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必须突破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底线--评《南方周末》社论

2025-02-17 观点 评论 阅读

 2010年5月5 日,南方周末发表了其评论员陈斌的文章《“限购令”不能突破市场经济底线》。其主要论据是:

1.“限购令”使政府违背了“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纸确认”的法定义务,用强制手段限制了公民财产权。

2.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消费者的财产权、交易权不证自明,属于自然正当(权利),政府的使命是坚守之而不是限制之。”

3.“市场经济的含意是,不市场的政策往往也是不经济的。”

4.“不从改善供给入手而是一味打击需求,结果恐怕是南辕北辙。”

5.“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的底线必须坚守”。

  

在资改派们的眼里,政府的政策可以突破道德底线,但不能突破市场经济底线。

  

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有再多的屠童事件,加强治安管理就可以了;就是有再多的煤矿灾难,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就可以了。

  

在他们的眼里,应该允许不良地产商和背后的利益集团通过高房价吃人民的肉,喝人民的血,而不能伤及不良地产商和背后利益集团的元气。在他们的丛林法则市场经济中,权和钱通吃一切。

  

《南方周末》过去伪装得很好,有一些为民请命的文章,没有想到竟然是资改派的喉舌。在房地产问题上,评论员闭口不谈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之本质,闭口不谈丛林法则左右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现实,反倒要求“限购令”不能突破市场经济底线。

  

事实上,人民需要的是法制规则下的市场经济。法制保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法制之下,权利寻租和金钱贪婪必须受到限制。

  

无论是国务院的“限贷令”还是北京市的“限购令”,均还不足以推动建立法制规则下的房地产市场,因为这些所谓的“新政”,对现行房地产政策并没有一丁点根本的变化,仍在“空调”的范畴之内。尽管这样,资改派们的笔杆子们已经迫不急待地要跳出来为主子们叫不平了。

  

以我之见,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要彻底摆脱被房地产绑架的命运,必须突破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底线。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才可能落到实处,中国才可能避免希腊式危机的出现。

  

刚刚公布的“非公经济36条”,因为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尤其是以前的一些垄断行业,似乎大量的钱会从房地产中出来,从而降低房价。其实不然,一个比走私军火和白粉还要赚钱的中国房地产业,连早已在垄断行业中的国企都要进去,你想通过“非公经济36条”来调整,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在资改派们的市场经济中,竟然有要名不要利的投资人?大概电视宣传上有吧。

  

“非公经济36条”的本质,同“四万亿”救市的玩法一样。“四万亿”是借口世界金融危机,不良地产商和背后利益集团大发横财;“36条”则是借口资本无处去,扩大权利的寻租,鼓励金钱的贪婪。“非公经济36条”不过是中国经济彻底私有化的代名词罢了。

  

如此看来,不要说突破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底线有困难,就是目前的“空调”时间也持续不了多才时间。一切的答案都将在2010年年底的恶性通货膨胀中给出。

标签:市场经济   底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