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亟需解决的几大理论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亟需解决的几大理论问题
孙寿慧
1如何使得施行民主与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统一?
解放后,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特别是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
以文化大革命为代表的这些政治运动的产生,根本原因都在为了保证党和无产阶级的执政地位。然而,由于没有民主,一个人决定一切,使得这些政治运动或走向扩大化,或走向实质性的路线错误,给党和国家及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至今伤痛还未痊愈。
改革开放后,党致力于民主法制建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废除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改善选举制度、实行村民自治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根本性努力,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艰难深重,事关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一着不慎,就会全盘皆输,苏联等就是教训,所以至今政治改革还是在打擦边球,远远没有实质性的作为。
从宏观的上层的大局来看,政治改革已经较大的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距离了,所以经济腐败,从而政治腐败越来越严重,经济方面由什么样的“政治人”来领导已成为一个再也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了。从具体的下层的人民要求来看,一些地方的基层方面在政治改革上已经做出了不少实践性尝试。村委会搞“海选”,搞组合竞选;乡镇长搞直选等。但是,在基层选举改革中,群众实践与地方官僚及政治上层的倒退并行。群众直接选举,所选出的不一定是党员,所以不少地方的党政权力层又大搞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乡镇长和乡镇书记“一肩挑”,走向了政治上的倒退。这个进步的实践与集权的倒退并行的斗争矛盾,其实质就是没有解决施行民主与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相统一的根本的政治问题。党政分开后来不提了,也是这个原因。
然而,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解决领导人由人民来决定这个问题,中国的问题就都解决不了。反腐败,为什么越反越腐?不是党纪国法不够多不够严,而就是没有解决执行党纪国法的人的问题,即什么样政治性质和思想性质的人当官的问题。“大民主”是专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决不是真正的民主形式,依靠它来反腐败和保证官员的高素质高品质,也必将走向南辕北辙的地步,搞乱国家和社会;搞多党执政,就能有益于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等底层劳动者的利益吗,就能保证不被西方帝国主义利用吗?至今,也没有哪一位高唱多党执政的高人能拿出一份关于多党执政必然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公平公正和国家安全的阐述报告!撇开党派、主义的不同,只要是热爱中华民族、为着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捍卫国家安全的有良心和正义的人,我想,一切政治主张都应该从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出发去研究,切勿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鼓动而忘记去深入的多方面的思考。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迅速解决腐败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由人民来决定官员和监督官员的问题,而这就要解决施行民主与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能不能找到解决之道,解开这个束缚中国政治改革、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大结?我想,应该能的;希望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者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这是个最务实的政治任务。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7ada5bdfc7f3c013495403d0.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a58a1f4c600f0afad72afc12.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14dda10f9dfa28eeab645713.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3d8287028eac770c4bfb511d.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615cbc38f3559cc1d562251f.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c3c3ce13cd52da20dd540118.html)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3ebd3ec73a3a2bdfd1006019.html)
2在落后的历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应当建立起怎样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并且使其居于主导地位?
我们原来的那种经济生产劳动体制,不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水平,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改革,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了。但是,怎样改革,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公有制占主体。然而,这个主体的固定资产的比例界限是多少,生产总值的比例界限是多少,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时至今日,国营企业许多都被卖光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半壁江山,而且如此下去必将还扩大面积。尽管我们无法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讨的那种纯粹的社会主义,但是,既然它姓“社”,那么,以公有制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必须的。如果私有制及其经济将公有制都淹没了,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呢?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加紧这方面的研究,搞清在我们这样落后的历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建立怎样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并使其居于主导地位。
涉及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宏观调控及国家安全方面最基本的命脉性的生产资料,如土地、矿产、铁路、通讯、钢铁等等,要绝对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是明确的。
一般的国有企业。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都被简单地一卖而光。原有的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乃至亏损等,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对于其中许多企业来说,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不是由广大职工决定的,因而广大职工不能够真正作为主人公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试想,如果我们废除党委政府的任命制,让领导者由职工决定,而企业仍保持原公有制的性质,是不是一条改革的路子?对于有些国有企业,可否实行基于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职工均等收益权的形式直接交给职工,人事和经营全由职工自行决定而政府不再管理,职工自负盈亏,政府只对生产资料享有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是不是一条路子?如果我们从改变企业领导者的产生源的角度来思考建设公有制企业的话,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或许,这将是我国将来改革既有国有企业和发展新的国有企业的思路。当前,不少农村集体经济搞得好而未散,原因就在于领导者的产生这儿,它应该能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认识。
如何发展新的公有制?我们还应当大力发展生产资料所有者是社会大众的公有制形式。比如,引导和支持基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股份制经济实体,引导和支持建立行业性的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等等。
发展动态性的公有制形式。大型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向社会出售股份,使得企业的资产具有社会大众公有的性质,这也是实现财富向社会重新分配的一种方式。这种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政府应当于此有积极的作为,比如引导和支持企业向普通民众出售股份。我认为,政府应该让国有企业,尤其是钢铁、通讯等事关国计民生命脉的企业,积极向普通民众发售股份。这种动态的公有制,有利于实现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体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击力。
我认为,公有制的资金及其产值在国家和社会的全部企业资金及产值中占有的比例,就是衡量我们的“社会主义度”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占有比例越高,“社会主义度”就越大。如果它达到50%以上,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了。
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因集体生产劳动和人身控制的消除,它已经不能作为决定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了,尽管它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有根本的意义。
对于经济问题,本人没有太多的研究,只能略谈看法。
我认为,当代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于此作出贡献,为保证我们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提供经济方面的正确准当的思路。
3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改革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农村土地改革,是否到此为止?显然不是的。不少地方在摸索新的改革,有的是下面搞的,有的是上面官方的实验。比如什么“土地银行”,土地的集体出租,以土地换股份的工业化使用,等等。但是,像土地换股份之类,都面临法律上的许多问题,一旦企业破产,利益被损害的还是农民;而且由于政治的腐败,农民往往是被动的或者处于被强迫的地位,这种过程中农民永远是受害者,南方有这样改革的地方已经暴露了这样的问题。再说,这些改革即使没有法律难题,也不具备普遍推行的意义,因而对于全国的农村来说,还没有真正的新的土地改革。
现有的家庭经营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土地的最大可能的亩产量问题,并为社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者,对于农业本身来说,不但不能够继续提高生产力,而且是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最近几年,各地纷纷设立工业园区等,大肆向农民非法圈地,农民的权益遭到严重侵犯。从保护农民权益出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呼声也不断发出。但是,仅从保护农民权益这一狭隘的视角观察,去认识问题,从这一单一的出发点出发去设计思路,恐怕也难以定出良策。
这几年之所以出现“圈地运动”等现象,就是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在现有制度下农村发展生产力的空间已很小了,在农村方面已“无事可做了”,经济工作中心这就完全转移到城市的发展、城镇的建设、工业的发展上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始终薄弱,腐败横行,这就使得非法的“圈地运动”得以兴起。对此,农民或者忍气吞声,或者以鲜血和生命相抗。这些是大背景;要从这个背景出发,研究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必须是为着三个目的:
一是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通过改变土地制度,使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释放了自身蕴有的生产力而使生产力发展相对停滞的状态得到改变,使农村生产力在新的制度中得到再次发展。使它成为中国农村的第二次大改革,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二是为了使农村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这个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能使农村的发展变化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有利于让社会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再推动农村的发展变化。
三是有利于政治等的建设。这个制度的改革要能够有利于使农民摆脱腐败等不良政治的压制和束缚,有利于促进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
(http://hi.baidu.com/%BB%B4%B0%B2%B6%AC%B9%E2/blog/item/745b28f55bf50d27bc3109e4.html)
我认为,是否可以实行土地的所有权国有、经营权私有?农民有权租售经营权,这样,将有利于土地向农业能手集中,有利于农民的自由发展,从而再一次释放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社会进步。
目前的农村土地政策不进一步改革,将严重阻碍农村和农业、农民的发展,严重阻碍整个社会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同步,形成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相互障碍的壁垒。土地制度不继续改革,三农矛盾就不会得到消除。当前中国的许多矛盾,其实都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的深化改革得到消除或间接得到消除,所以,研究土地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尤为紧迫和重要。
农村土地到底要不要深化改革,向什么方向发展,要深入研究,不要被一部农村土地承包法给限制住。
4社会成员个体人的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社会,是不是只要夺取政权者把所设想的某种政治经济制度往整个社会一套就行了?它需不需要有这个社会的成员个体的历史发展水平作为人方面的内在基础和支撑?
假设说,我们推翻了一个奴隶制政权,是不是就可以在这个社会身上套上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假设说,我们推翻了一个封建制政权,是不是就可以在这个社会身上套上一个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如果完全弄清楚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变质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试想,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什么没有普遍地起来捍卫原有的社会化主义政权?
多少年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几乎一直研究的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社会形态变化规律问题,都是宏观的问题,而缺少对个体人的研究。个体人的心理发展、思想发展、道德发展、认知发展,等等,有没有一定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它们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发展有没有因果关系?一定的社会制度需不需要以一定的历史发展水平的社会个体人作为基础?比如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不是以在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体人作为基础和支撑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于社会成员个体人的自身内在发展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和意义,这种发展是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个体人的基础和支撑?
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直接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的社会主义制度用上,还是根据社会成员个体人的历史发展水平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出对历史的一定的让步和妥协;还是就不能搞社会主义?
我们忽视了个体人的历史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从片面的角度研究问题,必然难以拿出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理论上也就处处发窘,难以招架。
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填补这一理论空白,这也是中国改革实践所提出的根本性课题。比如说,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够弄清农村土地改革对于农民个体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指明方向。
5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靠什么才能产生凝聚力,抵抗住西方的进攻?
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不管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剥削的目标。要从这个角度去研究,研究中国该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该走社会主义道路,换句话说,就是中国该走资产阶级执政的道路,还是该走共产党执政的道路。
在国际资本主义世界面前,无论是解放前还是今天,中国的资产阶级一直是弱小的。从总体上说,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它的对外的软弱性、自私性、不团结性,如果资产阶级执政,其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使中华民族保持政治经济的独立、中国人民不作西方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执政,能不能使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抵抗住西方列强的进攻,从而在这种抵抗中获得自主和独立,发展自己,赶上资本主义列强?
什么性质的政党才能使中国产生凝聚力,抵抗住西方的进攻,保持独立自主,走向现代化强国?我想,当前,只有从中国与外部西方列强的关系、中国资本家阶级与西方资本家的关系角度去研究,才能真正为中国的执政政治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弄清中国到底应该实行共产党执政,还是资产阶政党执政,还是应该多党轮流执政。仅仅从反腐败等角度研究执政政治问题,是危险的。
这个问题研究不找准方向,不搞透,就无法令人信服的教育人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