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海纳百川盼开放的毛泽东同志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

推荐信息

蔡德成 姜元杰 陈秋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院办

 XuanChi_Ll('Ll','21676');    


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已经走过了31年。那么,在1978年之前的29年岁月中,共和国是否就完全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中呢?在下列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之前,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已经有了一些开放的思想和举动,只是当时的冷战世界,没有给老人家提供实施开放的条件。然而,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应该说已经打开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已经预示着中国将走进世界,奠定了中国后来全面开放的基础。

早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便提出:“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让我们打开毛泽东的思想宝库,客观地回顾他对中国开放问题的立场和思想,实事求是的研究毛泽东的开放意识,挖掘毛泽东开放思想的珍贵遗产,探索我国开放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毛泽东是我国开放思想的倡导者

1925年,年仅32岁的毛泽东写了一首《沁园春•长沙》,在这首壮志凌云的诗篇中有一句著名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从中不难领略这位伟人的广阔胸襟。从诗词开头的“独立寒秋”的“独”字,不难推测,“谁主沉浮”的“谁”应该就是指毛泽东自己。一位年轻时即胸怀英雄大志,而立之后即想主宰大地沉浮的一代豪杰,岂能不具备广阔无垠的开放胸襟!事实上也是如此:毛泽东的心胸比天高、比地厚、更比海洋深!

天生便具有开放胸襟的毛泽东,其开放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的时期,他是新中国领导人中开放思想较活跃者,也是开放思想的倡导者。

1934年,毛泽东带领着共产党人进行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土地革命。那时人们主要面对的是土地和农业生产。也就是在那样一个大多数人还不懂得什么是外贸的时代,毛泽东就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有关对外开放的思想,他提出:“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食粮和钨矿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这些在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才成为大众普遍理解的国际经济交流术语,在毛泽东的1934年的讲话中就已被如此熟练的使用,就已经把这些开放条款纳入早期的经济活动之中,是值得敬佩和赞赏的。1936初冬,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论中国革命与世界事务时说:“当中国真正获得独立时,那么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以前更多的机会。四亿五千万人民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情,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巨大的潜在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的文化的水准。”这是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他已经明确提出了我们后来才提出的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理论,是先见,更是高见,引领了我们几十年,现在这些思想也一点都不落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外开放思想理论。这一时期,毛泽东既多次论述了革命根据地的对外开放,也对未来的新中国如何对外开放做了大胆而又合理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主张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要虚心学习国外的各种经验。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管美国人的也好,英国人的也好,日本人的也好,我们用得着的我们就得跟着学”,“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美英日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敌人,是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方面,几乎是势不两立的东西方不同阵线上的国度,毛泽东都说凡是有用的我们都要学习,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虚怀若谷,而是有容乃大的大家风范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非凡气度。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重申“要善于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他再次强调:“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上述论述体现的毛泽东的全方位开放的思想,这个对资本主义开放的思想,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早提出来的,这种思想,在过了二十多年后的改革开放初期,还有很多人转不过弯来,还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该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还认为那是遵守毛泽东原则的呢。岂不知毛泽东早在当的八大就提出了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了。而在“向外国人学习什么”问题上,毛泽东非常肯定地回答:“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明确了全方位开放的基调。可见,毛泽东的开放思想产生的特早,开放的要求特强烈,是一位敞开胸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图为1959年,毛泽东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即便是对经济上较为落后的亚非拉国家,毛泽东也是敞开了开放的大门。1959年,共和国成立十年的时候,他与亚非拉青年朋友在一起,显示出世界人民领袖的为人风范。从这张照片上看,他在亚非拉青年朋友中间,与不同肤色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融洽、那样的自然。此时的毛泽东,才真正找到了雄霸世界的感觉,从毛泽东的政治气质上说,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而且是世界人民的领袖。因为在苏联“变修”以后,作为国际共产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阵营的领袖,显然就移到了中国,转移到毛泽东的头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不会搞封闭,起码不会反对开放,只是在开放方向、开放程度等问题上会有着他自己的界定而已。作为一个政治胸怀博大的人民领袖,作为一名年轻时代就立下“主苍茫大地沉浮”宏愿的伟人,绝不可能是一个封闭之人,不可能闭关锁国。毛泽东的一生,是广交朋友的一生,是能够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的有着无比容量的伟人,他成功地把自己的朋友的界限划到了敌人的脚下,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苏联“变修”之后,我国暂时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毛泽东

用其长远的眼光精心部署:暂缓解放香港,暂不解放台湾,为的是给大陆留下几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以便于与外界联系和了解世界,并最终打开了美、英、日等意识形态与我国截然相反的国家的大门。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美国对我国采取敌视态度,积极援助蒋介石打内战,并在国内推行麦卡锡主义,致使毛泽东的对外思想无法进一步实践。为了打开我国暂时处于孤立的国际局面,毛泽东在建国后依旧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秉承其开放、合作的思想和态度,在实践上做出了许多“破冰”式的大胆尝试。只是由于冷战的客观国际原因,他的一些美好构想并未得到实施。

二、毛泽东是我国开放理论的奠基人

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言行,不难发现,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一直竭力主张与外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主权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发展经济关系。这一思想从20世纪初形成萌芽到70年代与诸多国家建交、进行贸易往来都始终不渝,从未改变过。也正是有了毛泽东之前奠定的基础,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给我国带来的辉煌。

由于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是在冷战时期度过的,开放的格局不可能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不光中国,就是西方世界也是矛盾重重,勾心斗角。所以,作为新中国领袖的毛泽东,不得不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付冷战形势下的备战备荒上,并未系统的阐释过对外开放的理论,但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思想中,却处处可见主张国家要对外开放的思想萌芽和基本理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的开放思想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于未来,既继承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开放的理论和时间奠定了基础。

标签:毛泽东   开放   思想   国家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