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
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
作者:地球村过客
新华网转发了《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叫做《毛泽东身材被“拔高”?实际只有1.72米左右?》。作者是一个叫做马承钧的。这篇文章很有心理学价值,它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如何被自己建立于偏见和仇恨之上的幻觉所欺骗并激怒,于是充满愤怒地向着他自己创造的幻觉开战,并在这样的“战斗”中获得“正义化身”的新幻觉。
马某人的论点是:“1.83米的身高大有水分,毛泽东的实际身材远未达到这一高度,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拔高’,是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显现。”
作者因此而愤怒指责“据说挑选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也以1.83米为标准,张克瑶、古月、唐国强等几位均在1.80米以上。”显然,在他看来,这都是“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结果。但我颇疑惑于这个“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说法。因为这几位“特型演员”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我不知道作者有何理由把这个时代指责为“‘造神运动’的特殊年代”?
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学着作者,来一连串“上纲上线”法,证明作者极度仇视改革开放。但这是典型的“‘文革’余孽”手法,为我等正人君子所不齿。
马某论证“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的办法,是通过列举若干人物跟毛泽东的合影,然后连续用“据说”类的引证法,“证明”合影者的身高在1米70以下,并得出毛泽东只比他们高“两三厘米”。这种以“据说”为依据的“臆测法”在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科学界颇为多见,并且显然已经影响到“马承钧”这样的毫无学术修养的“网友”,成为网络界的通病。这种不讲考证的“臆测法”虽然很方便、很快乐,但并不科学,其实正是中国社会科学之所以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源所在。
试以马某举出的“毛蒋合影”为例。
按照马某的“臆测法”,“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显示,蒋的实际身高为169.5厘米”,而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毛蒋合影中,“毛比蒋略高一点”,因此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
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很不幸,我们不能从蒋介石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推出重庆谈判时蒋先生的身高也等于169厘米。这其中的道理异常简单:蒋先生留学日本时还只是个少年,以后还会长个子。更麻烦的是,我不知道马某是从何处看到蒋先生的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纪录”的,因为据李敖考证,这所“日本士官学校”根本没有蒋先生“留学”的纪录!
但无论“日本士官学校”有没有蒋先生的“原始记录”,有一点是肯定的,把蒋先生少年时代的身高等同于蒋先生壮年时代的身高,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大法。这足以说明马某的逻辑水平低劣到了何种程度。更能说明马某不事考证的事实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还曾经与美国大使赫尔利合影。这为毛蒋身高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可供参照的尺度。赫尔利大使在美国人看来也算得上高个儿,但从照片上看,他大约只比毛泽东高出8厘米。
不过,我们不知道赫尔利的准确身高,因此仍然无法说明毛泽东到底有多高。我们作为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知识分子,不能像马某之流大老粗那些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而是必须用更加精准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好在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尼克松的有关数据。
网络上有很多美国资料能够提供尼克松的准确身高。只须在GOOGLE上输入“NIXON HEIGHT”,就能得到这个数据:6 feet 1.5 inches。这是尼克松壮年时期(亦即他担任总统时期)的身高,在他的晚年,由于骨骼萎缩,身高会有所损失。因此,尼克松初次访华时,身高是6英尺1.5英寸,换算成米制,是186厘米。
在网络上,同样存在大量毛泽东与尼克松在1972年会见时留下的照片和影片。从照片特别是动态影片的记录,很容易看出,已入暮年而且大病初愈的毛泽东身高低于尼克松,其头顶刚好接近尼克松的发际线。他们的身高差距,大体相当于尼克松头长的三分之一。
如果我们要支持马某的观点,就必须假设尼克松头部发际线以上部分的高度为14厘米。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的伟大结论。好的,现在我们运用马某的逻辑,继续往下推理。根据艺术人体解剖学,尼克松“头顶高14厘米”就表示他的头长将超过40厘米。如果按照西方绘画中1:8的天神级头身比例,尼克松身高将超过320厘米;如果按照1:7的凡间英雄头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将超过280厘米;就算按照1:6的凡夫俗子头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也将超过240厘米,仍然远远高过姚明易建联。
因此,按照马某的逻辑,尼克松是自从有科学的人体测量学以来最高大的人类之一。如果我们愿意,还可以学着马某,上纲上线地论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如何地为了反美的目的,发起了对尼克松“造鬼运动”,通过电影特技等手段,将这位巨人的身高贬低到“只比毛泽东高一点点”,现在是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了……
写完这段俗气得令我恶心的大老粗八股文,我只想说:马承钧先生,请你不要再一本正经地扮堂·吉诃德了。在我们这些受过现代逻辑学教育的人士看来,你始终只是个被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所欺骗,然后又试图用自己所信奉的谎言去欺骗其他无知者的大老粗和小丑角。虽然出乎意料的,在被欺骗之后又去欺骗其他人的无知者中,竟然有据说很有名气的《羊城晚报》的编辑们。
因此,在我看来,毛泽东的准确身高是多少,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历史问题,而不是被偏见和仇恨所蒙蔽。毛泽东的真实身高并非保密数据,有据可查,并不值得争论。有趣的是,马某没有提及“毛泽东身高183厘米”的数据出处,这正是大老粗论证问题喜欢采用的方式。但在我所见过的严肃历史作品中,只讲到过毛泽东身高178厘米。身高170厘米的周恩来与毛泽东合影,头顶刚刚高出毛泽东的耳梢部,这能够证明毛泽东比周恩来高出大约8厘米。这是艺术解剖学的基本比例关系,学过绘画的人都应该知道。
在什么时候,毛泽东的身高从178厘米变成了183厘米?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是“误记”那么简单。从欺诈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把178厘米偷换成183厘米是一个巧妙设置的心理圈套。因为毛泽东去世时,享年83岁。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数字。这样,用83去偷换掉78,会让人有“似曾见过”的错误感觉,因而轻率相信自己似乎曾经听说过毛泽东身高183厘米。如果马某等人试图利用这种心理效应,来达到造假并将假货强加于人,然后再跳出来扮演“打假英雄”的效果,那么我得承认:你们卑劣得实在太有才了!
最后,我愿意用马某自己的结语来结束这篇小文:“身高岂能论成败,孙中山身高仅1.58米,却领导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拿破仑身高不足1.65米,却‘征服了半个欧洲’;列宁身高仅1.64米,却成功地从1.74米的尼古拉二世手中夺取了政权……”
在这段话中,本身就包含了“身高决定成败论”,然而,作者却在一本正经地声明“身高岂能论成败”!这再次说明某些作者和某些编辑的逻辑水平已经低陋到了何等程度。大老粗是如此,专家编辑也是如此,这样的浮浅学风实在可怕!如果在浅浮之上再加上“阴险”,事情就更加令人恐惧。倘若我们不能予以改变,那么就不要指望国民素质和社会科研水平能够有丝毫的的提升。
附:毛泽东身材被“拔高”? 实际只有1.72米左右?
2009年09月17日 07:29 来源:新华网
作者:马承钧
身材高大,向来是女子眼中“男子汉”的重要标志,不少女子将身高列为首选“硬件”,身高不到1.70米的男子被戏称为“二等残废”。
不知是否出于同样心理,过去年代文艺作品中的英模人物形象都是“高大全”型,革命领袖当然更应是气宇轩昂、魁梧挺拔。数十年来,国人心中的毛泽东就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影视剧、回忆录乃至新闻报道,毛泽东的形象必然与“身材伟岸、神采奕奕”等词语相伴,其身高一直被塑造成1.83米甚至1.85米。据说挑选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也以1.83米为标准,张克瑶、古月、唐国强等几位均在1.80米以上。
现在看来,1.83米的身高大有水分,毛泽东的实际身材远未达到这一高度,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拔高”,是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显现。
我们很容易从许多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众所周知,1945年“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一张并肩站立的著名合影。那张照片显示,两人都穿皮鞋、个子相差无几,毛比蒋略高一点。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显示,蒋的实际身高为169.5厘米。按此估计,毛泽东的身高不会超过1.72米。
刘少奇身高1.72米,与毛泽东站在一起不分高低。
毛泽东与周恩来接触最多,从两位伟人诸多合影看,毛比周高约两三厘米。邓颖超说周恩来身高1.69米,所以毛泽东的身高应为1.72米左右。
笔者还对毛泽东与斯大林、胡志明、金日成、蒙哥马利、西哈努克、尼克松、基辛格和朱德、李先念、陈毅、贺龙、张澜、黄炎培、郭沫若、邓小平、华国锋、陈永贵及林彪、江青、姚文元等人的合照作过对照,也可看出毛泽东的身高在1.72米左右。
近读爱国民主先驱章乃器之子章立凡的一篇回忆录,文中说,其父章乃器比毛泽东小4岁,两人1945年在重庆相识,解放后章乃器在中央政府任职多年,多次在公众场合与毛泽东见面,也曾到毛的寓所做客。“文革”中章乃器在家写回忆录,章立凡曾问父亲“毛主席究竟有多高”,章乃器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是1米72,主席最多比我高一两公分,也就是1米73左右吧。”章乃器年轻时受过飞行训练,目测的推断应该出入不大,况且与毛有多次近距离接触,其说法可信度很高。
其实,1.72米的身量对于上世纪初的中国人来说,已经超过1.65米的平均值,即使在今天也算中等个子。在过去特殊的政治气候下,毛泽东的身高被刻意“拔高”,实不足为奇。
身高岂能论成败,孙中山身高仅1.58米,却领导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拿破仑身高不足1.65米,却“征服了半个欧洲”;列宁身高仅1.64米,却成功地从1.74米的尼古拉二世手中夺取了政权;继任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身高也不过是1.62米和1.66米,照样在苏联政坛呼风唤雨;上世纪末,身高1.89米的“俄国熊”叶利钦一举胜出,轻而易举地将拥有74年光辉历史的苏联“解体”!叶氏最终选择1.70米的普京接班,理由是“当初确实觉得他分量小了点,但他别的优势非常明显”;后来普京力挺的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身高只有1.62米,却成为俄罗斯的“新强人”……这使我想起美国《时代周刊》对邓小平的评价:“打不垮的东方小个子——功绩史无前例——他改变了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佟胜良)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