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国崛起》:怎么不是忽略物质基础的唯心论极品,帝国殖民主义的吹鼓手-

2025-02-17 观点 评论 阅读

《大国崛起》:怎么不是忽略物质基础的唯心论极品,帝国殖民主义的吹鼓手?
——《大国崛起》的价值本源探测

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浪潮,让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成了世界各国的“楷模”,《大国崛起》因此应运而生。

《大国崛起》一共有12集,谈了九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其中英国用了两集,美国用了两集,最后一集是所谓“大国行思”,“思”什么呢,“思”这些个曾经的、正在的“大国”是如何“崛起”的——“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一段“灵魂性”总结词,大致可定义为其核心主旨。

由于涉及到各方人士的未来利益、历史观和人生观,当前社会上对该剧的意义、价值、健康度和科学性争议极大。

到底该怎样认识、定义该剧,以及如何良性启承该剧的主旨呢?

个人以为,坚守唯物论支撑的客观性,恪守已经被证明的价值规律是生命意义的根基,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良性本源。所以,关于《大国崛起》我也想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看法。

历史是由事实构成的,《大国崛起》既然是循历史求真谛,那么就当尊重事实——尤其是主要事实。比如,黑奴贸易、美洲矿藏、中东石油、境外妓女、血汗工厂等等。少了这些还是不是历史呢,我们只能说是片面的历史,没有内涵的历史,是一个主观臆造的时代空壳。而从这点来看,《大国崛起》显然便是这样一部“主观臆造”作品,如非要给其定义,抛却事实性内涵的“唯心论极品”或许是最公道的刻绘。

价值是由物质支撑的,因为没有物质人类既物劳动对象,也无消费资料,更无创新参照。所以,《大国崛起》既然是循历史求规律,那么其就当首先正视“大国发展基础”——即它们最开始的物质来源,他们各转折与突破时期的物质来源。比如,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设备是怎么来的,劳动力是怎么来的,原材料是怎么来的,能源是怎么来的。又比如,他们展开跨国商业运作即资本运作时代的资金是怎么来的,人才是怎么来的,种种优惠政策是怎么来的,利润产生国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怎样构架的——即其暴利逻辑是怎样的等等。而由这点来看呢,《大国崛起》显然是一部纯粹的空想类文学作品。

既然《大国崛起》是一部“唯心论极品”,一部应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而生的空想类文学作品,我们该如何良性地承启其主旨呢?在这点上,我认为我们首先得从唯物的立场,识别出该作品的形成背景和动机。对应到我的个人观点则是:《大国崛起》是营造“西方友邦、帝国友邦氛围”的文化代表作,是鼓吹资本主义文明和颂扬帝国殖民主义的文化工具,同时也是瓦解中华民族儿女爱国精神的催化剂——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我则觉得只能用其动机来代替了,用一个疑问来暂时替代答案也许比较合适:是什么让他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时代有如此惊人之作,是资本或具体化的钱吗?

独立经济及人文分析员:彭忠义/2006年11月28日

标签:大国   崛起   怎么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