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矛盾解决方案
资本矛盾解决方案
0 序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早被人们所熟悉。针对这一矛盾,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改良方案,并一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这些方案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基本矛盾。
二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社会,似乎解决了这一基本矛盾,却陷入了另一个泥沼:无法充分调动劳动者、管理者的积极性,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资本的特性让人又爱又恨,她天使的一面,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在只占人类文明史极为短暂的时间里,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财富;同时,她也有魔鬼的一面,她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她使得环境恶化,资源耗尽……
上世纪末美国经济的成功,曾让人们以为高级模式的资本主义已大体上解决了其自身的固有矛盾,正当人们欢呼雀跃之时,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天空。
当今社会,生产力已如此发达,工厂里只需要几名工程师,就完全可以胜任全自动的流水作业。可是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解决就业,人们不得不将大量的工厂和先进的机器摆在一起,“同台竞技”。
如果能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制度,完全可以让世界每个角落都享受高科技的阳光,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低效的工厂,根本不需要生产这么多假冒伪劣产品。只要少量的技术人员,就可以让所有的人都享受高品质的衣食住行,而不必重复低效的建设,不必大面积毁坏森林、污染河流。与此同时,资本家的利益也得到充分保障,使得成功的企业家感召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勤学苦练,以期待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企业帝国。
今天的社会,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大部分人根本不必从事艰苦的第一、第二产业,完全可以设计一种制度,让大部分人从事科研、设计、娱乐、教育、文学等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产业。
但事实是,由于长期以来,资本家和工人一直站在对立面,双方都没有设计出一种双赢的模式。其实两者根本是一个生态链里互不可或缺的物种。
没有工人,资本家当然无法生存;但没有了资本家,工人何来就业岗位?
在某些国家,资本家曾经被消灭过,但国企严重缺乏活力导致人们不得不给予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权力,渐渐的,这些管理者在使企业重焕生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资本家。
当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经济危机重现之时,劳方再次举起了声讨资方的大旗。然后,如果没有更好的模式,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现在,经过对诸多经济现象的考察和抽象,笔者认为,完全可以设计出一种模式,让劳资双方互利共盈。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放着先进设备不用,非得办什么血汗工厂,放着高效产业不发展,非得大量浪费资源生产什么地摊货,这完全是游戏规则设计的失误,与生产力无关。
如果你是资本家,我想你也希望从事高科技尖端行业,你也希望自己的产品非常容易卖出,你也希望自己的员工个个富足不要老是罢工吧。
如果你是劳动方,这个模式的设计可以让千千万万的人过上受良好教育的小康生活,可以为更多的草根提供走向精英的机会。
无论你目前处于哪一个阶级,你都会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这种模式到底存不存在?
1、社会财富的分类
过去生产力低下,财富一平均,人人吃不饱,现在大不同了。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人民币了。如果人人都有这么多财富,没有理由还有穷人。假设这些财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则内需不足的现象马上消失,甚至可以带动全球主要经济体马上活跃起来,顺便把他们卖不动的产品一起消费掉!
但我们不会真正这么做,因为这将是新版“打土豪,分田地”,很快社会财富就会因为人们吃大锅后没积极性而急剧减少。
但消灭剩余产品,将经济危机扼杀在摇篮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为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某期(按年计)社会财富抽象为生产资料商品和居民消费用商品(居民消费用商品又分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用公式表达就是:A=B+C 式(1)
A:某期生产的社会财富;
B:某期生产的生产资料商品;
C:某期生产的居民消费用商品。
2、社会财富的分配
根据第1点的定义,可以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新模式进行阐述了。但在这之前,要假定我们的这个“社会”是封闭的,即没有进口也没有出口。因为这样会使问题比较容易理解。
在这种假定模式下,资本家应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商品B和满足自身小康生活的消费用商品即可。并且我们假定有一种测定手段,当资本家因为贪心想多分点消费用商品,但自己却不能及时消费完时,剩余的部分自动计入B,也就是说,在将生产资料分配给资本家时,我们自动扣除资本家多拿的这部分,保证资本家分配到的财富,刚好等于全部的生产资料商品B和满足自身小康生活的消费用商品。
用公式表达就是:
D=B+C1 式(2)
D:资本产某期分配到的财富;
C1:某期能满足资本家达到小康生活的财富。
同时,劳动者分配到的财富,用公式表达就是
E=C2
并且存在以下关系:
C=C1+C2
E:劳动者某期分配到的财富。
C2:本期劳动者用于消费的财富。
3、社会财富生产——分配——消费模型分析
在以下模型中,假定资方的资本在生产结束后刚好消耗完,全部转变为社会财富,没有剩余;假设劳方也没有任何剩余财富(而事实在,在农业人口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积蓄财富;国有经济转变为私有经济过程中,劳方也会分配到一些财富成为“积蓄财富”)。
3.1 模型一:资本家多占,生产率较低的模型
表1 资方多占模型
期数
年产财富总额A
生产资料商品B
消费资料商品C
资方收入D
劳方收入E
劳方贷款累计D-B-C1
劳方利息
r
劳方赤字
F,Fn=-(Dn-Bn-Cn1+rn-1)
劳方赤字占收入比Fn/E×100%
1
100.00
30.00
70.00
31.00
69.00
1.00
0.05
-1.00
1.45
2
109.00
32.70
76.30
33.79
75.21
2.09
0.10
-3.14
4.17
3
118.81
35.64
83.17
36.83
81.98
3.28
0.16
-6.52
7.96
4
129.50
38.85
90.65
40.15
89.36
4.57
0.23
-11.26
12.60
5
141.16
42.35
98.81
43.76
97.40
5.98
0.30
-17.47
17.94
6
153.86
46.16
107.70
47.70
106.17
7.52
0.38
-25.30
23.83
7
167.71
50.31
117.40
51.99
115.72
9.20
0.46
-34.87
30.13
8
182.80
54.84
127.96
56.67
126.13
11.03
0.55
-46.36
36.75
9
199.26
59.78
139.48
61.77
137.49
13.02
0.65
-59.93
43.59
10
217.19
65.16
152.03
67.33
149.86
15.19
0.76
-75.78
50.57
11
236.74
71.02
165.72
73.39
163.35
17.56
0.88
-94.10
57.61
12
258.04
77.41
180.63
79.99
178.05
20.14
1.01
-115.12
64.65
13
281.27
84.38
196.89
87.19
194.07
22.95
1.15
-139.08
71.66
14
306.58
91.97
214.61
95.04
211.54
26.02
1.30
-166.24
78.59
15
334.17
100.25
233.92
103.59
230.58
29.36
1.47
-196.90
85.40
16
364.25
109.27
254.97
112.92
251.33
33.00
1.65
-231.38
92.06
17
397.03
119.11
277.92
123.08
273.95
36.97
1.85
-270.00
98.56
18
432.76
129.83
302.93
134.16
298.61
41.30
2.07
-313.15
104.87
19
471.71
141.51
330.20
146.23
325.48
46.02
2.30
-361.23
110.98
20
514.17
154.25
359.92
159.39
354.77
51.16
2.56
-414.69
116.89
21
560.44
168.13
392.31
173.74
386.70
56.76
2.84
-474.02
122.58
22
610.88
183.26
427.62
189.37
421.51
62.87
3.14
-539.73
128.05
23
665.86
199.76
466.10
206.42
459.44
69.53
3.48
-612.40
133.29
24
725.79
217.74
508.05
224.99
500.79
76.79
3.84
-692.67
138.31
25
791.11
237.33
553.78
245.24
545.86
84.70
4.24
-781.21
143.11
26
862.31
258.69
603.62
267.32
594.99
93.32
4.67
-878.77
147.69
27
939.92
281.97
657.94
291.37
648.54
102.72
5.14
-986.16
152.06
28
1024.51
307.35
717.16
317.60
706.91
112.97
5.65
-1104.26
156.21
29
1116.71
335.01
781.70
346.18
770.53
124.14
6.21
-1234.05
160.16
30
1217.22
365.17
852.05
377.34
839.88
136.31
6.82
-1376.56
163.90
注:1、贷款利率5%,生产资料产出品30%(用ζ表示),生产资料30%,资方收入31%,资方多占1%;
2、年产财富总额不包括前期已形成的产能,An=An-1+B×ζ;
3、Cn1即第n期的C1 ,也就是第n期能满足资本家达到小康生活的财富。
在表1及以下的表中,为了便于叙述问题,将能够满足资方达到小康生活的消费品分配量归入“生产资料商品”项。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资方任何一分不用于消费的钱,必定要找到一个投资的出口,即使实在找不到出口存在银行,也要被其他资本以贷款的方式拿来投资。
想反,如果那个高级打工者钱多得消费不完,打算拿一些来投资,则这些钱在取得资本性财富分配时,我们自动将这位高级打工者的这一块收入归入“资方收入”一栏。
从表1可以看出,资方是不会借钱消费的,即使阿玛尼西服滞销打折,一位亿万富翁也不可能买上几百套自己穿,除非他想买来送人。所以,卖不完的商品,在市场经济高超的促销手段和近乎魔幻的金融体系下,通过让劳方贷款的方式,得以售馨,完成资本的一些旅游并得以实现增值。
注意,只要劳方能贷到1个单位的款,不可能出差真正意义上总体的滞销,这种滞销只可能发生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这是正常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的,但绝没有达到统计学上值得注意的程度,因此我们假定第一期,所有商品都卖完了。
第一期过后,由于资方多占了1个单位的消费品而不消费,造成了劳方不得不通过贷款来消费(因为劳方不能再多拿出钱来消费了),这时劳方的赤字为1个单位,赤字占劳方收入1.45%,劳方远未达到资不抵债,于是经济一片繁荣。
第二期过后,由于资方还是多点了1个单位的消费品而不消费,造成了劳方不得不再次通过贷款1个单位来消费,加上上期贷款和利息,赤字占劳方收入4.17%,劳方仍远未达到资不抵债,经济仍是一片繁荣。
第三期过后,赤字占劳方收入7.96%……
……
劳方赤字只能不断增加,因为每次资方总多占1单位消费品而不消费,没有剩余财富的劳方为了生活,只能贷款消费。
第18期,赤字占劳方收入104.87%劳方资不抵债,终于,资金链条断裂,劳方宣布破产!
于是危机降临,出现大家熟悉的画面,资方必有一部分退出,成为劳方,就整个资方而言,资方总财富必定缩水,至于缩水多少,要看对经济危机的处理手段而言。
我们假定对危机处理得非常得体,在第18期劳方完全破产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资方必然要帮助承担赤字中超过劳方当期收入298.61单位的那部分,即14.54单位。
实际上资方处理危机的成本要远高于这个数,因为还要向资产完全归零的劳方提供少量“启动资金”,这部分“启动资金”的一部分也可能通过退出的资本家提供,但这远远不够,通常还要通过政府为中介提供。再者,危机并不能一年之内消解,许多资本家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年仍会有滞销商品,如表1,假设危机持续三年,则第19期赤字35.75单位以及第20期赤字59.92单位不得不让资方承担,因为劳方已经破产。
资方还要给劳方一些“启动资金”来重新激活市场,假设资方投入相当于危机发生年10%的社会财富,即51.417个单位的“启动”资金来启动市场,则至走出危机日,资方共需投入161.627单位的社会财富,意即全体资本要在这次危机中减少161.627单位。
假设资方通过各种经济、政治手段,保持生产规模增长速率不变,则走出危机的第20期末,资方财富只剩下159.39-161.627=-2.237单位。这就意味着资方在20年来已形成的产能514.17单位中抽出2.237单位来补此赤字,结果是产能缩水。
实际情况是,资方往往不愿意投入这么多财富来解决危机,所以经济状况不会按照我们的模型设想的恢复如此之快,这就决定了劳方的生活水平将下降,以此来保住资方多年辛苦经营的成果。
但劳方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反过来使劳方更不敢消费,商品更加滞销,劳方大量购买低档地摊货,使得低效产能迟迟无法淘汰,消费总体水平迟迟提不上去,产业升级受阻,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又反过来影响了资方财富的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3.2 模型二:资本家多占,不同资本投入产出率的模型
图1 不同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下危机周期比较图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的提高,劳方赤字占收入比到达100%的周期延长了,说明随着生产力提高、社会改良、金融体系发达、劳者素质提高,诸多因素的合力促使了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减缓了经济周期的到来。
图2 危机延长模型图
图2是当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达到100%,生产资料占社会财富比为30%,资方多占3%社会财富时的模型,这些模型下,第30周期劳方赤字占收入比达到87%以后,就沿着几乎平行于横坐标的角度延伸,也就是说劳方在相当长的周期内不会破产,通过消费信贷的模式能保证商品一直畅销下去,危机几乎不会再发生。
在此模式下,虽然资方多占了3%社会财富,造成了产销不平衡,但是由于消费信贷的作用,得以保持了长期的繁荣,该繁荣的前提是较高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100%)不变,资方的贪婪程度只限于每期多占3个单位社会财富,银行平均贷款利率为5%不变。
在此模式下,我们来看看资方和劳方各自的财富增长。
图3 劳、资双方财富增长图
从图3看出,经过72周期的发展,在100%的高投入产出率下,劳、资双方的财富都增加了1.2亿多倍!分别达到82.42亿单位和40.6亿单位。
表面上看,劳方的财富比资方多2.03倍,但图3还没有计算资方多年投资形成的产能的价值。这个产能现在相当于123亿个单位,由于资产先天的优势,在分配财富时,生产资料一分钱都不会分给劳方,如果有哪位劳方分到生产资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资方的一员了。如果你同时靠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生活,那么,你就是资方和劳方的结合体。
资方加上这123亿单位的财富,则总财富为163.6亿单位,其财富为劳方的1.98倍。资方的人口数一般都远远少于劳方,则按人均财富算,社会的财富差距仍很大,但这一点不妨碍大家共富,也不会出现经济周期,更不会因为平均主义而让社会失去活力。
这么富有的经济体,可以用上任何高、精、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以衍生出许多我们现在想象不出的丰富多彩的产业,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有了钱,什么样的高级商品没有人来消费?有了钱,什么样高端的产品资方不敢生产?
但是,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如果没有政府出面,用税收等方法来调节,资方永远不会主动只占有30个单位的生产资料,也永远不会等到投入产出率高达100%时才多占3个单位,也许没到有投入产出率有多大提高,就迫不及待多占4个、5个、甚至50个单位。
2003年时,中国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仅为28.26%,可这一年,资方多占财富是多少呢?没有统计资料,在此不好断言。
3.3 资方过于贪婪模型
图4 资方过于贪婪模型
从图4看出,在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只有30%的社会,如果在100单位社会财富中,资产仍迫不及待的多占除30单位生产资料财富以外的3个单位消费品财富,则由于产生的产销不平衡,会使经济周期走到第8周期的时候,出现劳主赤字占收入比超过100%,达到110.25%的情况,即在此模式下,每8个周期,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3.4 资方不多占模型
表2 资方不多占模型数据表
期数
年产财富总额A
生产资料商品B
消费资料商品C
资方收入D
劳方收入E
劳方贷款累计D-B-C1
劳方利息
劳方赤字
劳方赤字占收入比
1
100.00
30.00
70.00
30.00
70.00
0.00
0.00
0.00
0.00
2
109.00
32.70
76.30
32.70
76.30
0.00
0.00
0.00
0.00
3
118.81
35.64
83.17
35.64
83.17
0.00
0.00
0.00
0.00
4
129.50
38.85
90.65
38.85
90.65
0.00
0.00
0.00
0.00
5
141.16
42.35
98.81
42.35
98.81
0.00
0.00
0.00
0.00
6
153.86
46.16
107.70
46.16
107.70
0.00
0.00
0.00
0.00
7
167.71
50.31
117.40
50.31
117.40
0.00
0.00
0.00
0.00
8
182.80
54.84
127.96
54.84
127.96
0.00
0.00
0.00
0.00
9
199.26
59.78
139.48
59.78
139.48
0.00
0.00
0.00
0.00
10
217.19
65.16
152.03
65.16
152.03
0.00
0.00
0.00
0.00
11
236.74
71.02
165.72
71.02
165.72
0.00
0.00
0.00
0.00
12
258.04
77.41
180.63
77.41
180.63
0.00
0.00
0.00
0.00
13
281.27
84.38
196.89
84.38
196.89
0.00
0.00
0.00
0.00
14
306.58
91.97
214.61
91.97
214.61
0.00
0.00
0.00
0.00
15
334.17
100.25
233.92
100.25
233.92
0.00
0.00
0.00
0.00
16
364.25
109.27
254.97
109.27
254.97
0.00
0.00
0.00
0.00
17
397.03
119.11
277.92
119.11
277.92
0.00
0.00
0.00
0.00
18
432.76
129.83
302.93
129.83
302.93
0.00
0.00
0.00
0.00
19
471.71
141.51
330.20
141.51
330.20
0.00
0.00
0.00
0.00
20
514.17
154.25
359.92
154.25
359.92
0.00
0.00
0.00
0.00
21
560.44
168.13
392.31
168.13
392.31
0.00
0.00
0.00
0.00
22
610.88
183.26
427.62
183.26
427.62
0.00
0.00
0.00
0.00
23
665.86
199.76
466.10
199.76
466.10
0.00
0.00
0.00
0.00
24
725.79
217.74
508.05
217.74
508.05
0.00
0.00
0.00
0.00
25
791.11
237.33
553.78
237.33
553.78
0.00
0.00
0.00
0.00
26
862.31
258.69
603.62
258.69
603.62
0.00
0.00
0.00
0.00
27
939.92
281.97
657.94
281.97
657.94
0.00
0.00
0.00
0.00
28
1024.51
307.35
717.16
307.35
717.16
0.00
0.00
0.00
0.00
29
1116.71
335.01
781.70
335.01
781.70
0.00
0.00
0.00
0.00
30
1217.22
365.17
852.05
365.17
852.05
0.00
0.00
0.00
0.00
如表2所示,只要资方不多占社会财富,则劳方赤字占收入永远为0,商品永不会滞销,经济危机永不会到来,无论是资方收入还是劳方财富,都以很高的速度增加,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产出率ζ在不断提高。表现为高品质、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畅销,高能耗、低档消费品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大家都有钱了,谁还去买地摊货?),生产力极大提高,第三产业极其发达,恩格尔系数极大降低,精神文明财富极为丰富。
3.5 资本主义超级增长模型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资方多占现象严重,但仍保持了长期的经济增长而未出现经济危机,这可以由下面的模型来解释。
表3 资本主义超级增长模型
期数
年产财富总额
生产资料商品
消费资料商品
资方收入
劳方收入
出口量
劳方赤字占收入比
1
100.00
30.00
70.00
33.00
67.00
3.00
0.00
2
109.00
32.70
76.30
35.97
73.03
3.27
0.00
3
118.81
35.64
83.17
39.21
79.60
3.56
0.00
4
129.50
38.85
90.65
42.74
86.77
3.89
0.00
5
141.16
42.35
98.81
46.58
94.58
4.23
0.00
6
153.86
46.16
107.70
50.77
103.09
4.62
0.00
7
167.71
50.31
117.40
55.34
112.37
5.03
0.00
8
182.80
54.84
127.96
60.33
122.48
5.48
0.00
9
199.26
59.78
139.48
65.75
133.50
5.98
0.00
10
217.19
65.16
152.03
71.67
145.52
6.52
0.00
11
236.74
71.02
165.72
78.12
158.61
7.10
0.00
12
258.04
77.41
180.63
85.15
172.89
7.74
0.00
13
281.27
84.38
196.89
92.82
188.45
8.44
0.00
14
306.58
91.97
214.61
101.17
205.41
9.20
0.00
15
334.17
100.25
233.92
110.28
223.90
10.03
0.00
16
364.25
109.27
254.97
120.20
244.05
10.93
0.00
17
397.03
119.11
277.92
131.02
266.01
11.91
0.00
18
432.76
129.83
302.93
142.81
289.95
12.98
0.00
19
471.71
141.51
330.20
155.66
316.05
14.15
0.00
20
514.17
154.25
359.92
169.67
344.49
15.42
0.00
21
560.44
168.13
392.31
184.95
375.50
16.81
0.00
22
610.88
183.26
427.62
201.59
409.29
18.33
0.00
23
665.86
199.76
466.10
219.73
446.13
19.98
0.00
24
725.79
217.74
508.05
239.51
486.28
21.77
0.00
25
791.11
237.33
553.78
261.07
530.04
23.73
0.00
26
862.31
258.69
603.62
284.56
577.75
25.87
0.00
27
939.92
281.97
657.94
310.17
629.74
28.20
0.00
28
1024.51
307.35
717.16
338.09
686.42
30.74
0.00
29
1116.71
335.01
781.70
368.52
748.20
33.50
0.00
30
1217.22
365.17
852.05
401.68
815.54
36.52
0.00
在表3中,劳方赤字占收入比,30周期来一直是0,似乎这些国家没有了商品滞销,没有了经济危机,但比出口量可以看出,其剩余消费品财富,是通过逐年增加的出口量让国外市场消化掉了。当遇到出口不畅时,危机迟早要爆出。
因此,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期,总是表现出急于开拓海外市场,急于四处发动战争。总有一天,全世界所有国家会变成工业国,到全球产能过剩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外星球市场,那时候该怎么办?
4、资本增值攻略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道出了资本剥削的本质,但悲哀的是,资本却一直以为剥削剩余价值就是最好的致富途径,其实这是一种低级的增值攻略。
从上面的诸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率ζ还较低的时候,资方只要多占3%当期社会财富,就会在8个周期后导致经济危机。如果资方能够少占一些,只占有社会财富中30%的生产资料财富,就永远不会导致经济危机。
30%的财富,已经包含了许多剩余价值在里面,可是就个体资方而言,没有人止得住贪婪,往往会多吃多占,不会节制的贪婪终会导致经济周期的不断爆发,大量资本家无法长大。
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还会促使大鱼吃小鱼,财富向少数垄断资本集中,堵死了大量精英的上升通道,不利于资本家的更新换代,总资方总体来看,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都得不到快速成长。
试想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中诞生的富一代,其强悍程度远非垄断资本时期的富二代、富三代能够比拟的。垄断会堵死大量精英的上升通道,导致资本近亲繁殖,最后使得资本种群退化,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颁布了反垄断法,但不解决“资方多占”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综上所述,破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只让资方占有社会财富中的生产资料财富和保证资方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消费品财富,即D=B+C1。
如果资方想过上更奢侈的生活,就要拿其生产资料来换,如此,而消费品资料的拥有者,就拥有了一部分生产资料,成为新资本家。从整个社会来看,没有打破产销平衡,亦不会出现商品滞销。
就单个资本家来说,是不会自觉约束自己在财富分配中只占有B+C1部分的,他们也不可能自己计算到底多少财富才相当于B+C1。因此,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来强制征收社会财富除B+C1以外的部分,并以各种形式发放到劳方手中。
为了防止平均主义,发放报酬时,应依据“上缴多,发放多,适当补贴困难户”的原则。例如,某国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家某时期的B+C1约为30%,C2约为70%,则利用会计方法统计出各个企业本期(包括工业企业、服务性企业等)创造的财富总额,应上缴总额为本期企业创造财富总额×70%,然后由本企业根据每个员工的表现,划定系数,再由国家返还。
假设该企业2010年创造财富为100万元,企业共有1名总经理,3名主任,10位员工。员工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
按总经理系数3.0,主任系数2.5,高经职称员工系数2.0,中级1.5,初级1.0,则分配方案如下:
职务
总经理
主任
高工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系数
3
2.5
2
1.5
1
每人年收入(万元)
8.0769
6.7308
5.3846
4.0385
2.6923
一个年创造财富100万,员工十来人的企业,在今天的中国遍地都是,如果这套分配方案能够实施,许多企业普通员工年收入轻轻松松可达到2.69万元,而这些企业的老板,一年也有30万元收入。
虽然这些收入都是税前收入,但也让人十分兴奋了!
就老板而言,虽然一年30万少了点,但他们会发现产品特别好销,资金回笼很快,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他们不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拼命地盯着员工加班了。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将来企业扩大到年创造财富1亿时,他们一年收入轻轻松松达到3000万。
就普通员工而言,最低收入提高了,2.69万元的年收入,使得草根员工也可以咬咬牙坐飞机回家了,而中层管理人员,现在咬咬牙也可以买一辆车了。
原来人们不舍得买一本书,看一场电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钱有闲,下班后学习、看电影、听音乐会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修养越来越高,社会文雅之风盛行;收入的增加使人们更注重身心健康了,单位里人们不再为几块钱的职称工资争得头破血流,人际关系变得不再紧张;送外卖的小伙子,运水果的老大爷也不争分夺秒了,因为现在他们送的都是几十块一份的外卖和十几块一斤的水果,每趟挣的钱够花好几天,与其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不如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这是一个人尽其才,财富分配悬殊的社会,但这同时又是一个人人富足,安居乐业的社会,公正与效率在这里同时得到体现。这样的社会并不难实现,只需要资方将贪婪的手,稍稍缩回几个百分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