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的奇谈怪论
驳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的奇谈怪论
我是不太喜欢看报纸的,因为现在的报纸我给它总结了有三个太多一个太少,即假新闻太多、精英们奇谈怪论太多、领导们的空话套话太多,而为普通老百姓争权谋利办实事的太少。今天单位打扫卫生,正好有一张09年5月16日的上海出版的晨报被踩在脚下,低头就见大标题《陆家嘴论坛与会者热议百姓话题——专家:楼市、股市仍在价格低位》。我一时惊喜:以为有好心专家在为老百姓着想了。于是捡起来看了一看。真是不看不要紧,一看满肚气。这篇占了一个整版的文章中,其实写所谓专家热议的楼市也就是一个人——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他是怎么热议楼市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并逐一进行批驳。
一是文章说王世豪的观点颇为鲜明:“不能因为有人买不起房,就说房价高。”这叫观点颇为鲜明吗?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房价太高,但依据并不是因为有人买不起房。而是很多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尤其是靠劳动换取收入的普通工人农民根本就买不起房。可能有人不信,他们会说现在城里不但大多数工人有房住,而且还有不少的农民也住上城里的房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稍作调查研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城里的工人绝大多数还住在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分的老工房里,面积小、环境差、设施陈旧,也有一些随着城市改造拆迁将他们从原来城中心赶到了城郊,房子虽然大了些,但房价却大不如前。而一些农民也在城里(主要是城郊)有了住房,则也主要是农村搞开发,侵占了农民的土地、房屋,给这些农民在城郊补偿了一、两套房子而已。绝大多数农民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的。否则,城里会有那么多地位最低下的农民工吗?
二是王世豪说:“居者有其屋确实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但是这个‘屋’并不全部指自有产权的房子,租房住同样是‘屋’。”这句话里的问题太多了,如果不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某个东西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大家知道“居者有其屋”是现代社会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已经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改革开放31年了,记得去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报纸、电台、电视都把30年改革开放说得好得天花乱坠,怎么王世豪现在还在把居者有其屋说成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呢,是改革开放31年倒退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针对现在没有住房的人,王世豪说得很轻松,租房就是了,其实这样的观点也不是王世豪的专利,而是很多所谓精英的共同观点。对持这种观点的,我总觉得它们不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凡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人都知道,现在因为离奇的高房价早就造就了高房租。买不起房子的人,租房子肯定也是租不起的。现在的房奴,一是指贷款买房被还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二是指因为租房而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的人。而且,由于房产、户口等原因,你租了人家的房子住,小孩的就近入托、上学都会成问题的。
三是王世豪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就想买三房两厅,然后买不起就叫嚷说房子贵,是没有道理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刚毕业的人就想买三房两厅,反正我周围没有。有可能象王世豪这样有地位又能糊弄人的官员专家的子女们可能连中学还没毕业就仗着老子的势想买三房两厅了。但这仅仅是极少数,根本没有代表性。普通老百姓人家的子女也根本不会学他们的样。王世豪把他们作为例子既不妥当,也没有任何意义。
四是在谈到房价收入比时,王世豪说,中外的统计标准并不完全相同,所谓国外很低的收入比的背后,却隐藏着很低的自有产权比率,这恰好能够说明问题。我不明白王世豪关于国外“很低的自有产权比率”的结论是怎么来的,照他这么说我国商品房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品房?我也不明白王世豪这么说,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我国的统计标准不科学、不准确呢?还是想说明国外的房价收入比低不好,我国的房价收入比高反而好?其实老百姓心里肯定都希望房价收入比越低越好。
在那张被踩在脚下的旧报纸上看到了王世豪的上述怪论,我把它全文照登,并逐一批驳。现在是房产商、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一起在忽悠全国老百姓,这一年多明明房价没有跌,却说房价跌了很多,想尽办法诱惑老百姓买房。见老百姓不上当,现在又在拼命鼓吹房市回暖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又要上涨了,再不买就没机会了。我在此慎重地告戒全体普通老百姓们一句,不要相信房产商、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的鬼话。捂紧自己的口袋,不等到几个开发商跳楼破产、几个胡言乱语的专家学者消失、几个为虎作伥的地方政府向人民赔罪,就决不轻易出手买房。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