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的“凡是”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障碍物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新的“凡是”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障碍物

“如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在1955年就讲了两次,有些人却说是邓小平首创。十五大讲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有人说是理论创新,其实,十三大就已经讲了。类似上述这样的例子并不难找。……要切实贯彻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平等探讨和争鸣的方针。” ——题记《科学地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北京日报2006年1月16日)

邓小平在位时曾领导批判了关于毛泽东的“两个凡是”,邓去世十年后谁也不会想到关于邓的“若干个凡是”照样又被某些人推崇,成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大误区一大障碍,

比如,有的人把对过去的改革开放的反思说成是那么把邓小平放在什么位置?典型的如高尚全先生( 一位副部级高官—— 一位随意挪用纳税人的钱,给自己管辖的小团体谋私利的改革专家 【见国家审计署发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再比如身为上海欧商学院名誉院长的刘吉先生也是一位公然伪造马克思理论语录的改革专家也曾大言不惭地说“反思改革就是要否定改革,就是反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还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先生敢对着记者造政治谣言;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传道士张五常先生,一位在美国偷税逃税被通缉的主儿……】 )——原来我们的某些大人物也喜欢拉大旗作虎皮搞偷梁换柱那一套,人贵在讲诚信与光明磊落,干吗自己想谋私非要拉总设计师垫背?也不由让人想起有的腐败分子面对审查时说自己的贪污受贿是响应“邓先生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伟大号召”的荒唐可笑!!!

邓自己并没有说过自己所说的话都正确(如猫论、摸论、特色论、国情论、不争论论、硬道理论、不动摇论等),也没说过自己死后的纪念馆要人们参观时都去植树,更没说过凡自己划圈过的地方都得唱赞歌,当然还没说过自己退休后带着家小到南方走走就是“南巡”,邓也不是神,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一位共产党的干部,所以他不仅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而且在谈话时也丢不开民间俗语,如不管白猫黑猫,摸着石头等等,可至今仍有人把它当作绝对真理,认为凡是邓说的都要照着做,凡是邓平划圈的地方都要跟着学,于是在全国人民大力倡扬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他们死抱着猫啊摸啊不放,其实邓先生自己早就意识到“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他从美国访问归来觉得自己国家经济落后(美国可是建国两百多年才有这个经济状态,而中国建国不足三十周年),所以,他后来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无非是告诉人们“猫”啊“摸”啊不是科学态度,只能临时试试!否则,不等于说“不管好人坏人能弄到钱就是能人”?“不用调查研究不用对国家人民负责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古今中外,有哪个国家、有哪个朝代是这样推动搞经济的、是这样谋发展的?!便是最为掌握话语权的“精英专家”津津乐道百念不厌的“不争论”——邓也是不怎么放心的,他同时又说对于“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 !

有学者早就指出,用“不管”用“摸”用“硬”用“这不”“那不”“只能”……是口语、俗语、拉家长的话,用在建立某种“理论”则不是论道而是霸道——邓最反对个人崇拜,我们为什么把他自己都怀疑的民间俗语当圣经?!这究竟是科学还是愚昧,是与人为善还是别有用心?!

再说邓在一九八二年的务虚会上曾满怀信心地告慰人们“邓力群的梦”不过是“杞人忧天”——然而今天的社会生态又有哪一角不是应了邓先生的担心呢???

就事论事,要说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是不是该看看这“猫”为什么抓老鼠?为讨主子欢心取信上司的权宜之计还是爱岗敬业?甚至抓鼠是为了向鼠索贿、为了猫鼠同眠、为了拉别的猫下水?还有的猫在抓鼠之前之后就前科累累恶迹不断偷鱼咬鸡撕衣抓脸……

要说摸着石头过河,那么首先是不是该明白这河是不是一定要过?对岸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如果非过不可的话,就该先造桥船或造船,否则怎么能安全过得去呢? 如果河水很浅河里又没有石头偏要讲摸着石头过河那就无稽之谈;再说,要过河不一定非要摸着石头过的,也可以绕着道多走几步道而已;如果河水深,摸着石头也是过不去的,更是危险的……这些是常识。

“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句局部地区的民间俗语若被当成“圣旨”流行套用——这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若将其做为“白交学费”借口、做为用人原则大呼隆——会导致怎样的局面?殊不知,“摸着石头过河”很可能被懒汉与别有用心者拒绝“调查研究”干脆来它个“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可能被恶人与心术不正者当作画皮与道具,偶尔捉回老鼠不过是为自己披上一层“能人”外衣骨子里却是伺机作恶、更可恶的是干脆捉鼠是为了讹诈为了为鼠作伥与鼠联姻……孔繁森那样的好干部却在副县级位置上十一年不升,而王怀中、成克杰、郑筱萸、陈良宇等一伙贪官却边贪边提,能否给我们一点警示?人们不满平庸是对的,但别忽视能力一般而道德端正的人,远比有一点能力却心术不正的人对社会要无害得多!高知犯罪高科技作案的现象时有发生是颇值得我们深思的,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其技能学识愈多不可能给社会带来福音,而只能给社会带来破坏!有学者开玩笑:幸好邓没说出“哪有猫儿不吃腥”——要不,也“一窝蜂”起来,这世界恐怕就没一个“五好家庭”了……

再说发“展是硬道理”——辩证法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命题: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总在发展变化,这就是道理,与“软”、“硬”无关。如果把它定为“硬道理”,那么不发展是“软道理”么?什么事物可能不发展呢?不管是向好的方向还是不好的方向,发展变化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结果这么一硬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顾一切,而且仅仅把它定位在经济上赚钱上,结果就出现了形象工程、GDP水份、一届政绩几代包袱,结果就出现了媒体报道的如淮河流域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都无法治理它的污染、国家一次投入的五百多亿也打了水漂……。当发展不讲道理的时候,当假、冒、伪、劣遍地开花的时候,当人们连“吃什么安全?”都心中无数的时候,当以资源的超前超前消费与崽卖爷田的时候,这样的发展就不是前进而是倒退与破坏,这样的发展就不值得我们自豪,欲速则不达这是早被人类验证了千万遍的客观规律,所以新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科学发展观,要改变原来的发展思路与模式,要在好的前提下去求快,避免盲目发展,

再如那个曾经流行多时的 “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更属荒唐——它在客观上助长了“金钱至上论”的泛滥,从而误导人们把时间的功能只定义在“金钱”上——应该说,时间的含义是多元的:它对像孔繁森、郑培民那样的“公朴”而言,时间就是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的积累;对默默无闻为科学而奋斗的人而言,时间就是强国富民的科技成果的进展;对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言,时间就是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的保障;对在青藏高原艰苦劳动的筑路建设者而言,时间就是国家大动脉的步步延伸;对在为国戍边的战士而言,时间就是祖国和人民的日夜安宁;对在一线务工务农的普通劳动者而言,时间就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就是”这种语法既是唯心的也是蛮不讲理的。

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圣人,一切以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为视点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与科学思想。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不论是身体还是思维。毛泽东这位全世界都推崇的千古伟人都有过失误,我们有什么理由为邓“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而讳疾忌医?!

歌德有一句话说: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所带来的错误竟跟它带来的真理一样多。

另一位名人说过:真理从反调而来,真理的发扬光大,又有赖于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几个唱反调的人,前仆后继,薪尽火传。

所以,我们要想尽快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打破思想理论上的禁区,从认识论上正本清源,否则总让一堵无形的墙堵着,让“新的凡是”横行,别说科学就是维持原状就会南辕北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管好人坏人能弄到钱就是能人” “遇着红灯绕道走” 等等的改革观念——应该叫停了!应该肃清其流毒了!!

改革,本应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而非革命、推翻!有什么必要“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发展”就是一切向钱看,就是让原来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变成难题,甚至带来更多的问题,这种折腾式的“发展”就是得不偿失的!为了证明自己错的也是对的,就不遗余力地去否定曾经的美好与科学,就搞它个“鸦雀无声”,这不是伟人的做法而是小人的伎俩。毛泽东时代几乎没有腐败,没有失业,没有黑社会,没有假、冒、伪、劣,没有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没有五毒之害,没有走私、倒卖文物、贩卖妇女儿童,没有卖官买官,没有污染造成的癌症村、艾滋村......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发展、一种进步? ! 如果我们走了几十年的“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后,又回过头去解决几十年前就已克服了的问题,我们该不该反思呢?还有必要争论吗?任何理论只有经得起社会、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才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论与毒草,理论不应是权力的奴仆,更非少数精英可以垄断的秘笈……!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改革开放,走出家门都是开放,每做一事都在改革。只是改革有的是改进有的是改退,开放有的是取长补短、有的是邯郸学步。小泉在2001年4月出任日本首相时也提出了“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社会的将来”的口号,列强也要求大清”开放口岸”…… “摸着石头过河”——邓并没有强令大家都这么做,就像“南巡”,在人们的印象中,以前在位的皇帝南巡、北巡、东巡、西巡,不在位的太上皇似乎也不称“巡”,邓早就退休了,既不是工作需要也不是组织安排,就是想出去观观光,游一游,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于是一家老小上路了。“南巡”一词,亏某些人想得出,不知把“中国人民的儿子”置于何地?

一些所谓的“精英”“专家”与那些把邓选“翻烂”的人,不仅置广大人民的利益于脑后,也罔顾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更无视“邓小平理论”的真正精髓,一味跟着利益集团的指挥棒、一味强化被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谴责遭到天怒人怨的“铁三角”篱笆、一味奔着充满铜臭与血腥的私家发财暴富梦,别有用心地不厌其烦地旷日持久地大肆炒作邓脱口而出的口语、俗语,毫无“学术”可言,更与“科学”背道而驰!

“邓小平理论”的真正精髓,只能是他在正式场合反复强调的责任与观念——比如:

在一九八二年,邓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 那个时候能比的。”

一九八五年,邓又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一九八七年四月,邓又指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

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来说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1989年邓进一步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

九二年“南巡”中,邓仍未停止反思:“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些东西就一扫而光。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谁能消灭得了?”

“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 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只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

——这些震天撼地、一言九鼎的理论精髓,你见过有哪位“精英”“专家”与那些把邓选“翻烂”的人在哪怕是一个小地方炒作过一次?!(休提“宣传”、“研究”!)

“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绩” “改革不可动摇” “警惕有人以反思改革来否定改革” “……”

作为“精英”或“既得利益者”拥护某地方政府的某项政策,那是他个人自由,但应明白:什么是与人为善?什么是帮倒忙?——连政府自己都在反思、纠正过去的行为,你还在那里涂脂抹粉岂不误导决策?用帽子、棍子能封口,但能封住人心吗?就像要“维护”稳定光靠截访、禁访的法子有效吗?新的党中央为何要树立张云泉任长霞宋鱼水牛玉儒等光辉典型?就是要求在其位的人们能像他们一样为老百姓解危济困、公正执法、立党为公,这才是维护稳定的根本措施! “改革”近30 年,一路摸着“石头”……但是,岸在哪里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彼岸,该不是隔着太平洋的美利坚?面对明摆着趟过不去的汪洋大海,「深入改革」的口号,还能不能像 80 年代初那般大义凛然?

不察不明,不思则罔。

人类历史的前进包括科技文明,大到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小至一项科学实验成功,无一不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

反思,不是要肯定以往的一切,亦非要否定过去的全部。反思是为了吸取教训、利用经验,反思是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反思是为了减少盲目性片面性更加科学化。

面对改革开放中不断出现的一些较为普遍较为严峻的社会性问题,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等等决策措施,难道不是对之前“GDP至上”“金钱至上”“富人至上”等盲目片面发展观所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反思结果?

纵观历史,放眼社会,反思,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气与科学的世界观。在这方面,邓对改革开放的反思,无疑给那些借“改革开放”之名谋私的既得利益集团及其脱离人民的“精英”们反对、阻止反思改革、无限上纲的作派划出一道闪电炸响一串惊雷,是对恶意抛弃理论精髓炒作口语、俗语的所谓“精英”“专家”的大批判、大唾弃!

标签:就是   改革   没有   不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