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吴敬琏: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评《吴敬琏: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1)
[ 单叶红枫 ] 于2007-09-05 17:50:26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评《吴敬琏: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1)
日前,Hades⑧网友转帖吴敬琏的文章:《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简称《吴文》)。笔者曾于今年3月15日在强坛本区发表过一篇题为《撕开吴敬琏的画皮》的文章,指出吴敬琏已经堕落。看了这篇《吴文》,觉得吴敬琏堕落得更厉害了。
《吴文》开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究竟是一条应当坚持的正确路线,还是一条应当否定的错误路线?这是过去两年从党内开始继而波及整个社会的第三次改革大争论的焦点。这场争论中,传统路线的支持者重弹他们在1989一1991年大争论中唱过的“取消汁划经济,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旧调,指责改革。他们把中国改革说成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指责改革的领导人是“背叛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走资派”和“资改派”。他们指责说:“一是经济上继续推行私有化,”“中央领导在上边极力号召各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闭口不提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在政治上继续推行自由化”,“具体表现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背叛无产阶级专政”,“这两年,中央莫名其妙地提出一些没有阶级性和革命性的口号和主张,例如什么‘以人为本’、‘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等”。“三是在外交上继续实行投降妥协的路线。我们党这些年根本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了,也不提帝国主义。新班子上来也不讲” “在改革中,私化、西化、腐化、分化基本完成,并且一再借改革开放在制度上肯定下来,培养了一些亲美的新资产阶级分子。”他们还攻击说,当前医疗、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以及国有资产流失、贫富两极分化乃至矿难频发等问题,都是由这种市场化的“资改路线”造成的。】
《吴文》中的吴敬琏不再是一个经济人,而是一个向持不同意见者挥舞大棒的政客。在他看来,只要他挥舞大棒,他所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究竟是一条应当坚持的正确路线,还是一条应当否定的错误路线?】与其持不同意见者必须肯定。然而,吴敬琏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对于任何事物的肯定或否定(部分肯定或部分否定)必须遵循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体问题其体分析的原则。并不是一根大棒就可定乾坤。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近29年,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发生的一切,如果说全部是错误的,肯定是瞎说。如果说全部是正确的,同样也是瞎说。改革开放至今的历程是否正确?其实是非常容易分辩出来的,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明镜似的。老百姓清楚,吴敬琏也很清楚。对改革开放评说应有公论。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笔者寄希望于在十七大上对近29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有一个能让95%以上的人民群众都能心悦诚服的评析。
吴敬琏说到了1989一1991年的争论。并对与其持不同意见和反思改革的人们扣于“传统路线的支持者”的帽子。吴敬琏所说的“传统路线”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路线。必须指出,改革前的路线基本上是在伟大领袖毛泽东领导下制订的、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路线,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路线。虽然传统路线中某些不适应新的形势的部分在改革中被淘汰、被替代,但是被保留下来的部分仍然是正确的。人们在支持新路线的同时也支持传统路线中被保留的部分。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支持传统路线没有错。错的是吴敬琏给反思改革的人们瞎扣了帽子。中国的改革不是造反、不是全盘否定改革之前的一切。对于改革开放前的正确路线必须肯定和坚持。邓小平清楚地告戒人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被吴敬琏攻击为传统路线的支持者,恰恰就是一些坚持“四项原则”毫不动摇的人们。否定改革之前的一切是错误的。人们常说,不能倒掉洗脚水同时倒掉了孩子。也就是说绝对不允许在财富增长的同时毁掉了社会主义的江山。
1989年距今已有18个年头,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看待改革和参于改革的讨论。同时,随着新问题的出现,近二年多来对于改革开放的争论与1989一1991年的争论是截然不同的。简单地说,参于争论的人(数量、质量、职业、文化、理论•••等方面都有增加或提高)和争论的问题都不同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需要有过程的,对于改革开放同样也有个认识的过程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向人们表明:党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改革开放在最初阶段获得了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人们的支持和拥护。可是曾几何年,改革开放的理论被吴敬琏等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篡改,改革的实况与人们的期盼不同。也许,人们对身边的1个、2个国有企业被卖掉或被私有化时,并不觉察到什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整个城市的,周边城市的、以至于全国所有城市和城镇中的包括效率很高和较高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被整片卖光或私有化、大批工人群众被买断工龄下岗时,不得不对改革有所思考了。1989-1991年那时候的互联网尚未普及,那时候的郎咸平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那时候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尚未被彻底私有化,那时候尚未出现黑砖窑、血汗工厂一类现代奴隶化企业,那时候国外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渗透率远远还没有达到现在这样深度••••••。吴敬琏用老眼光看待人和事物,看待18年前和18年后的改革是注定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的。吴敬琏如果真有心,应该潜下心来仔细思考:改革开放近29年,为什么反思改革的人们越来越多,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率越来越低?不要年纪一大巴了还似患了多动症的小儿那样上窜下跳,小心摔了脊梁骨。
笔者没有参于1989一1991年关于改革的争论,但通过网上的浏览也多少知道一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曾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笔者认为: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之路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目的是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邓小平没有全盘否定中国在推行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只是认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不能单纯地依靠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计划与市场二个方面孰重孰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强调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变。以此表明了中国所要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与所有国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的、现在的市场经济全然不同。中国要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在1992年初,鉴于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出于当时的市场经济尚未成形、八字还没有一丿的情况下争论“市场经济姓社姓资”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提出“不争论”。“不争论”是为了给改革争取时间,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始终没有否定更没有要求取消计划经济,也没有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化画等号。更没有说改革开放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也不允许争论。九泉之下的邓公恐怕也没有想到,“不争论”会成为某些心怀叵测之人用于向与己持不同意见者挥舞的大棒。
然而,现今时间已经到了2007年,邓的南巡讲话后又过去近16年。中国改革开放引起的变化是巨大的。单从市场经济所占国民经济的份额来说已相当大,老百姓已基本感受不到计划经济的存在。在私有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国有资产被私人鲸吞。虽然近16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高楼林立、高速公路纵横、轿车满街。但是贫富高度悬殊、腐败丛生、自然资源遭受滥砍滥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刑事犯罪案件聚增、黄毒赌黑迷信•••沉渣严重反滥。政府在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上收效甚微。私有制气候成形,腐败铁三角已经威慑政府决策。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吴敬琏还企图用解决“1989一1991年的争论”的老办法——“不争论”来阻止人们反思当今的改革开放是非常可笑的。真正想重弹老调的恐怕不是别人而是吴敬琏自己。必须告戒吴敬琏,重弹老调不是不可以,但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
吴敬琏以为一句“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近16年过去了,作为一个被标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至今连一些基本概念都尚未弄清楚,是非常可悲的。从吴敬琏言行中可以看出,吴敬琏怕是从来没有学习过邓小平的理论和讲话。可以告诉吴敬琏,取消计划经济之说肯定是错误的。不但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取消计划经济,甚至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完全取消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工作的二种手段。不但社会主义有计划,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资本主义有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中国国民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市场化,而应该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组成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市场经济与私有化是二个风、牛不相及的二个不同的概念,不存在“因为”与“必须”的关系。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在公有制的主体下,计划和市场这二种经济手段都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与此相反,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在私有制的主体下,计划和市场这二种经济手段都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如果改革从量的变化让中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变成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主体,那末必然引起质的变化。不但中国的市场经济部分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中国的计划经济部分也成为资本主义计划经济。“量变到质变”是永恒的真理。
笔者还真是理解不了,这样一点点基本常识象吴敬琏这样的大牌经济学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十五、六年后怎么还始终搞不明白。吴敬琏是去洋镀过金的经济学者,对于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同时也包含有计划的成分应该是知道的。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前虽然执行的是计划经济,可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经济的成分。因为国家对同样是属于公有制的集体经济企业基本上不按排计划,集体企业基本上是靠市场调节按排生产。虽然集体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还是不少。这些老百性都知道的东西,经济学者会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如吴敬琏那样的一批主流经济学家都是一些心怀叵测、包藏祸心的人物。
以吴敬琏为代表的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是积极宣传邓小平的理论、宣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而是肆意篡改。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篡改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达到全盘取消计划经济的目的。将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篡改为“国退私进”、“国退外进”,大力推销私有化。别看吴敬琏是个文绉绉的老头,其人品却相当恶劣。在辩论中不是陈述自己的理由,而是把别人对他的批评加于篡改后当牢骚发,作为“以退为攻”的武器。在《吴文》的这第一段文字中人们可以大量看到。如:【他们把中国改革说成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吴敬琏之流在近29年的改革开放中的表现告诉人们,吴敬琏之流就是一批铁板钉钉的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分子、亲美的新资产阶级分子。改革已近29年,今天的日子已经到了2007年的9月,吴敬琏作为一个指导过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主流中的主流,既然至今还从未认承并且始终不愿认承市场经济中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说。吴敬琏之流不是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分子是什么?吴敬琏如果还是个党员而尚未被清除出去的话,吴敬琏就是党内的“走资派”、“资改派”。吴敬琏之流要推行的就是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化。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取消党的领导,颠复毛泽东主席创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将中国沦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庸。
吴敬琏是口口声声“拥护”改革的,因为改革使他“大器晚成”,因为改革使他先富起来。吴敬琏是不得不 “拥护”改革的,因为改革已被他们引入歧途,给党、给国家、给社会造成许许多多无法挽回和很难挽回的损失和弊端。吴敬琏之流拥护改革的实质就是坚持错误、抵赖罪责、逃避惩处;虚张声势、蒙骗党群、持机破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