碗”,去留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学生等情况挂钩。
《方案》还强调一个原则——“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老人之间实行区别对待。所谓“新人”,是指本次改革方案实施后进来的人;而“老人”,则是指改革方案实施前就已经进入深圳大学的人。(这同当年的房改十分相像。有房的人是“老人”,无房的人是“新人”)
“我们今年9月全体‘老人’都要跟校方重新签订用人协议,明确你的任务职责是什么,三年一个考核。考核不合格怎么办?老人我们请不走,因为已经遗留下来了。我们将设立一个调节机制,主要是岗位低聘、岗位调整,教授如果考核不合格,有可能聘你当副教授,如果再不合格,有可能让你到图书馆去。”李凤亮解释说,此番深圳大学推进改革,阻力最大的正是一部分50岁左右的教师群体,也就是方案中所提到的“老人”。深圳大学此番改革,若想能够顺利推进,则必须获得“老人”们的支持。(这同当年的房改也一样。如果没有“老人”的支持,“改革”不能够顺利推进)
《方案》在“非升即退”的考评环节中,也有类似的规定:首个合约期结束时,新人若未能通过学校的考评,则学校有权解除合同;“老人”则给予降级的处罚,并不因一次考评不合格就要你走人。
在这种“全校将无官”、“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冠冕堂皇外衣的掩盖下,其实质是,谁不听话谁走人。正如高校设立四级教授职位,冠冕堂皇的外衣是“激励竞争”,“有利于产生标志性重大成果”,实质上是,校领导有权将圈内的任何教授都升为二级教授,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学术水准,将圈内人的任何一点特长写在教授定职的文件中就可以操作了。其结果是,在北京一所排名3-4的大学里,许多国际一流的教授是四级教授,而只有高中教课水平的教授却是二级教授。
在冠冕堂皇外衣掩盖下的这次高校“改革”,并不涉及校长这位“CEO”怎么任命的。他/她仍然不会是全校师生选出来的,校长属于省或中央管干部,任命都得省政府或中央政府批准。那么,校长应该对谁负责?当然不会是对全体师生负责了,他/她能不能上任或连任,看的是上级的脸色。谁来聘任老师及职员?当然是校长及一帮管理官员了,合同上一样还要盖人事处的章。所以,这个人事改革制度让所有的教授们讲师们都很紧张,怕丢了饭碗,而行政官员们一点不紧张,因为教师们没有考核行政官员的权力,而行政官员口袋里装了学校的公章。所谓的改革之后,教师还是教师,官员还是官员,一个都不少,变化的只是教师的饭碗从此掌握在别人的手上。去行政化的“改革”是晃子,使教授们更加无睱关心国家大事才是本质。
一方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另一方面却是用“改革”砸完国企,又来砸国立大学。看来,校长们还不够富,要变CEO,要当年薪6000万的马明哲。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改革开放”还没有成功,因为校长中还没有出现亿万富翁。
昨天,从香港引进,在深圳试点后确立,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指导思想的现行房地产制度,仅仅十几年的功夫,已经成功地绑架了整个国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局面,造就了一个事实上的地产党。
今天,在深圳试点的校长CEO制度,一旦在全国推开,用不了十年功夫,国立大学的私有化必然全面推行,全中国的大部分教授,将自动变为CEO榨取利润的教育产业工人。
一个“教授分级制”,一个“全校将无官”,本来都是好事。但是,“好事”全成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伪装,因为非官职的教授们在这些“改革”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经过30年的磨练,人们不再听“改革者”嘴上是不是在念“南无阿弥托佛”,而是看他手中的刀正在割烤全羊身的哪一块肉。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教授,基本都是终生教授,因为这些国家还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高级智囊。而在官僚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当政者需要的是为生活奔忙的房奴,是为保住饭碗而唯命是从的教授。所以,房价压榨还不够,高校“改革”又开始。这就是真正的原因!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