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让甘霖雨露滋润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让甘霖雨露滋润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毛泽东旗帜网”评论员

2008年5月27日,“新华网”发表了署名张建高的“新华时评”,题为《抗灾壮歌唱出民族复兴的希望》,文章引用一家新加坡媒体的话说:“撼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愈益发扬光大。”文章说:“当今的中国在一次次与灾害的抗争中升华着民族精神,积蓄着伟大复兴的力量。”“我们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把民族自觉和必胜的信念镌刻在了灵魂深处。抗灾壮歌中我们唱出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这篇“新华时评”通篇弘扬民族精神,并把它同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把抗震救灾中全国军民表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上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念,而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篇时评写得有思想、有深度,向读者、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民族的复兴需要民族的精神和信念,需要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多年来流行着“见物不见人”、“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倾向,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意味着民族复兴,谁要一强调人的精神、信念、勇气,往往被耻笑为“僵化”、“落后”、“极左”。

“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见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面对汶川地震天灾中显身的震魔“敌人”,军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足见其“血战到底的气概”;从业已有序、有力、有效的救灾斗争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景中,的确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这次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人民的的确确体现出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各地各族人民更表现出互助友爱、无私援助的良好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就是“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雷锋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民解放军表现出来的,就是毛主席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救灾部队、各地救灾志愿者和灾区人民心心相连、水乳交融,充分体现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鱼水深情。

国际救援人员来到灾区参加救援,我们衷心感谢、热烈欢迎。但是,这恐怕无法代替我们英勇的子弟兵在救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不可能代替各地志愿者和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同奋斗。救灾过程中物质条件十分重要,但是,我们有了飞机、有了降落伞,如果没有英勇的空降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能够不顾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形毅然空降在受灾山区吗?恐怕不能!
5月12日以来,人民解放军和各地人民群众对四川灾区的关心程度、支援力度,为赈灾救灾而动员的广度,都是令世界称道的,连拾荒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的低保户都踊跃捐款;长长的献血队伍出现在各个城市,地震之后仅几天时间,各地血库纷纷告满;各地救灾志愿者更是自负路费、自购救灾物资前往灾区参加救援……这说明军队和人民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了,这便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

“新华时评”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不仅仅是远古传说,也是我们对祖先们无所畏惧抗击自然灾害的生动记忆。从10年前抗击特大洪水到5年前抗击非典,从年初抗冰斗雪到眼下抗震救灾,当今的中国也在一次次与灾害的抗争中升华着民族精神,积蓄着伟大复兴的力量。”

认真地说,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恐怕远不仅仅来自“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这些远古传说,也不仅仅来自同自然灾害的斗争,更不是来自《南方周末》所鼓吹的“对普世价值的承诺”。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来源于悠久历史中每一个时代为了人民自由幸福而不屈斗争的英雄史诗;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更来源于近现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包括上面提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境界,也包括最广泛地动员群众的“人民战争”思想。

“新华时评”说:“16天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们肝肠寸断,一个个舍身取义的英雄令人敬仰,一份份慷慨无私的捐助让我们热泪盈眶,一声声自强不息的呐喊激荡着我们的胸膛。”而面对这一幕幕动人情景,人民群众给出了怎样的总结和评价呢?

5月24日,四川绵阳市新市镇下东林村的大片水田里,一大群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在弯腰插秧。一位当地老人立在田边,眼里含着泪花说:“毛主席的部队又回来了!”(《三湘都市报》报道)。

《湖南日报》报道,从湖南岳阳和常德等地来到四川灾区的消防官兵,每天都在演绎着爱民故事,有的战士在废墟中营救被压的群众,手脚被扎破出血,仍不下火线;有的战士双脚磨出血泡,仍坚持战斗。灾区群众夸道:“不愧是毛主席家乡的兵!”

香港凤凰台主持人在评论抗震救灾时动情地说:“解放军空降兵从4000米高空冒险跳下去,难道他们不是独生子吗?难道他们没有妻子儿女吗?毛泽东时代培育的解放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被冲垮。难道他们不会在市场经济中挣大钱吗?他们的这种牺牲精神是为了什么?香港市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人民军队,这是世界上真正的人民军队,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凤凰台在评论中还强调指出:“这是中国人一种久违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很多人在市场利益竞争中一度淡忘了的‘精神传统’,现在正出现了可喜的回归。不管中国的转型向哪里转,都不要忘记中国是社会主义。”

2008年5月26日《参考消息》转载西班牙《先锋报》的文章,说西方一些媒体把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热情高涨的抗震救灾运动看作一场“毛主义运动”。这里客观地道出了一个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论基础,是中华各民族结成一体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总书记说得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汶川特大地震的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的英雄军队和伟大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感天地,泣鬼神!

这,就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让毛泽东思想像甘霖雨露那样始终滋润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标签:精神   救灾   民族   我们   复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