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黎阳:中国离不开毛泽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而作

2025-02-16 观点 评论 阅读

中国离不开毛泽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而作

黎阳

2006.12.21.

  中国要想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就不能丢掉毛泽东。

  能存在的国家必须是得到绝大多数公民认同的国家。丧失了人民认同的国家是注定灭亡的国家,随时随地可以分崩离析。前苏联如此,古往今来一切瓦解灭亡的国家无不如此。中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靠什么?靠血缘种族?靠宗教信仰?靠金钱物质?过去也许行,但在“文明的冲突”“全球化”的今天只靠这些还行吗?

  真正的国家认同,归根到底要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没有归属感,就没有凝聚力,就无法抵御来自内外的分裂力量,就“国将不国”。

  制度的认同、价值观的认同不能代替民族文化的认同。否则制度相同、价值观相同的国家早就应该合并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了。美国、加拿大、欧洲诸国、日本等等可以说都认同同样的制度,认同同样的价值观,但仍然各有各的民族文化,各有各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你是你,我是我,并没有合并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欧洲国家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但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土耳其虽然同属北约,却就是挤不进去——归根到底还是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民族文化的形成要靠民族历史的积累沉淀,不可能“人工合成”、“批量生产”、“立竿见影”。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打上历史的烙印,不可避免会象天然矿物一样,有精华,有杂质,有糟粕。

  任何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都是善于认同民族文化精华的民族,善于对祖先和前人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重发扬其光辉的一面,借以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而不是相反。法国人并不因为拿破仑曾对外侵略又兵败滑铁卢而不承认其为法兰西民族英雄;俄国人并不因为彼得大帝用野蛮手段改造了俄国而否认其是俄罗斯的伟人;美国人并不因为华盛顿、杰佛逊等开国元勋一方面宣扬人权自由一方面奴役黑奴而指责其“侵犯人权”、“两面派”,更不因此而影响对其评价和推崇。人家对本民族的伟人照样“为尊者讳”、“隐恶扬善”,并不亚于中国的孔老二。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一定样样“理性”。有些东西就是无理可讲,不需要什么理由。比如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京戏还是交响乐,喜欢体育还是杂技,喜欢龙还是鹰,等等。在这些地方强求“理性”,必是别有用心。

  环顾世界,对自己国家的开国元勋、民族英雄和民族文化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喋喋不休地横加指责的国家好象没几个。几乎所有自立的民族都懂得一个常识:要生存就必须维护民族文化的认同,就必须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就不能否定自己的民族英雄,就不能否定自己的民族文化。糟粕可以承认,可以遗弃,但决不因噎废食,决不专门对自己的祖宗遗产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边挑骨头,更决不“改换门庭”,认别人当祖宗——那就是“亡国”了,还“自立”个什么?

  仔细观察西方国家的舆论和媒体,可以发现一个“潜规则”:容不得其他民族的文化形象跟自己的分庭抗礼,更不用说占上风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东西,再优秀也不能喧宾夺主,独占鳌头,只能纳入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里,占一个不轻不重的位置。姚明的镜头多了,美国就有人不高兴了,不喜欢老看见黄色面孔比美国人还出风头。来一篇有关中国的正面报道,必然很快搭上几篇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或评论。(象中国媒体那样起劲详细及时地报道西方的一切、以至于两地都发生灾害时中国人从中国的新闻中对西方的灾情的了解竟比对中国的灾情了解得还多还详细还及时那种情况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让美国人接受外国的物质产品不难,但要美国人认可外国文化产品就不容易,而要美国人崇拜外国的文化几乎不可能。——美国早就普遍认可了日本的产品,但从没见过美国人普遍崇拜日本的时尚和明星。这不能简单用政治偏见或种族歧视来解释。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人家几乎出于本能要保护对自己文化的心理优势。(人家对保护民族文化自豪感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实在值得中国人学习。)

  日本认同“西方先进文明”,但并没有放弃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且善于贯通东西,各取所需,既保持了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又“崛起”了。可见“文明的认同”与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水火不相容。

  旧中华文化自鸦片战争起就被西方文明打趴下了,得不到中国人的认同了。(不信跟现在的青年一代讲诸子百家、讲孔孟之道、讲《四书》《五经》、讲尊孔忠君、讲“三纲五常”、讲“三从四德”、讲“不孝有三”、讲“尊王攘夷”、讲“华夷之大防”……看他们的认同不认同。)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才是最深刻最致命的民族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文明,靠什么使中国人认同中国?靠什么凝聚中国人?靠认同“西方先进文明”?天真的梦想。“西方先进文明”又不是哪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无“同”可“认”。你想认同人家也得看人家认不认同你。你认他为老子,人家却不认你这个儿子,结果是什么?殖民地——认一个老子是“专用”殖民地,认一堆老子是“公共” 殖民地。还不仅于此呢。硬要“认同”,认谁?谁认?反正都是“外国文明”,外来的货,认谁不一样?谁认不一样?这下为外国当间谍不算叛国罪了:我这是在“认同先进文明”!拿外国“基金会”的钱当内奸也“名正言顺”了:我不过是推广“先进文明”而已。个人如此,小团体如此,中国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省、任何一个市又何尝不能如此?大家都可以直接认自己的“同”,拜自己的“洋爹”,用不着找中央政府当“先进文明”的“二道贩子”:你认美利坚,他认法兰西,我认不列颠,再来一位认大和德意志……你说你认的洋爹最“先进”,他说他认的老子最牛B,不服怎么办?打呗——这下可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正名”了:那不过是“先进文明大比武”、“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而已。打不赢怎么办?“独立”。在“全球化”的今天,你一“独立”,保险立马有人跑来“伸张正义”,保护你的“独立”——外蒙古不就是先例?“认同”了个“先进文明”,跑了,马上有人武装保护,从此中国只能干瞪眼,没辙了。

  美国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这样向美国人民描述中国的:“为什么面积不过中国二十分之一、人口不过中国六分之一的日本居然妄想征服中国?因为尽管历史悠久,如今中国却象猜迷拼图板一样分裂成一堆小块,每个小块都被拥有私人武装的军阀统治。……用现代标准衡量,中国是一块‘国土’,但还不是一个‘民族’(In modern terms, China is a country, but not yet a nation)。”(美军宣教片《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系列之《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失去了民族认同,就不成其为民族,就不成其为国家,而仅仅是一个人人得而欺之的“国土”(或曰乡村)。

  毛泽东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无组织状态”不就是意味着“一盘散沙”吗?一旦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丧失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丧失了民族凝聚力,丧失了国家认同,怎么可能不是一盘散沙?这正是中国在满清灭亡后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状况:国家认同赖以存在的旧民族文化完蛋了,能够凝聚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新民族文化又拿不出来,整个民族精神上彷徨无依,不知所终,人心涣散,“飞鸟各投林”,说分裂就分裂。大家一齐认同“外国先进文明”,结果是全国各地各认各的,彼此打成一团。外来干涉如鱼得水,外蒙古乘机独立,造成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领土丧失。日本遂认定:此乃灭亡中国的天赐良机,遂有了“田中奏折”,有了“九.一八”,有了“七.七”日本的全面侵华。

  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说明了什么?说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何等密切,说明不能用认同“外国先进文明”取代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前车之鉴,痛心疾首,历历在目,中国人难道还嫌不够吗?

  问题就是如此简单尖锐: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旧中华文化毫无招架之功,毫无生命力,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等大问题一筹莫展,已经失掉了中国人对旧中华文化的信心和认同。中国人要么创造出足以应对西方文明挑战的新中华文化,并在这新民族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民族凝聚、新的国家认同,要么只有分裂亡国。

  另一个问题同样非常简单明确:管你是谁,只要你能够带领中国人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建立起新的民族凝聚、锻造出新的国家认同、恢复起中国人的民族自尊、自信、自豪,那你就挽救了中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在中国历史上“数风流人物”,如此人物除了毛泽东还有谁?

  不承认这一点没关系。“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人物的评价也如此。你认为毛泽东不够格,那请举出你认为够格的来,让大家拿来跟毛泽东一条一条比比看:看谁比毛泽东更高明,对挽救民族危亡贡献更大,对创造新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更多,如何建立了一个比毛泽东思想更经得起西方文明挑战的完整而严谨慎密的思想哲学体系,如何比毛泽东更能凝聚中国老百姓,如何比毛泽东更让中国老百姓认同中国,如何比毛泽东更能恢复中国人的民族自尊、自信、自豪,证明不是毛泽东而是你认为够格的人让西方国家对中国从轻蔑转为重视、把中国从一个人人得而欺之的窝囊废变成没人敢再动不动就打上门的核大国 ……只要你举得出真名实姓来,拿得出让中国老百姓心悦诚服的过硬事实来,那就算你有道理,算你为中国挖出了一个救世主,算你功德无量。(如果真那么自信,不妨再勇敢一点,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再立个纪念堂什么的,把你认为胜过毛泽东的英雄好汉们全请进去,跟毛泽东纪念堂并列一起任人膜拜,看哪边香火盛——当然,花钱买“托”不算。)

  如果你举不出胜过毛泽东的人物,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如果你根本举不出任何名字,只知道喋喋不休咒骂毛泽东,那就证明你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如何增加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而是恰恰相反,是借骂毛泽东之机毁灭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惟恐中国不亡。

  污蔑栽赃毛泽东其实包含双重目标:其一是污蔑毛泽东本人,其二是借反毛泽东之机消灭中国全部民族英雄,全部民族文化,彻底破坏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毛泽东都能否定,那中国还有什么民族英雄不能否定?去掉了毛泽东思想,那中国人还有什么足以让中国人在西方文明面前直得起腰的思想武器?砍倒毛泽东这面旗帜,中国人还能靠谁来凝聚自己?(那些拼命用充满肤浅庸俗、支离破碎、漏洞百出、不成体系、毫无严谨深邃的哲学内涵的“理论”取代毛泽东的“精英”对中国人有多大“凝聚力”,相信中国老百姓人人心中有数。)给这些“精英”们算算总帐就知道了:翻遍中国历史,凡是中国人公认的民族英雄,他们没有一个不挑毛病不否定的。别说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等等,连岳飞文天祥等也照样不放过:“岳飞倒下去,秦桧站起来——体现‘人性’。”就这还嫌不够,还要“取消中医”、“废龙”、“质疑四大发明”、“用文明史取代阶级斗争史”……(毛泽东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便被诬蔑为“破坏中国文化”,而在理论上和实际中如此系统地、全面地、彻底地否定中国文化的一切呢?)总之只见否定,不见肯定;只见他们对中国的一切吹毛求疵,从来不见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精华有任何肯定赞扬。依了他们的说教,中国就找不出一个值得自豪的民族英雄,一样值得自豪的文化精华,连端午节、中秋节、汉字、中医等等都不属于自己,甚至连“龙”这种想象中的形象也容不得。他们嘴上不讲,实际一直这么干:凡是有助于加强中国人的国家认同的东西,凡是能加强中国人的凝聚力、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的东西,他们一概扫荡,见一样骂一样。你举毛泽东为例他们要骂,你举其他为例他们照样要骂。只要你举得出来,他们就一定要毁灭掉。与此同时他们却不遗余力美化西方文明,把最黑暗最丑恶的黑奴买卖、殖民地掠夺、杀人越货、毒品贸易等等全部美化为“对外开放”、“先进的文明”、“伟大的发现”。等中国的一切全部都否定光了,西方的罪恶史全美化完了,自然会使中国人泄气地感到中国历史一片黑暗,一无是处,无可认同,不值得留恋,不值得保护,于是心甘情愿让别人来统治宰割。这就叫对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抽象地肯定,具体地否定,表面上赞成,实际上反对”、“能做不能说” 、“软刀子割头不觉死”。

  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干?道理很简单:就是要灭亡中国。他们以“改革”为名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搜刮了数额惊人的国家财富和民脂民膏。但只要中国还存在,就仍然是这些财富真正合法的主人,他们就睡不踏实,就日夜心惊肉跳,就惟恐有被清算的一天。所以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中国干掉。改朝换代还不够,还要让中国分崩离析,不复存在。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不义之财才真正没有了“原主”,他们心里才踏实。这跟强盗杀人越货是一个心理:让你活下来,你或你的后代将来追究怎么办?干脆全杀掉,斩草除根,一劳永逸。所以光换掉中国政府还不够,因为再来个政府仍然是中国政府,仍然是我的赃款的合法主人,就算现在“赦免原罪”了,将来呢?谁知道?还是让中国彻底崩溃、永世不得翻身、再也也不成其为中国最保险。所以他们惟恐中国不分裂,惟恐中国人还能保住自己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惟恐中国人不散伙;所以他们要毁灭对中国人有凝聚力的一切;所以他们要不遗余力污蔑毛泽东和一切中国民族英雄,否定中华文化的一切精华,借此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彻底消灭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以便“中国崩溃”。对这些人来说,国家的存亡、人民的死活算老几?保住自己的赃款私利才是真的。

  陈良宇已经官拜政治局委员、上海市一把手了,却准备了好几本外国护照、大笔外币、随时直飞国外的飞机票。既然随时准备跳船溜号,显然不会把中国的生死存亡当回事。相反,如果中国分裂了,亡国了,那他捞到手的一切就不会得而复失,他也不会象今天那样身败名裂。显然他的利益决定了他巴不得中国赶紧瓦解,巴不得中国早早崩溃。难怪在他把持下的上海,“精英”们搞“去中国化”比中国任何地方都更明目张胆、更肆无忌惮:

  ——“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只在乎国际坐标”(余秋雨揭露)

  ——上海安排中小学生学上海方言。

  ——上海安排中小学生学《圣经》。

  ——上海配合日本要求,修改教科书,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内容课文。

  ——上海倒贴钱为日本运输货物。

  ——上海出现口号:“上海女人是为外国男人而生的”。

  ——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删除毛泽东。

  ……

  这些还不算,最近上海“精英”们又语惊全国,声称:“龙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崇拜它?”——“理由”:“龙在西方形象不好”、“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龙的基本构词中,多与封建专制的帝王相联系”、“龙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残暴”、对龙的崇拜“必然导致对帝王的膜拜”、“对凶残的忍让乃至认同”、“是中华民族集体性格的一大人格缺陷”、所谓龙的祥和的解释“其背后恰恰是龙的专制”、“对一个空洞对象的崇拜,说明我们自己缺乏明确的精神偶像”……

  说“龙”“多与封建专制的帝王相联系”,留不得,那“黄颜色”呢?不也“多与封建专制的帝王相联系”吗?怎么办?把交通信号灯的黄灯全改成黑的?还有故宫、颐和园、十三陵等等呢?全拆光?既然承认“龙不是个现实的对象”,那何以证明“龙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残暴”?——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哪来的“属性”?别说虚拟的“龙”代表什么全凭主观发挥,就是现实存在的东西,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也完全可以引起不同的联想。即使本来是某种意思,照样可以“事在人为”改变成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意思。当年英国军队前往讨伐闹独立的美国人时高唱《扬基.杜德尔》(Yangkee Doodle's),意思是消遣美国人,很有些“美国佬,乡巴佬”的意思。想不到被美国人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而逃。美国人一边追击一边反过来大唱《扬基.杜德尔》,那意思就是“瞧我们这些乡巴佬,怎么样啊?”结果这首英国人用来嘲笑美国人的歌曲一字不动就变成了一首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爱国歌曲。同样的东西,含义可以完全不同——“小姐”、“精英”这些词现在的含义不也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吗?

  再看看这些新闻报道标题:“美国人反对‘中国龙’ 改名”、“现在中国人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德国:中国龙美丽强壮没攻击性”、“中国要弃龙?德国人认为:脑子进水了”、“法国:提到‘龙’首先想到中国”……可见至少并非所有外国人一见龙就会“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也就是说,上海“精英”们闹着“废龙”仅仅是为了“某些外国人”“可能”会“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就为了“某些外国人”“可能”的不愉快,就要“悍然”放弃中国龙这个民族文化的形象,真亏这些“精英”说得出口!真是不折不扣“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只在乎国际坐标”。

  上个世纪初北大“精英”胡适语出惊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看来上海“精英”们不甘示弱,决心不让北大“精英”专美于前,憋了近一个世纪总算迎头赶上,来了一句同样响亮的口号:“任何外国人可能的不愉快都比中国龙的生存更重要”——当年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如今上海“精英”技高一筹,又添了一条:“灭中华之文化,结与国之欢心”,后来居上,青出于兰。

  “去中国化”,用认同“外国先进文明”取代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下一步呢?公然鼓吹国家分裂。请看上海“精英”朱学勤最近的叫嚣:

  “邓小平解决香港回归提出‘一国两制’,但就大陆本身言,却是‘一制三国’:沿海中国、内陆中国和边疆中国。社会转型无论是初次、再次,或者还有第三次,这‘三国演义’都是渐次递进,从一个沿海‘大外滩’扩及至内陆中国、边疆中国。”(朱学勤:“鲁迅的思想短板”《南方周末》2006-12-14)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自李登辉提出要把中国大陆大卸七块以来,这似乎还是头一次见有人如此肆无忌惮地公开鼓吹中国分裂,美其名曰“一制三国”,而且连名字都起好了:“沿海中国”、“内陆中国”和“边疆中国”。“理论根据”呢?就是那个认同“外国先进文明”:

  ——“一部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既是统治和反抗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我认为,也恰恰是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共同创造了我们沿海文明地带的历史。”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它的文明发展是一个呈梯度推进的状态,总是东部和沿海先进入文明,然后逐渐影响到中部,中部影响到西部”。

  看清楚了吧?用认同“外国先进文明”取代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已经开始“收获”了。根据“先进文明程度”一下子就把中国一分为三,而且还排出了等级:“我们沿海文明地带”、“内陆中国”和“边疆中国”。

  这顺便就解释了一个现象: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在不同程度上讨厌上海人,以至于有人说:在中国喜欢上海人的只有上海人和外国人。其实跟上海人接触多了就知道,普通上海人跟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有好也有坏,不能一概而论。既然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不喜欢上海人呢?仔细分析归纳可以发现,人们对上海人最大的不满往往是因为觉得他们瞧不起其他地区的中国人,动不动称之为“阿乡”、“乡下人”,而在洋人面前又自卑得要命,甚至说“上海女人是为外国男人生的”。这当然会让许多中国人愤愤不平了。这不能怪普通上海老百姓,真正作祟的是上海“精英”朱学勤代表的那个“我们沿海文明地带”论。说穿了就是只认同西方文明,不认同中华文明。在上海“精英”只承认西方世界有文明,不承认中国有文明。西方文明先登陆上海,再由上海“精英”倒爷们传遍全国。也就是说,先进文明全在西方,上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西方差了一节,但比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又高一等。根据这个“先进文明等级表”,上海人在外国人面前就应该卑恭屈膝,因为“文明”低了一等,对外国人奴颜婢膝是理所当然的。上海人对其他中国人就应该鄙夷不屑,因为“文明”高了一头。中国其他地区跟上海比都是“野蛮落后地区”,都算乡下,那么那里来的中国人当然是“阿乡”、“乡巴佬”。(朱学勤为此连鲁迅也不放过,硬说鲁迅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始终不离开沿海中国,就在‘大外滩里’守一个小孤岛———租界‘且介亭’,这就守住或开辟了沿海中国里的内陆中国”,全然不顾鲁迅早在北京就已经写出了不朽著作。)正是朱学勤这类上海“精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了上海社会,才使一些上海人习惯性轻视其他地区中国人为“阿乡”、“乡巴佬”,视外国人为活祖宗。这实际是“文明的冲突”,是用西方文明歧视中华文明的一种表现。而中国人普遍对上海人的反感不应该看成是地域歧视,而应该视之为一种对中华文明本能的保护和自卫。

  在陈良宇垮台前,朱学勤念念不忘的是“上海进中央的干部,文明程度还多一点,更知道国际大事,知道跟国际接轨是怎么一回事。”“……在这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地方干部进北京’的历史过程中,上海的干部占的比例多一点,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但陈良宇垮台后他调子马上变了,公然鼓吹“一制三国”、主张中国分裂了。不管是主张“上海干部进中央”还是主张“一制三国”,其“理论根据”都是那个“先进文明认同论”。加上朱学勤早就宣布过,要“淘清五四以来的‘丘九’惯性:能打能砸就是革命,能抢能分才是公平。”由此可见用认同“先进文明”取代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实际含义究竟是什么。

  当中国的“精英”们肆无忌惮“去中国化”、用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来毁灭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时,当“精英”们公然鼓吹国家分裂、明目张胆摧残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时,靠谁才能振奋中国人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国老百姓,保护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使中国免于滑向四分五裂?

  当今之世,舍毛泽东其谁也!

  掌握了“话语权”的“主流精英”们几十年来不仅一直无孔不入全力诋毁毛泽东,而且费尽心机封锁毛泽东,只要可能,就决不让“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几个简单的字在任何地方出现。显然是希望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彻底忘掉这几个字。这是不折不扣的活人怕死人,有权有势的“精英”对一个一无所有的灵魂胆战心惊。

  这说明了什么?

  一个幽灵,毛泽东的幽灵,在中国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中国大地上的一切“强势群体”:贪官、奸商、买办等形形色色的“精英”,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质疑窃国大盗的人不被当政的“精英”骂为“毛分子”呢?又有哪一个“精英”不拿“毛分子”这个罪名去攻击自己的对手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结论:毛泽东仍然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攻击毛泽东的小丑“精英”们前前后后有多少?数不过来。但历史记得住其中几个?0。

  谁的生命力更强?中国要生存,要凝聚中国人,要保护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不靠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毛泽东靠谁?靠那些0?

  所以说,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标签:中国   认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