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何以能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中说:
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兵马出西秦,
雄才敌万人。
轻摇三寸舌,
骂死老奸臣。
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可以骂死王朗有二:其一自然,诸葛亮自觉自己的政治的道德有力量战胜篡汉者的拥趸,而且正值壮年,血气方刚,知识丰富,对待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者也是有优势的。骂这个“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底气很足。
第二,王朗是有廉耻心的,最起码在心里知道自己是理亏的,有一点良心相应,故而可以一死成就汉丞相的威名。
但是要是遇到现代的贪官门、劣官,恐怕就不能做到如此奇功了,因为他们骂老百姓“吃饱了撑的”,说官员“带套不算强奸”,书记“就是让老百姓西北风的””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的官员,别说篡汉之类的大罪,他们不计较,就是常规的人常事理,都可以践踏,完全是一堆没有感情没有天理良心的行尸走肉地痞恶棍。“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再开冷漠之门,遭天下共讨。
诸葛亮老先生要是活在当下,只能有望天长叹,泣血而亡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