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灾难中的冷峻反思
2008:灾难中的冷峻反思
田忠国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两场重大灾难,一场是自然灾难,另一场是经济灾难。经济灾难的源头虽然在美国,但也是中国经济机制的必然结果,只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危机的来临速度而已。在这种双重灾难下,中国草根派(民众)和中国左派冲破了自由主义者设下的“不争论”思想禁忌,用深隧的思想之光和自由扩展的智慧,在烛照中国历史的同时,更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理想,伸向遥远的未来。
一、毛泽东晚年是正确的
一般情况,主流观点认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是,经过实践检验,毛泽东晚年不仅没有犯错误,而且其目光所到之处的所思所想,洞悉了社会的整个发展变迁过程。预测未来就是认识人性本质的过程,因为,社会发展是由人性的本质和价值选择所决定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开头的几个字,而后又说,“性相近,习相远。”所谓习,既有其阶级属性的一面,也有社会环境因素,但最终决定一个人价值选择的是其阶级本性。当然,也有超越阶级本性,做出新的价值选择的例外,但那需要超凡的理性和智慧,洞悉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但那样的智者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毕竟少之又少。
人们重新认识毛泽东,就是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重新选择中国的发展道路,重新思考中国的未来。当然,这都是平民百姓的选择。
平民百姓的价值选择,当形成最高权力的权力意志的时候,就形成了国家意志。但是,如果国家的权力意志与民众意志相背离,如果在短时间内尚不会造成多大损失,但若时间长了,得不到修正,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人认为我是个列宁主义者,其实我不是,因为,我对列宁的著作知之甚少,但我是个平民主义者,也就是毛主义者,站在平民的立场、观点,凡是对国家和民众有用的思想观点,我个人认为都值得学习,凡是有损于民众和国家利益的,我都坚决反对。
那么,从毛泽东晚年是正确的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由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奠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创造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人口红利。而没有人口红利,何来的巨大成就?
二、当前的失误是取消了人民民主的动态纠错机制
人民民主是一种动态纠错机制,是毛泽东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也是留给世界的最大一笔遗产。但是,我们却错误的认为,那笔伟大的遗产却是错误的,一纸红头文件给枪毙了。由此可知,改革的向往没有错,但改革的立足点错了,因为,没有人民民主的动态纠错机制,改革的成果就会成为少数人自由掠夺的产物。当然,在民主实践的过程,民主实践还不规范,缺少动态有序的制度规则,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人民民主的动态纠错机制的理由。
社会动态变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调整,适应社会客观规律变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这个改革是适应了社会客观规律发展变化,还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就目前的情况看,比如说官民对立,社会冲突频发,社会失去了动态纠错机制,这些现象就不能说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三、开放是必要的,但前提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
改革是必须的,开放也是必要的,但是,怎么改革,为谁改革,怎么开放,为谁开放?也是需要深思的。不仅需要深思,更需要牢牢的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我之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必须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固定正确的发展模式,更不应该固化错误的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好,开放也罢,其目标只能有一个,不是所谓的极端市场化、私有化,而是为了全国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强大,离开这个目标,就不能说是正确的,起码可以说是不完全正确的。改革的种种失误归根结底是破外瓦解原有社会主义好的制度与文化,盲目引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文化的造成的。高尚全吴敬琏等把改革开放定性为极端的市场化、私有化,即资本主义化,谁反对这种资本主义改革就给谁扣上“反改革”的帽子。这些“蒋介石余孽”必须清理。
四、中国经济危机是制度机制的必然,还是偶然现象?
中国经济危机是制度机制的必然,还是偶然现象?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沉重的想起了一首歌,一首叫作“我们走在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的歌。我之所以想起了这首歌,就是横亘在我面前的重大问题是: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么?当然,我说的是实际上的,而不是文件中的。但实质上,我们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波动,早就证明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问题,是制度机制的必然,而非偶然现象。在灾难重重面前,中国人民有一个共同向往:中国崛起。但怎么崛起,向左转还是朝右行?这个问题,确实更值得人们共同思考。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