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我很喜欢奥巴马这个“对手”
实话实说:我很喜欢奥巴马这样的“聪明对手”!
有关中美近期的尖锐对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看起来都是很闹心的,中国人感觉受了很大的委屈,美国人其实也没有得到太多快感,按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中国人以往对美国的情感,大多数人都认为不该出现如此不和谐的局面,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从奥巴马上台以后,我就对奥巴马的全球外交,尤其是对中国的外交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现在的一切进展基本如我所料,我这样说并非我自吹自擂炫耀什么,实事就是这样发展的(大家可以查查我的系列战略文章),我不敢对中国领导人的想法作什么推测,我自己倒是蛮欣赏奥巴马的智慧的,我很喜欢把这样的领导人当作“好对手”,我不是国家领导人,没有资格跟他作台面上的对手,但是,作为“心目中的对手”我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该怎么同中国打交道?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当然可以用自己的立场去设想美国人该怎么同我相处,但是,美国人愿不愿意和谐地接受我们就不一定了,坦率地讲,如果我是美国领导人,我肯定不会按中国人的思维办事,为什么呢?因为我要继续当下去。作为中国领导人如何对美国外交作出预案,就要站到对手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才知道对手未来将要出什么牌,否则,总是会措手不及。
美国是一个强权国家,是一个独霸世界已久的超级大国,不管是什么党派的领导人当国家总统,他最优先要做的肯定是要保住“独霸地位”,否则,他的位子就不可能保得住,即使他在行使霸权过程中遇到阻力和抵抗,也只是一种挫折,如果他主动放弃的话,那美国人所经受的心理衰落将远远大于其经济衰落带来的痛苦,从长久的历史来看,美国迟早当然是要衰落的,这是肯定的,但衰落绝对不可能是主动的,也就是说美国必定要经过几十年的痛苦挣扎后才步入真正的下坡路,在挣扎过程中让美国人慢慢现实起来,奥巴马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美国总统,他的任务比前任大得多,他的行为也必将与众不同。
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强硬?客观地讲,奥巴马的强硬来源于两种决定性因素:一是美国对中国的正面承认,只有承认中国危及了他的地位,他才会不惜一切地遏制中国;二是因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妥协政策造成的后果,中国对美国外交的失误不是几件事就可以说明的,对美外交原则性的让步太多在美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长期利用的“冤大头”,这种“冤大头”形象让美国外交人士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打压是最好的策略,因为每次打压都以成功而结束,美国人打压中国用的惯技是什么呢?我把它比作“半山打压法”,什么意思呢?美国人先站在山顶上对山脚下的中国人说:中国朋友,给我送点补给品上来吧,中国人回答:“这不行,太高了,你下来拿吧“,美国人于是退一步说:“好了,我下到关山腰,你送到半山腰吧”,中国人感觉也行,人家退了一半的步子,只走一半的路了就行了,于是就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中美两国这三十年来一直都是在用这个谈判方法保持“和平共处”的,奥巴马不过是沿用美国的套路,只不过清醒过来的中国人这次不想干了,所以,抵触情绪就强烈了,但是,抵触归抵触,结果怎么样,估计不会有大的改变,除非中国外交愿意重新洗牌、重新定位。
如果有些朋友对我过去的文章不熟悉,可以到网上找找看,否则,可能认为我在放马后炮,我这个人与一般的人不同,我一定不会在事后再放炮,即使放错了炮,我也要在前面放,放错了我再承认,我对奥巴马的判断不是一般的准确,而是相当的准,今天,我又再次向政府提出建议:要善待我们的朋友,否则,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一个朋友,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有钱了,也出了不少钱援助一些国家,但是,“脚踩两只船”的摇摆外交会将现在的敌人变成死敌,会将现在的朋友变成敌人,两边不讨好是中国未来面对美国时最脆弱的一个环节,我不担心中国人口袋掏不出钱来,我担心的是有朝一日,人家望着我们的“善意”也退避三舍,生怕一碰中国就惹火烧身,这次的气候会议,中国就被孤立了一回,奥巴马在世界范围内分化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周边国家是他的第一步,非洲国家是他的第二步,中北美国家将是他的最后一步。中美对决,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两股力量的对决,中国到底准备在世界充当什么角色,有没有自己的阵营?如果没有,就得尽早将自己的战略清晰化,什么不结盟的思想早已经过时了,除非你打算不跟美国顶嘴了。
中国要想真正打好与奥巴马的“对手战”,至少要作好以下准备:
第一,在同美国直接对抗时,必须一硬到底,半步也不能让,正面碰撞必须要出火花,通过碰撞出的火花来考验中美两国人民的意志和耐力,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准备,只有正面碰撞出效果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才能慢慢展现出自己的轮廓,也只有正面碰撞出效果,才有下一步同美国平等谈判的勇气和底气,才能让世界其它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决心,中美两国人民的意志力和耐力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也不取决于军事实力,而是取于两国人民的国家感情和民族自尊,这一点,我们暂时比美国有优势,政府当前要善于利用好仅存的一点优势,如果中国人的意志力全被磨平了,到时中国会更加被动。
第二,在同欧盟、日本等美国的同盟打交道时要适当保持灵活性。日本、欧盟对我们都不友好,为什么要对欧、日灵活呢?基于两点考虑:第一点是欧、日与美国都是有分歧的朋友,利用他们的分歧中国才有与美国对抗的退路,利用分歧,美、日、欧才不会铁板一块,资本主义的“利益优先思维”注定了美、欧、日分歧的长期存在性,这也就有了我们的长期可利用性。第二点是基于中国的力量不足以与西方世界全面对抗,中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民族一百年以后也不可能同一个大的阵营全面对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只可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对抗,当局面改观以后,中国人往往选择和谐相处,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将国力耗在无谓的对抗上。灵活性怎么掌握,如何保持是一个大的学问,但是要把握一个标准: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可适当吃点亏,尤其是与欧盟的交道必须要看到欧盟具有“多国性”,这里面的文章应当是中国人最善于利用的。
第三,对待俄罗斯这个似敌似友的邻居一定要战略性结盟。中俄两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互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现在已经由政府扩展到民间各个领域,这样的情况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是不利的,尽管我们也不想让俄罗斯再度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战略性抬举他是可取之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实事:无论怎么抬举他,俄罗斯已经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了,俄罗斯的衰落在一百年内是不可逆转的。中国不想做超级大国,抬一个假想的“超级大国”短期内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政治上、军事上俄罗斯唱大戏,我们演配角,经济上我们唱大戏,他演配角。也许有人认为,俄罗斯不一定愿意跟中国重新构建互信关系,也许有人认为他更愿意跟印度结盟来制衡中国,其实这不完全正确,俄罗斯人从来都没有放弃“复兴”的愿望,重来都没有放弃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欲望,印度人无法帮助其实现自己的大国地位,印度人的合作是建立在虚弱的军售意义上的合作,中国有条件在东西伯利亚和整个中亚地区开展有效的影响,如果中俄两国互不信任,那么中亚地区将会变成一个新的“战场”,对中俄两国都是不利的,只有两国摒弃前嫌,中亚才能和平安宁,“上海合作组织”才能得已生存,否则,不出十年,这个组织将自行解体,中亚将落入美国手中。战略性结盟不要以“喜不喜欢对方”作为标准,而是要以双方利益为标准。
第四,中国不要抛弃真正的朋友。近二十年来,中国实际上慢慢在失去真正的朋友,朝鲜、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等等这些对中国战略意义十分巨大的邻居越来越倾向于脱离中国,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源于中国左右逢圆的外交政策,我不想把问题说得太直,实际上,我们在用我们的敌人伤害我们的朋友,最后都成了我们潜在的敌人,中国要不要改变世界秩序呢?当然要,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在不抛弃朋友的前提下搞外交新拓展,也就是说我们最优先拓展的外交应当是与铁哥朋友无关的阵地,我们同印度搞军演,正面效果没有一点,却得罪了巴基斯坦,同韩国搞联合演习没有任何用处,却得罪了朝鲜,这都是两面不讨好的事情,做得非常的不明智,我们有些人因为不喜欢毛泽东思想进而对尼共毛表现得不理不睬,进而在与印度的较量中再次输了一回合,中国的传统朋友很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失去,如果中国用倒向西方的方式继续走下去,结果是:既得不到西方接受,又失去了可靠朋友。
奥巴马也就是一个美国的总统,虽然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冷静地想想,这个对手很好,很能激起我们的斗志,中国要想真正强大,就要敢于、善于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中央政府不要只依靠外交部的那几个人,也不要只依靠那些所谓的“超级智库”,把眼光放下,多看看民间人士在想什么,多听听民间人士在说什么,对你们的决策有百利而无一害,尊重民智,国家才以希望。
中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