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奇文共欣赏《中国年轻一代应如何看待奥巴马访华》

2025-02-16 观点 评论 阅读

美国总统访华,娓娓动听地提起了“普世价值观”,他说,“有些地方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强迫他们做童工,尽管以前不同的国家包括美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要以比过去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儿童,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也许他知道“普世的价值观”在中国不少人有异义,但是他以为这样说,谁还能提出异义来?
剥削、压榨,强迫童工,这不是道德道义,政治制度上有问题,而仅仅是一“价值观”出了问题。过去“剥削、压榨,强迫他们做童工”是好的,现在“就是要以比过去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儿童,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实际上,他的整个说法,都局限于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里。
目的在于引起中国青年广泛共鸣与回响。
果然,共鸣与回响出现了。其它的类似于明星效应的叫喊声,笔者不想管它们,只推荐一篇代表性的,搜狐网推荐的博客文章供大家欣赏。


中国年轻一代应如何看待奥巴马访华
(连鹏)作为首位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再次受到中国舆论的广泛关注。2008年当选之初,他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在美国。不过,近期环球网的一项调查表明,对于奥巴马访华,大约86%的网友“不期待”或“无所谓”,而46%的网友声言‘不喜欢奥巴马’。

但值得关注的,虽然奥巴马在中国的光环渐渐褪去,但中国的年轻一代仍然十分欣赏奥巴马。中美关系的长远未来,最终由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决定,因此他们如何看待美国、美国对外政策,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起到重要影响。”尽管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以及在此野心下坚定的反华排华政策不满,但这些都不屑一顾,值得关注的只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这里还必须讲清楚,是80、90后受过资本主义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对中共当局自相矛盾的政治说教已经失去兴趣,他们只吸收其中的“务实主义”,在他的心目中,美国就是自由、民主、富强象征,他们甚至不在乎当美国的殖民地。这就是美国总统抛出的“普世价值观”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他上述讲话轻描淡写只是个引子。如果认为笔者只是捕风捉影,请看看接下来的文描事实。
这位(连鹏)的文章接着说,“中国年轻人对奥巴马有如此高的兴趣和期待……他们对奥巴马既充满好奇又有着崇拜”,“但是,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和奥巴马访华呢?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年轻人应建立怎样的国际政治观?
……不少网友认为,奥巴马上任后言行不一,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向台湾出售武器、以及可能在访中后接见达赖喇嘛等举动,都令这位曾风靡中国的美国总统在中国人心目中形象大打折扣。”
读到这里,笔者原以为(连鹏)要讲几句公道话,却又见另一个“但”。

但我想说,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不是印度总统,也不是日本总统。他的一切政策首先考虑的是美国国家利益、美国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比较重面子,当他国领袖或政客发出一些让我们不舒服言论、或作出不友善举动时,我们总因为觉没面子而气愤;而别人积极赞美就觉得受到尊重,就签订巨型合同、以大礼包形式回赠;我们应该考虑对方言论、举措是否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纳税人的利益,如果仅仅因为不和善就觉得丢面子,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大国博弈和国际关系,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几句铿锵之言,让我算领教了“普世价值观”,也明白了(连鹏)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那种“80后、90后”的人,那种信誓旦旦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先别急着批驳人家,我们这位网民们尊称的“美国鹦鹉”,还有话说。

对于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有人认为美国出于“人道”、“文明”,应该支持;而有人则认为干涉内政、伤害平民,是“不人道”、“反文明”的,予以唾弃。但在文明、民主、自由、人道主义之上,更涉及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全球战略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连贯性战略思维,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中国一直奉行所谓 “以德报怨”、“和平共处”的战略,而我们如今提倡的“和平崛起”就是这种传统战略的延续。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利益作出权衡,而各国的公民也可根据自身立场去选择姿态。过分以“道德”角度去批判、以“脸面”为心态去思考,不利于我们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观。
上面提到的网民的对“连鹏”们的“尊称”,的确太尊敬他了,要说实际些,应称他们美国走狗!49年曾被打倒的美国走狗还在走。
主人的强盗恶性不变,善良者叫道,你们怎么还不弃恶变善啊?走狗说,“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主人悍然违反联合国决议向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世人纷纷批判。走狗说,“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利益作出权衡,过分以“道德”角度去批判、以“脸面”为心态去思考,不利于我们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观。”
主人“根据自身利益作出权衡”实行世界霸权主义,要扼制中国,并以武力威胁中国统一事业,走狗说,你们不应该一味地批评美国的世界霸权主义,你们中国只不过是本事短才“以德报怨”、“和平共处”,如果你们要有元朝时期那两下,现在不照样用武力在全世界寻找自身利益。
原来,“弱内强食”就是“普世价值观”的精华。迟顿的我,现在我才明白(连鹏)原来不是一个中国人。
他说的有他的的道理,就是有点不符合实际。他说“中国人比较重面子”,因为自己不行才“以德报怨”、“和平共处”。事实是中国也比较重拳头。要是不相信的话,请(连鹏)回去问问你的美国爸爸,当年毛泽东给他们那两拳打得疼不疼?也许打得不疼,反而好舒服,要不美国总统怎会不顾一切地跑到毛泽东的书房里蹬门道谢?当时的美国人被打乖了,被打精了,这倒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当时就已经拥人类历史上最强大战争机器的美国人,会像当年的希特勒和日本天皇一样犯傻。
可惜现在没有毛泽东了,现在的美国人变得更不安分了,只说明美国还是欠揍!
(连鹏)与奥巴马表现得十分默契,号召从青年开始,兴起“普世价值观”热潮

他说“中国的80后、90后一代应该树立正确的国际政治观。既不能冒然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此地无银三百两!),也不能在国际纷争、外交摩擦时就掀起民族主义的极端话语,而是应该理性分析,以国际政治逻辑和国家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国际政治观”大概也是“普世价值观”一个分支,作者的“理性分析”和“民族主义的极端话语”是否太笼统,不妨举个历史事例供国人反思,当年汪精卫先生就是在国际纷争、外交摩擦时收起了民族主义的极端话语,“以国际政治逻辑和国家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作出了使几千万中国人免于受难的“曲线救国”方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价值观可以让我们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共事,可以让别人接受我们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一起进步。”这个“世界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观”另一个提法吧?这提醒了我想起另外的一问题,另外的一个精英秀才在与人们辩论时说,中国资本主义太落后,所以不适合搞社会主义。应该请此秀才答辩彼秀才,既然已经全球化了,先进的生产力已经溶合到中国社会,(势必还会继续地溶合),我们为什么还不能搞社会主义?
显然社会主义不是这些人关心的话题,(连鹏)继续号召他感兴趣的“普世价值观”运动。他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抱持怎样的世界价值观?”

有大学生就美国如何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向奥巴马提问。奥巴马在回答中表示,多元文化能使世界更加富有活力,各国应该本着虚心的态度向其他国家学习。”我认为这个“虚心”换成“虚无”才恰当。美国人已经将刀驾到我们的脖子上了,还怎能虚心?技术限制、军事压迫、经济抑制,公开地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势力,强硬地坚持世界霸权主义,战争一触即发,还叫我们虚心向敌手学习?美国策源了世界经济危机,还有脸来中国称好好先生,我们也向它学习如何担当下一任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角?奥巴马真想使世界更加富有活力,他首先必须有真正的彻底的自我批评的精神,必须从他们“虚无”开始!
的确,奥巴马上台,不少中国人空喜了一场。奥巴马胜选时说,黑人也能当总统,在美国的民主社会里,“没有什么梦想不能成为实现”,连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竟被奥巴马说得忘情了,竟扬言欢迎奥巴马走上社会主义。在奥巴马的家族遗传里,必有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造反因素,我那时没有说错,只要他一当上美国总统,他的良心必然要给狗吃了!
我们接着看(连鹏)继续渲染他的“普世价值观”。
在提到美国的多元文化时,奥巴马谈到了自己的家庭,他说,多元文化正是美国的力量所在,美国人从不同的文化、饮食、想法中相互学习,社会才更加富有活力。将这个理念引申到世界的范畴,奥巴马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境中,在坚持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本着谦虚的态度向其他国家学习。”奥巴马如果还是几十年前,可就不会这么轻松谈到自己的家庭。他所以敢说每个国家都应该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因有共产主义已经不成气候这个大背景。在美国引发了全世界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奥巴马厚着脸皮这样说,确实是有时代的特殊意义。
请问精英与奥巴马,如何才能使世界永远免受经济危机?如何才能使战争危险不再骚扰人民?如何才能使地球资源不再挥霍浪费?如何才能使岌岌可危 生态环境不再被破坏?人类的生存危机已经没人想听到你们这些动听的华丽辞藻!

说到废气排放,过去国际上惯用标准是按人均计算,最近西方世界针对中国,蛮横无理要求改变惯用标准。按照他们的逻辑,中国是不是还应按照美国每天只能消费2亿斤粮食?资本主义世界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双重标准,从来没有什么“普世价值观”。

(连鹏)越说越露骨, “奥巴马的讲话让我想起了一份关于美国未来的调查报告。美国著名民调专家佐格比今年撰写一份有关美国的变迁报告显示,未来美国社会是由那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动荡的1960年代完全没有记忆的成年人主导的。今天的18岁到29岁的美国年轻一代是美国新兴的宽容、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主干。”
资本主义世界太需要“完全没有记忆的成年人主导”了,因为现在的多数人都知道,60年代是资本主义最倒霉的时期,是社会主义最猖獗的时期,也是世人对阶级斗争,阶级压迫最清醒的时期。他们以为,只有对这一时期没有记忆的蠢才才有可能将“共产主义”消灭掉。不知胡总书记懂不懂得这些道理,如果不懂,应该请(连鹏)到中央作报告,补充老奥还没说透的问题。这也是美国战略家必然最喜欢的问题,“没有记忆的成年人”,有利于美国将希特勒和日本天皇实践过的全球战略,再实践一次。
记得一位网友说过,在政治经济范畴内,只有立场是真的,别的什么都是假的。看看现在这位(连鹏)先生,里里外外都来真的,赤裸裸的。

最后(连鹏)代理美国宣告了下一个节目:“与中国年轻人交流可能都是每一位访华美国总统都安排的互动环节,因为年轻人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未来是否可以真正崛起,取决于年轻一代是否有足够的韧性、足够广阔的全球意识,创造以世界意识,自信心,自尊心为内容的新民族意识。”
不只是美国总统的意旨也是精英们的愿望,中国未来是否真正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普世价值观”能不能在中国兴起,取决于这“新民族意识”。在这种“新民族意识”里,当然要任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他们所说的“世界意识”,自然要以美国的世界意识为基准,他们所要的自信心,如同一枕黄梁再现。他们所谓的自尊心,决不普通国人想象的民族自尊心,而是某些“民主精英”想像的在帝国主义卵翼下统治中国人民。大概(连鹏)们过于自信,美国真能帮他当上未来的统治者吗?或者他们只是说出了他们那种那种,当不了主子就甘愿当奴才的异化心理。
说到最后,我又顿生疑惑,这位“连鹏”先生是不是另有隐图?他是否用的是“反正法”,施的是“离间计”,为的是让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认清美国和平使者的真面目,付诸的是不是良苦用心呢?这位爱国的年轻华侨。

(连鹏)原文
中国年轻一代应如何看待奥巴马访华

(连鹏)正在中国访问的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6日中午与上海青年学子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白宫官网头条位置,出现了中文大标题“欧巴马(奥巴马)总统在上海与青年面对面”。

作为首位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再次受到中国舆论的广泛关注。2008年当选之初,他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在美国。不过,近期环球网的一项调查表明,对于奥巴马访华,大约86%的网友“不期待”或“无所谓”,而46%的网友声言“不喜欢奥巴马”。

但值得关注的,虽然奥巴马在中国的光环渐渐褪去,但中国的年轻一代仍然十分欣赏奥巴马。中美关系的长远未来,最终由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决定,因此他们如何看待美国、美国对外政策,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起到重要影响。

为何中国年轻人对奥巴马有如此高的兴趣和期待呢?我觉得,他们对奥巴马既充满好奇又有着崇拜,不仅因他作为黑人总统创造了历史,更是由于他的年轻、个人魅力、演讲技巧、懂得利用新媒体等,与国际多数领袖尤其是中国的不一样。成长于互联网、拥有更广阔国际视角的中国80、90后年轻一代对亲民、懂得跟民众互动的领袖特别感兴趣。而且奥巴马上任时所宣誓的“勇于负责”的态度和“谦逊”、“倾听”的外交风格也引起其他国家公民对美国看法、尤其是布什长期坚持的鹰派的国家形象有所改观。

但是,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和奥巴马访华呢?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年轻人应建立怎样的国际政治观?

奥巴马访华,虽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但反观不少民众对奥巴马的到来却反应平淡。不少网友认为,奥巴马上任后言行不一,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向台湾出售武器、以及可能在访中后接见达赖喇嘛等举动,都令这位曾风靡中国的美国总统在中国人心目中形象大打折扣。

但我想说,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不是印度总统,也不是日本总统。他的一切政策首先考虑的是美国国家利益、美国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比较重面子,当他国领袖或政客发出一些让我们不舒服言论、或作出不友善举动时,我们总因为觉没面子而气愤;而别人积极赞美就觉得受到尊重,就签订巨型合同、以大礼包形式回赠;我们应该考虑对方言论、举措是否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纳税人的利益,如果仅仅因为不和善就觉得丢面子,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大国博弈和国际关系,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于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有人认为美国出于“人道”、“文明”,应该支持;而有人则认为干涉内政、伤害平民,是“不人道”、“反文明”的,予以唾弃。但在文明、民主、自由、人道主义之上,更涉及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全球战略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连贯性战略思维,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中国一直奉行所谓 “以德报怨”、“和平共处”的战略,而我们如今提倡的“和平崛起”就是这种传统战略的延续。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利益作出权衡,而各国的公民也可根据自身立场去选择姿态。过分以“道德”角度去批判、以“脸面”为心态去思考,不利于我们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观。

中国的80后、90后一代应该树立正确的国际政治观。既不能冒然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也不能在国际纷争、外交摩擦时就掀起民族主义的极端话语,而是应该理性分析,以国际政治逻辑和国家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价值观可以让我们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共事,可以让别人接受我们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一起进步。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抱持怎样的世界价值观?

奥巴马与上海青年的对话现场,有大学生就美国如何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向奥巴马提问。奥巴马在回答中表示,多元文化能使世界更加富有活力,各国应该本着虚心的态度向其他国家学习。

在提到美国的多元文化时,奥巴马谈到了自己的家庭,他说,多元文化正是美国的力量所在,美国人从不同的文化、饮食、想法中相互学习,社会才更加富有活力。将这个理念引申到世界的范畴,奥巴马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境中,在坚持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本着谦虚的态度向其他国家学习。

奥巴马的讲话让我想起了一份关于美国未来的调查报告。美国著名民调专家佐格比今年撰写一份有关美国的变迁报告显示,未来美国社会是由那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动荡的1960年代完全没有记忆的成年人主导的。今天的18岁到29岁的美国年轻一代是美国新兴的宽容、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主干。

佐格比把这些人称为美国的第一代全球公民,他们对世界有全球意识。美国年轻人最有可能在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方面主张平衡,最不可能主张跟伊朗打仗。他们更有可能拥抱其他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根本性的重新定位,不再注重物质消费,更倾向于一种新的全球公民意识。

与中国年轻人交流可能都是每一位访华美国总统都安排的互动环节,因为年轻人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未来是否可以真正崛起,取决于年轻一代是否有足够的韧性、足够广阔的全球意识,创造以世界意识,自信心,自尊心为内容的新民族意识。


标签:美国   中国   奥巴马   世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