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观楼市
冷眼观楼市
鸟有巢、兽有穴,人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屋,居者有其室一直是和谐社会的目标,自己已经与社会不和谐好多年了,于己于人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更何况买房即爱国,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扩大内学的号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理由落后下去了。于是决定到处看看房子,钱自然是不够的,不过无妨,可以预支后半生啊,先潇洒走一回再说吧。为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中国金融业做点微薄的贡献,好让诸学完了西方先进经验的银行不辜负屁民的好意,在世界金融丛林里,大杀四方,为国争光。至于房奴的名声,无所谓,反正都是屁了,还管他那么多?况且怎么说也是国家的奴,为教育事业做奴,至少还没沦为洋人面前的狗奴,至少无愧于祖宗。
说起要买房,还是先谈谈为什么之前这么多年没有买房。其实要说自己还是遇到过很好的机会的,可惜每次都是差那么点点。2002年,学校把公房卖给个人,一套60—70平米的房子,只需一万五至两万即可买到。可惜条件是已婚人士,而我刚刚毕业,还是一废铁王老五,自然无缘了。2004年学校又建了一批大房子,不仅价格低于市场价,对副教授、教授、处级干部还有7-10万买房补贴,可是要论资排序,我自然排不上号,更没有补贴,又没有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新房买不成了 那就买 教授、处长们的二手房吧,可是一转眼人家一两万的房子就翻成了六七万,只能忍忍吧。 后来 教授处长们又是什么买车补贴之类的猛发人民币,人才和老爷们不仅近乎免费的拥有了两套房,还开上了香车,不得不感慨国家队人才的重视程度。看来还是要向人才迈进啊,随便又一耽搁吧,这原来六七万的旧房子的价格都飙到十万了。不买房吧,现在房子的租金和房价一样的飙升,学校的过渡房的租金一年一翻倍,三年内的房租尚可接受,过了三年基本上就住不起了。私人的房子租金一个月也不少,交完房租水电物业剩下的钱基本上只够吃饭、穿衣了,幸好俺不抽烟,每个月还能攒个烟钱。学校的二手房虽破,但价钱直逼新房,而且你爱买不买,人家买房子的钱靠租金早就赚钱来了,现在就是个小摇钱树,人家乐得收租金,没理由降价卖房的。通过二次分配及调整工资结构拉大“精英”与平民的差距可能还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而住房政策的出台一下子就给二者划了一道鸿沟。
比较来,比较去,买房可能是最划算的选择了。跑了不少售楼处,发现适合咱老百姓住的房子房价比我们国家的GDP更坚挺。要买房不但要爱一把国,还要顺带爱十来年银行才行,估计还得饿上几年肚子。思来想后,算了,知足长乐,咱就不用时间换空间啦,等个若干年再爱国吧。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身体更自由了。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人可以比鸟飞的更远,比兽跑的更快。鸟儿累了,有枝可依,野兽累了,有洞可回。人要是没钱了,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连找个厕所都困难。因此人的精神是万万不敢太自由的,当代大部分中国人为了两件事活着,一个是房子,保证我们可以比较体面地活着,另一个是墓穴,保证我们可以比较体面地死去。没钱的要小房,有钱的不但要买豪宅,还要变着法子去享受生活。没钱的死了算了,水里、火里、土里随便就安置了,有钱的还要看风水,寻龙穴,以利子孙万代,甚至不惜动用手中钱、权之力巧取毫夺,挖山毁田造豪穴。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为此而耗尽一生的话,即使这个国家能够给后世留下无数个了圆明园,留下无数个豪华的东陵,这个民族也绝不会腾飞,历史给我们的答案是这个国家离亡国不远了。能够享受这笔遗产的人是只能是地球村的强盗、豪徒,因此这不仅仅是人民的悲哀,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悲哀。一个伟大的民族他的意义在于他思想上的贡献,《孙子兵法》、《九章算术》、《梦溪笔谈》、《水经注》、《本草纲目》等自然、人文著作的价值远胜于阿房、未央。被名利、生计绳索束缚下的浮躁的国人不知道还能不能像古人那样再次在精神上走到世界的前列,现实不太乐观,能够视金钱如粪土,虚名如浮云的人安心能够安心钻研的人已经不多了。
关于房价的问题,这么长时间也看了不少的言论。大致分成两派,一派站在开发商的角度说房价很合理,想买要趁早。另一派站在平民的立场,成经济、政治的因素判断已到拐点,不但要降,还会持续下降。其实仔细想一想,不管是房地产奸商的言论还是自认代言民生的自由派都是的言论都不足作为参考。关键在于自己对国家对政府的信心。因为不管市场情况如何,也不管外界言论如何,决定房价的表面上是房地产商实际上是政府。看看近十年房价的变迁,哪一次大的波动不是因为政策先出台呢?只要政府不出台强力措施,即使是房子建造过剩,房价仍然将不下来,即使降下来恐怕也是相对于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不是相对于广大老百姓收入的下降。况且现在的社会,对大多数的年轻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恐怕连婚都结不成,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耗得起时间等到房价真正下到买得起的地步呢?
其实想让普通房降价并不难,只要国家建造大量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廉租房,房价就会回归自然,然后再把廉租房作经济适用房以一定的条件投入市场,住房问题或许就能解决的很好。在看房的过程中欣喜的看到一处已经开始建经济适用房了,希望建得不要像茅老建议的那样,否则青年们即使买完这样的房子怕是照样娶不来媳妇。不过经济适用房建造的数量比起开发商要新建的商业楼盘数量上要少多了。近日也看了本市日报上经济适用房的条件,遗憾的是一点都没能嗅出点科学发展观里“以人为本”的味道。
关于房价的问题,我感觉开发商们非常聪明,很懂得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商场比战场还锻炼人啊。花费少量的精力去与自由派们打嘴官司,论战房价不能降的理由。主要的精力用在与真正掌握房价的政府沟通,即使要建经济适用房,照样也能分得一杯羹。完全跟着开发商的言论走肯定会掉入人家的陷阱,完全跟着房产斗士的言论走,也未必能如愿,因为斗士们的言论是无法改变政府决策的。我们表示尊敬斗士们的同时,依然不能把他们的话作为是否购房的依据,只有每个人都愿意跟斗士们发出同样的声音,或许还能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或不敢发出声音,或声音不能统一的话,还是用自己的小脑袋瓜多揣测政府思路,来进行是否买房的决策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