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房子、地皮同倒卖车票性质完全一样!
倒卖房子、地皮同倒卖车票性质完全一样!
一提起黄牛,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他们与春节和旅游季节一票难求的情景联系起来。
黄牛这是人们对于那些在春节或是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的情况下,从正当渠道或是从不正当渠道获取的车票,然后加价、甚至翻几番,获取暴利的倒票人的称呼。
黄牛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且司法部门也介入,对于黄牛实施了严厉地打击。
为什么?
因为,黄牛通过雇人排队购票,或是从旅行社通过关系购票,还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认识售票人员直接搞出票,实际上是在剥夺了其他人的公平购票的权力。
黄牛们每倒一张票,其他人就会失去公平获得一张购票的机会。黄牛们不但剥夺了其他人公平购票的机会,还直接扰乱了市场公平秩序。其直接结果就是,黄牛们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倒票的暴利,让社会失去了正常的渠道获取车票的机会,造成混乱。
所以,各地政府都对黄牛进行严厉的打击。
其实,倒卖房子和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们——炒房者,和倒票的黄牛们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倒卖房子和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们——炒房者,从正当渠道或是从不正当渠道获取房子和地皮——合法购买、通过关系购买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房子或者几处甚至几十处地皮,然后等待以高出购买价10%以上甚至100——200%的高价出售,获取巨额暴利。
这些倒卖房子和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们——炒房者们,从他们购买多套房子和多处地皮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剥夺了其他人以同样的价格获取房子和地皮的公平的机会。这些个倒卖房子和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们——炒房者们不但剥夺了其他人的公平的购房机会,而且,还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使得房子的使用价值远远偏离的居住的内涵。
高高的房价,让绝大多数中国人终其老少三代的积蓄才能过买得起房子,让中国人不敢消费,让国家拉动内需的大计方针成为泡影,化为乌有。高高的房价,让人们怨声四起;让政府备受指责。
所以,倒卖房子和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们——炒房者们,是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基黄牛,应当像打击倒票一样地打击倒房子、倒地皮获取暴利的黄牛——炒房者——投机商们!
只有这样,共和国的根基才能够得以稳固!
应当严厉打击炒房者!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814402&bid=2
统计局终于有人正确了一次!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813449&bid=2
房地产、富人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拉动内需的羁绊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645254&bid=2
坐公交车乘地铁的几乎100%都是买不起房子的!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501877&bid=2
中国的房地产正在榨向中国人的骨髓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360488&bid=2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5320294&bid=
房地产,热钱涌动?
[ 宇谷 ]
游资危机背后:从2005年开始进入中国达几千亿美元以上游资,经过几年时间运作,结果已很明确。大量进入到房地产行业,将房地产价格哄抬翻倍,账面获利几千亿美元以上,百姓苦不堪言。而且游资的流动资本性质,存在撤出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危机。
不能明确游资何时获利了结,但是知道游资一旦获利了结之时,人民币还没有实现目标之前,便是中国出现危机的开始。造成危机最后结果是他们在那边举杯相庆,这边是一地鸡毛,哀鸿遍野。游资这几年在外汇的汇率上获利有限,但在房地产市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账面上获得的几千亿美元以上的盈利,如果获利了结并流出,本金加上盈利,巨额资金量,足以给中国经济造成大危机。让它继续下去,国家三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两万亿美元外汇,有可能被游资几年的运作一锅端掉。
国家具体主管职能部门对此巨大危机熟视无睹,叫人匪夷所思。针对房地产市场发表的言论愚昧无知,既助长了游资的贪婪,疯狂推升房价,谋取更大利益,也麻痹了游资的眼睛,使其自鸣得意,忘乎所以。
在游资获利了结之前,主动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开征物业税,收紧房贷等。将房价打回到2005年或以前水平。以此造成的负面效应,不过是银行产生一点呆坏账,应该是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与会造成的危机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有限,反而房价下跌,可以刺激消费。再说也是对银行不理智房贷的一次警告,也是对不良房地产开发商的教育,只有经过洗礼,开发商和银行才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更好的经营。
如果可以,最好是能够将游资逐出中国。大量的游资屯聚在国内,不便于人民币的行动。这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游资炒作房地产市场,挠乱了国家宏观经济秩序。游资在国内已经制造了极大地隐性危机,只是没有爆发而已。
对房地产业、游资采取一定措施,消除侵入到中国经济体内的危机肿瘤,还国民以健康房地产市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有迹象表明,游资是有组织的团体运作,幕后主要力量可能是美国投行高盛公司。美国政府刻意压人民币升值,有相互配合之嫌。2000年流入的一批游资加上2005年的一批,这些年总共获利总额,如果人民币再一升值,两万亿外汇可能不保。有些蛛丝马迹显示,美国目的不是仅仅针对两万亿外汇,还有更大计划,希望通过一次金融较量,造成资本坍塌,彻底打垮中国经济,使中国从此长期一蹶不振。美国用二十几年冷战拖垮苏联,证盘算着用十几年时间从经济上采取资本坍塌方式摧毁中国经济,这就是我们的战略伙伴。美国人说中国2020年后会非常穷,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来意的。如果让美国目的得逞……
2009 10 25
中国房地产发展消费理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房地产业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住房消费,已经上升为国民生活消费品中一主要物件,成为普通家庭消费中最大支出项目。但是,房地产市场盲目火爆,房价大幅攀升,一套普通的公寓住房动则要好几十万元,百十平方米面积要几百万元。国民中占大多数人的工薪阶层,依靠工薪收入根本无力购买。绝大多数民众只能望房兴叹,民众感叹工作一生的全部工资还买不到一套普通的住房,真正要买一套住房需要透支几代人的积蓄才能如愿。房地产市场这种状况,民众已很难接受,只有无赖与叹息。在这种局面下,房屋地产的房屋价值到底价值几何?房地产行业发展以及消费何去何从?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及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了解房地产行业的本质特性,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对商品公寓住房需求存在的实际问题。
对于一般房屋地产房产的价值,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房屋的使用寿命。现代建筑绝大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而成,混凝土建筑物,从理论上讲,理论寿命最长为一百年,这是由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混凝土经过一百年时间,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失去最初原有的凝结能力、抗压能力。混凝土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混凝土出现裂纹,裂纹深入到混凝土内部,氧接触到混凝土钢筋骨架,骨架氧化锈蚀后失去抗拉、抗压作用,不能再支持建筑物重压力,使建筑物容易发生垮塌。钢筋混凝土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房屋的使用寿命长短。不同的水泥搅拌出的混凝土寿命不同,长短不一,最长一百年时间,有的有几十年,差的只有二三十年。就是因为混凝土的这种特性原因,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寿命普遍设计最长使用年限为一百年。举世闻名,花费几千亿修建的长江三峡大坝、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连接洋山港的跨海大桥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它们的设计使用寿命普遍标定为一百年时间。过了一百年时间,无论建筑外观如何,无论工程依然还有多么重要存在的必要性,都将会被全部拆除或者重建。
所以评定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国家建设部官方发布的消息称,中国居民住房普遍设计使用寿命年限为五十年时间,这是权威官方消息。要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屋价值,以官方发布的五十年的使用年限为判定依据。
在中国,一般家庭人口以三口人一户居多,一个三口之家居住一百平方米的住房,居住环境较为宽松,可以作为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的标准,确定以一百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大小,作为国民生活住房改善追求目标。
消费商品公寓房屋,需要有一定购买力,以普通国民平均工资收入作为市场的主要消费对象,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解决现实中广大民众对商品公寓房的实际住房问题。
要衡量房屋的房产价值,对公寓房屋的价值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商品公寓住宅基本上遵循从开始修建到居住然后再拆除这样一个过程。房屋通过五十年时间的使用,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不能再支持房屋保持现状,房屋住宅居住使用到后期,成为老旧危房,房子必然要被拆除掉。房屋一旦拆除,原先具有的有形居住功能不再具备,功能价值不复存在。失去居住功能的房屋失去意义,不能再体现房屋应有的居住作用,没有意义的房屋其价值变成为零。房屋价值变成零,是它名义使用功能价值丧失的结果,不能够再提供使用价值。再继续使用下去会有发生垮塌的危险,房屋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处理,或放弃或重建。
建公寓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公寓的住户所拥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使用期满过后,使用权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发生改变。五十年时间过后房主拥有的,只是这栋房子具有的的可以优先继续使用该土地的使用权限。
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分析一下房屋的资产价值。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中,普通的一套面积为一百平方米商品公寓房为例,市场价格普遍在1至3万元每平方米左右,假设一套住房是用1万元每平方米价格购买,按照五十年使用期计算,了解一下这套房屋从使用到最终的资产价值状况。
价格1万元一平方米,面积一百平方米总价款为一百万元。如果这一百万元不买房,放在银行进行长期储蓄(这里将银行年利率定为3%并且不计复利)单利每年的利息为3万元,五十年利息共计为150万元,加上本金100万元,本金利息总共250万元。就是说这一百万元不买房,存放在银行里五十年后就是二百五十万元。
房屋的价值通过五十年的使用时间具体的体现出来。为了直观的反应房屋使用价值的变化情况,将房屋五十年使用期的总价值平均分摊到每一年。一百万元存入银行五十年后是二百五十万元,相应的,买成房屋后,房屋的价值最少也应该等值于二百五十万元,这样才合理。一百万元买的房屋五十年使用时间里总价值为二百五十万元。那么,作价计算房屋的价值最低应以二百五十万来计算。这样一来,房屋在使用的五十年里,平均每年可以有五万元的具体价值体现,房屋的价值通过每年五万元的数额体现出来。再细分,将每年五万元价值分摊到每月,每月有四千多元的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说一套一百万元买的这样的房屋,房屋每年在体现五万元的价值。房屋使用一年,体现五万元价值,使用十年体现五十万元价值。时间越长久,体现出的价值越多。在总价值已定的条件下,时间越长体现价值越多,那么所剩价值就会越来越少。这实际上就是,房屋的价值在以每年五万元的速度递减,趋向最终的价值为零。房屋每年以五万元的平均速度减值,平均每个月减值有四千多元。
这就说明房屋的价值本质上不是越来越升值,而是越来越减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人为因素的作用,有时能够影响房屋价格变化,造成价格变化波动,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人为短期行为,在短时间里可以成立,长期来看,改变不了房屋价值最终趋向零的宿命。因为老旧的公寓房屋毕竟最后要被拆除。
这里将房屋购买资金年利率定为3%,如果利率定得更高,房屋在五十年寿命时间内价值相应也会提高,如是这样,每年减值额度还要高。房屋在市场人为因素炒买炒卖推动下,房屋价格会攀升,房屋会升值,升值以后的房屋达到一个具体估值价位后,这个价值毫不另外的要被分摊到五十年的使用寿命期或者剩下的使用期上。每一年分摊体现出的价值,会高出当初升值前的价值,每年减值幅度相应高于房屋升值以前的减值幅度。换言之,房屋价值越高,则每年减值的价值幅度也越高。住房使用期间升值能够给房屋业主带来收益,这只能算是投机炒卖,那将另当别论。还是看一百万元买的房子这个例子,当初以一百万元购买后,市场价格假如上涨到五百万元,房屋增值了四百万元(是投机炒卖,可以获得四百万利润)卖出给接手的下家,如果下家买来是用于自己自用居住,简单计算,在五十年使用期里,房屋每年将要减值10万元。如果只剩下四十年使用期,每年就要减值十二万五千元。房屋剩下的使用期越短,每年减值额度越高。
房屋要减值,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是房屋的使用寿命所决定。从居民买了公寓房子开始,房屋的价值就开始慢慢减值。五十年过后房屋的使用寿命到期,房屋不能再继续使用,必须拆除。房屋一旦拆除,房屋具有的居住功能属性不再具备,房屋所具有的有形价值就会变成为零。失去了应有功能价值的房屋,剩下的只是一点无形土地使用权。这是房屋从修建到居住再到最后的最终结果。任何价格购买的房屋,无论多高的价格所买,一旦拆除,有形价值都将变成为零。
五十年后,房屋所剩下的无形资产使用权,虽然还有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如果想完全等同于房屋刚开始购买的价值,视乎很难成立,除非在使用的五十年时间里,出现的通货膨胀严重,以至于五十年后的土地使用权还能够保存下最初的总购房款。这一点成立的话,又间接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出了偏差,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二个是说明在五十年的时间里,民众依然买不起房子。因为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一般只能值整个房价的几分之一,将其换算成房价,房价就是五十年前的好几倍。这样的房价民众依然是望房兴叹,在五十年时间里,政府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
这里分析描述的是以一百万元资金的买房情况。一百万元放在银行里五十年后是二百五十万元,买成房子后有可能变成零。如果有二百万元不买房,五十年后就会变成五百万元,三百万不买房,五十年后就是七百五十万元,如此看出整个资产是增值的。但是,买成房屋后,资产价值就会转换成拥有房屋的价值属性,资本每年要体现出房屋的价值属性,逐年减值,买价越高的房屋减值越多,二万元每平米买的房屋每月要减值八千多,三万元每平方米买的,每月要减一万二千元左右。
像这样每月需要承担几千元上万元减值的居民,工薪阶层在年总收入全国平均水平三万元水平(2008年全国平均工资)下是无法承担的。已经用百万、几百万资金买房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能够承担每月这样的减值程度,这只能是高收入人群能够承担。
房屋的土建成本每平方米几百元至一千六百多元,修建一栋普通高层公寓楼房,用现代建筑机械,建造时间一般一年半载就可以建成,所用时间不长;普通公寓楼房建造技术含量有限,不是什么高新科技,都是成熟技术;建筑材料的水泥和钢材在房屋中的成本比例;再加上钢筋混凝土建筑楼房的使用寿命和它的可循环建设利用特性。从这四个方面上来分析判断综合衡量,水泥修建的楼房价值也就清楚了,市场上销售的房屋价值根本不值那么高。土建成本相对于房屋的市场售价高出十倍左右,泡沫深厚。
一万多元乃至两三万一平方米的房价,对于普通民众平均每月收入三千元不到的收入,背离严重,房价严重脱离国民收入的承受能力。高昂的房屋价格,已经让国民中的大多数人承担不起,大家都知道,工薪阶层想要买一套住房要透支几代人的储蓄,即便是自己向银行按揭贷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在沉重的还贷压力下,也被戏称为房奴。可见商品公寓居住房屋的担子压在民众身上是多么的沉重与无赖。
公寓楼房建成以后,搬进住户,一栋公寓楼通常居住有几十户人家,开始大家在成为这栋公寓房子一个单元的主人时,大家当时都有相当实力,有能力购买新房。之所以有这个能力,才能居住在这栋楼里。五十年以后,时过境迁,大楼里的住户家庭基本情况可能发生改变,经济状况相互间不可能还会处在原先水平。经济环境好的也许放弃已经住旧的陈年老屋,弃危房旧楼而去,另择新居。住户经济条件拮据的,只能依居在陈年老旧危楼里。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一方面有的人无力去另购买新房,另一方面旧楼房使用年限已经到期不能再住下去,必须全部搬离。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有可能失去他们现有的住房,他们要么重新购置新房,要么再花资金集资重建,要么租房而居。这只是一栋公寓楼五十年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在一座城市里这样的楼房多了,会成为社会公众问题。
房屋五十年使用期后,房屋存在几种结果,一种是住户住到最后嫌弃老房屋破旧弃之不要,另择新家。将旧屋当成生活中的其它商品一样,用旧了、用坏了当成垃圾一样,一弃了之。另一种结果就是由开发商对旧楼房进行整体回购再行开发,重建新楼。如果是开发商收购,可以为住户带来一点有限的补偿金。或者以旧换新,旧房折价,添补资金换成新房。将后来,把破旧老坏房屋当垃圾一样扔掉,只有当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后才会发生。
国人有个很传统思想,在人的有生之年多挣点钱,生后给子孙后代多留下点财产,惠及子孙。留下现金存款,货币有贬值风险,换成不动产认为很保险,将房产以后好留给子孙后代。从实际情况来看,有能力买房人群中,年龄大多数在三四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层买房子的人,房子使用五十年以后,人也八十多岁高龄。房子的使用寿命也到期,房子也应该拆除了。一般情况下,这个时期子女年龄会在五十岁左右的样子,五十岁年龄的子女能够得到的,只是一套将要拆除的老旧危房而已。这实际上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套房子,你的子孙后代不一定就能长久的解决住房问题,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到短期作用。
想给子孙后代留下房屋不动产作为遗产保值增值,忽略了一个问题,关键是房屋的五十年使用寿命,就是因为这个五十年的使用寿命期限,限制了它的保值增值作用。投入巨资修建的三峡工程、苏通长江大桥都只能够使用一百年,都不能长期使用下去,就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决定的。一百年以后,长江三峡大坝、苏通长江大桥将会被爆破拆除。世界上所有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完全根据钢筋混凝土性质为依据,确定建筑的使用寿命。
一座高层框架结构楼房,其建筑毛坯房土建成本每平方米价格在几百至一千六百元左右,这里不算地价等各种附加费用。公寓楼盘地价成本和其它的费用垫高了房价,还有房地产商的高利润经营意识拉高房价,再加上投机者炒买炒卖,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国民百姓买不起商品公寓房也就理所当然了。
面对高额房价和民众的无可奈何,到底什么样的房地产建设和消费模式才是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整个行业市场,从开发商到消费者共同认可的发展模式。这要从房地产开发的公寓楼房商品特性,和商品住宅固有的五十年使用期的有限价值,以及广大国民年平均收入来确定。
首先,是要让广大民众买得起,只有广大民众能够买得起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生活质量提高问题。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民众消费已将住房确定为主要消费品之一,住房的改善又是其中最主要项目,高昂房价,把民众本该普遍消费的大众化消费品变成为一种奢侈消费,只是满足少数阶层,违背国家要求普遍提高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总体要求。所以,房地产业发展首要一点就是要让广大百姓买得起公寓商品房。
其次,是要让广大民众住得起。房屋的高价值,让众多的家庭为得到一套商品消费住房,倾其所有,耗尽全部储蓄,有的通过银行按揭。每月的还贷额占去很大一部分,必然会减少和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有的甚至节衣缩食。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房屋的消费不仅没有提高生活水平,反而还有所下降,这就叫住不起。一个让民众住不起的社会,民众很难从中体会到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有幸福的认同感。
再就是,要让民众弃得起。一套商品住房、一栋公寓楼使用五十年后,房屋已经老旧,不能再继续使用下去,必然要废弃拆除重建。如果一套住房的主人,到了该废弃的时候,面对花费几代人的积蓄购买来的住房,现在要马上放弃掉,从心理上来说,难以割舍。一套价值百万几百万的房屋价值,不是所有的人能够随随便便放弃的下。如果当初购买的时候花费的代价不是很大,每个月房屋的减值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住了几十年以后,到了要放弃的时候心里也能坦然接受了。就像扔掉、更换家里的一样家用电器一样,那么的随便。
新商品房屋价格定价合理,老百姓在使用原先老旧房子的时候,可以慢慢的储蓄积攒下一笔资金来,为将来更换新的公寓商品房做准备。定价过高,到了老百姓该换房的时候,还没有攒够换房的资金,影响百姓的消费需求。
房地产行业发展基本思路,既要让民众买得起、住得起、弃得起,又要让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润,实现双赢。房地产行业,一个开发周期为五十年,比起其他行业来,周期时间过长了点,但从全国整个公寓商品住房消费的需求量上来看,总量巨大。这个周期是个不断循环过程,所以无论如何,开发商都可以从中获得稳定收益。
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公寓住房,价格在百万至几百万以上肯定是不合理,这需要一个普通国民至少三十年至六七十年的工资收入,不吃不喝情况下才能买得起,这种状况扭曲了住房对人的生活意义。多高价格的商品公寓房屋是广大居民能够买得起、住得起又弃得起的房屋呢,这要由国民普遍收入情况来决定。2008年国民平均年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从解决广大国民的商品住房和改善广大国民生活水平角度出发。从静态角度看来,一个普通人工作一辈子,按四十年工作年限计算,他一生的收入总共为一百二十万左右,一套住房就要好几十万到几百万,超出了广大普通民众一生的工资收入,显然是不合理。
国家的国民年总收入情况摆在这里,以2008年静态情况分析,一个人一辈子一百二十万元的总收入,能够在房屋支出上占多大比例,才能算是合理。并且用这种工资收入水平生活消费,能够从中体验到国家经济发展给国民带来的幸福感。根据测算,房支比(住房支出/收入,年支出/年收入、月支出/月收入)为1/5这个比率比较合适。低于这个比率轻松感增强,高于这个比例会有痛苦感。从这个比例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人花费一辈子一百二十万的五分之一左右买房较为合理。一套住房二十至三十万左右价格,面积在一百平方米,是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当然,这个价格是按照2008年国民平均收入三万情况下计算出来的,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价格会有所上升。但是,房支比是比较固定的。
有些欠发达地区,国民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要低一些,房屋的价格相应的也要低一些。
普通建筑房屋的土建成本在几百至一千六左右,因此将一百平方米的公寓住房,整个房屋的售价控制在二十至三十万元左右是完全可能的。这需要政府从中做一些工作。比如降低土地出让金和各种其它相关费用等,房屋开发商调整房屋开发经营理念,平价销售让利于民。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老百姓住房难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即使将商品公寓房屋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可能还是会有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买不起,这需要依靠政府的廉租房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解决这一部分人群住房问题。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一部分高收入人群有着较高的消费水平,一般都能够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中低收入阶层,将房屋价格定格在合理水平,通过政府调节的市场机制,循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旧房反复循环重建利用,将大多数的国民纳入到这个房屋循环开发利用体系中来,解决大部分人住房需求。最后剩下的无力解决住房低收入人群,政府政策兜底,用廉租房来保障这一群体的住房需求。
国家注入巨资,组建二至三家国字号的国家级巨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家企业在全国各个省地自治区设置一家分公司,负责该省区的房屋开发和重建工作。实行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竞争经济运行范式,为国民提供反复循环重建使用的房屋,从根本上解决国民住房问题。诺然,最快两年内,就可以有解决民众问题的房屋推出供应市场,逐步解决民生中三大困难之一的住房困难问题。
能否达到和实现这个目标,考验宏观经济控制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又错了,推高房价不是丈母娘、是我农民?!!!
我国每年只有几百万新丈母娘。我国每年有几千万农民[农民工]进城,现在全国有4亿多农民[农民工]在城镇生活。
丈母娘,年龄大、女儿身,人少、力量小。
农民,年轻、体力劳动者,人多、力量大。
这是干活现象,买房现象也是同理。
一个城市的繁荣,主要是人多。人多就有流动人口和长住人口。人一日要吃、要住。人多了消费就高,人多了住店价高、出 租房价也高、买房子的价也更高。
有钱人、丈母娘多数是长住人口,有钱买房住自己的房子。丈母娘是直接买房者,但买房子的数量很少。
没钱人、农民多数是流动人口,农民买不起房子,只好住店、只好住合租、只好住单租。农民是间接买房者,但买房子的数量特多、最多。
不管买房住还是租房子住,都要房子的数量多。
1978年以前农村基本上没有农民剩余劳动力,没有农民进城多的事。1978年以后分田单干了 ,农业学大寨不搞了,农田水利建设、有机肥建设不搞了,再加上养猪业、饲料加工业、化肥、农药逐年多了,就有了农民在农村没有事干了,原来十个人的活现在五个人就干了,就有了农民进城多的问题。
1990年以前政府不让农民进城,每年有几百万农民进城,农民进城称“盲流”。
1990年以后政府让农民进城了,每年有几千万农民进城打工、在城镇生活。
农民进城多、流动人口多,繁荣了住店业、繁荣了租房业。搞住店业、租房业的人赚钱了,就催生了更多的有钱人投入买房、租房、建房的行列来。
农民进城多,租房子的多了,买房子的也多了,建房子的也自然多了。
由于租房子的多了,买房子、建房子的也多了,房价自然高了。
房价高了,地方政府、地方领导干部、房地产、开发商、领导干部、社会精英、有钱人赚大钱了。
房价高了,农民工的工资也逐年增加,农民进城[农民工]的一个月的工资比农民在农村一年的收入还多,农民进城的就越来越多。
农民进城的越来越多,住店业、租房业、买房子、建房子的也越来越多,房价也越来越高了。
农民进城多、房价高了,农民工得小利。
农民进城多、房价高了,住店业、租房业、买房子、卖房子得大利。
农民进城多、房价高了,地方政府、地方领导干部、房地产、开发商得暴利。
农民进城多,城市化高了,中央政府高兴了。
丈母娘,年龄大、女儿身,人少、力量小。丈母娘是直接买房者,但买房子的数量很少。
农民,年轻、体力劳动者,人多、力量大。农民买不起房子,只好住店、只好住合租、只好住单租。农民是间接买房者,但买房子的数量特多、最多。
专家又错了,推高房价不是丈母娘、是我农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