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曝袁腾飞2009年多次卷入“抄袭门”丑闻
题图来源《南湖晚报》http://nhwb.cnjxol.com/html/2009-09/15/content_292065.htm
一、“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也卷入“抄袭门”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09-09-10
http://ent.scol.com.cn/gatylkb/20090910/200991082710.htm
袁腾飞主讲《两宋风云》创下高收视率,网络作家披露其涉嫌抄袭
易中天靠《百家讲坛》走红之后,一直鲜有主讲人能超过他。近日,一个普通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走上《百家讲坛》,他讲解的《两宋风云》收视率一度创出该节目新高,被观众称为“易中天+郭德纲”的新式学术超男。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袁腾飞并非大学教授或者知名学者,他仅仅是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组的一位普通教研员。他在北京一所补习学校上历史课的视频被上传到互联网,点击量没过几个月就突破了千万,人们称他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他也因此得以进入《百家讲坛》。而昨日,小说《柔福帝姬》作者米兰Lady又公开对媒体表示,袁腾飞主讲并创作的《两宋风云》中不少片段有抄袭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
插科打诨“最牛历史老师”网络蹿红
记者昨日在某视频网站看到袁腾飞登上《百家讲坛》之前就已经走红的上课视频,视频中他的讲述内容都是围绕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而展开,只是采取了插科打诨的表达方式。“我们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什么玩意?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犬戎!”教室里立刻爆发出学生们的笑声。袁腾飞的教学视频片段网上点击率超过2500万,被网友誉为“最牛历史老师”。
对于讲课视频流传网络迅速蹿红一事,袁腾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不经意间发生的。“我的教学视频片段被放到网络上,点击率竟然超过了2500万。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我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我个人认为,中学的课堂应该是相对封闭的,不应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像娱乐圈的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师是需要把自己遮盖起来的,而现在这种‘非正常’出名,令我感觉比较尴尬。我想跟大家说我
绝对不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扶摇直上
《百家讲坛》开讲成年轻版易中天
袁腾飞在网上的走红引起了《百家讲坛》的注意,经过试讲、正式录制、审核等各项环节之后,袁腾飞的节目一播出就引起收视热潮流,其主讲的《两宋风云》创下的高收视率一度“挽救”了人气渐落的《百家讲坛》。如今,袁腾飞被视为年轻版易中天,他《百家讲坛》的讲稿已经结集为《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出版。袁腾飞《百家讲坛》上主讲《两宋风云》,他最大特点就是幽默。他称“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让人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称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他说宋真宗是“勉勉强强御驾亲征,过黄河的时候怕死,他不愿意过河,在这个轿子里磨叽。我什么事还没办,我钥匙落家了,MP4没带,我不能走”。他说长城“是中国农牧业的天然分界线,我们
老祖宗很明智的,长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种的,只能放牧,风吹草低现牛羊,现在呢,风不吹都能看见黄鼠狼”。但是也有观众看了百家讲坛《两宋风云》表示,他不如课堂上挥洒自如,对此袁腾飞表示:“在节目录制现场,每个人都会有镜头压力感,不免没有课堂上那么‘潇洒’,和给学生讲课是两个路数。”
惹来争议
网络作家披露袁腾飞涉嫌抄袭
袁腾飞在大红的同时,其在讲史中添油加醋、任意发挥的风格也引来各方争议。部分观众表示,袁腾飞的《两宋风云》中不少片段有抄袭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作者米兰Lady也向媒体揭示了《两宋风云》在故事情节和细节对白方面涉嫌抄袭的地方,比如在《柔福帝姬》第一章《康王赵构·华阳花影》中,米兰Lady针对赵构与母亲的关系写道:她(赵构的母亲)常常在黄昏之后立于所居庭院之中赏园圃内的春兰秋菊,目光却不时有意无意地飘出影壁朱门……往往如此一站便是许久,直到月上柳梢,目中的希望渐渐燃尽。
而在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康王赵构(1)》中,袁腾飞谈到了赵构与母亲韦贤妃的关系,其中一段是:在赵构很小时,有一幅画面便定格在了他的脑海当中:每到夕阳西下掌灯时分,母亲总是站在宫殿的庭院里赏花,目光看似盯着花,实际上是在望着宫墙的那一边,面容忧伤,神色忧郁,直到红颜老去,愁眉也未曾舒展过……米兰Lady称,她在写这些段落时也没有参考其他的文本或者史料,纯粹是虚构,如果袁腾飞在写《两宋风云》时,抄袭或者模仿小说《柔福帝姬》中虚构段落属实,那也不排除他以同样方式抄袭或者模仿其他小说虚构内容的可能性。
否认抄袭
袁腾飞认为历史人物对话可虚构
对于走红后的种种非议,袁腾飞称自己目前心情平静,对于外界质疑他新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中的历史有戏说成分,袁腾飞明确表态:“书中涉及的史实都是正史,自己只是在小细节处加以润化,让枯燥的文字显得不那么枯燥。”他称如今历史课本大多使用成人化语言,干巴巴的丝毫不吸引学生,所以自己才创造出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讲课方式。
对于网络作家披露袁腾飞涉嫌抄袭一事,袁腾飞否认抄袭。他表示,自己在写作《两宋风云》时参考过一些历史著作,但没有参考过任何小说,如果有雷同的地方,纯属巧合。谈到讲稿中出现的多处虚构,袁腾飞认为:“历史的事实肯定是真实,但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可以虚构,比如《史记》中的对话,司马迁可能在场吗?他不可能在场。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比如赵构母亲不得宠,在那里眺望,那完全可以虚构。”
二、袁腾飞再陷“抄袭门”不接受采访:真是拿来主义了
来源: 扬子晚报(实习生 罗晨 记者 蔡震)
发布时间:2009-09-18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9/18/content_18549711.htm
袁腾飞再陷“抄袭门”
因受到学生的喜爱,历史高级教师袁腾飞讲课视频被学生挂在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故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然而这位《百家讲坛》最“牛”主讲人,有点“牛”过了头。日前,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小说《柔福帝姬》后,昨天,又有网友指称他的著作《两宋风云》涉嫌抄袭学者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该书编辑仔细对照后,确认了两书相同之处竟然高达十几处,袁腾飞再陷“抄袭门”。
惊讶:真真是拿来主义了
昨日,《帝国政界往事》出版方编辑李占芾告诉记者,他仔细对照了《两宋风云》和《帝国政界往事》两本书,雷同之处竟然高达十几处。《两宋风云》里大段的抄袭了《帝国政界往事》中的内容,除了有些文字略有不同外,基本上是照搬,真真是拿来主义了。
比如《两宋风云》中:章惇却若无其事地沿着独木桥走到溪流对面,把长袍往腰带上一掖,拽着老藤就荡到峭壁跟前,提起笔来写上“苏轼章惇游此”,就是到此一游的意思。章惇回来后,苏轼看了他一眼说,你要是掌了权,肯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会有千百万人头落地。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你连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能拿别人的命当回事吗?《帝国政界往事》中李亚平写道:章若无其事地走过深渊上的独木桥,然后把长袍掖在腰间,抓住一根老藤荡到急流对岸,在峭壁上写下“苏轼章忄享游此”6个大字,然后从容回到此间岸上。苏东坡对此的反应是,拍着对方的肩头说:“今后你这家伙会杀人不眨眼。”章问:“何来此说?”苏东坡回答:“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肯定不会拿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儿。”
律师:列出书目就没事?
李占芾认为,“历史事件的巧合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历史上就那么点事儿,但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归纳、总结上出现雷同,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究竟是否涉嫌抄袭,我想,作者是最清楚的,而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辨析。”他进一步说,袁腾飞很巧妙地在书后的参考书目中列出了《帝国政界往事》。律师雷刚认为,将参考书目列在文后,看似维护了李亚平的著作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大肆引用、摘录著作权人的作品,适当引用可以,大段引用就会涉嫌侵犯著作权人权益。
辩护:对文化学者太苛刻
对于袁腾飞抄袭事件,《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为其辩护说,袁腾飞是一个“合格的主讲人”,他讲的东西观众“感兴趣、听得懂”,而这正是一档向公众传播知识和思想的电视节目所需要的。“火一个灭一个,红一个毁一个。为什么大众对影视明星如此追捧,而对传播文化的学者这么苛刻?童贯有没有胡子真的这么重要吗?”
回避:不再接受任何采访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者雷颐认为,“学者可以去娱乐,做明星,但是传媒要说明这是娱乐。就好比如今一些讲历史的电视剧,一开初说自己是‘正剧’,经人指出史实错误,又讲自己是‘戏说’,这样就不对了。”
昨日,记者通过出版方想听听袁腾飞本人对“抄袭门”事件的回应,他让记者列出采访提纲,当听说是要问抄袭一事,他通过出版方表示,他不想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担心越解释,越混乱。
三、袁腾飞涉嫌抄袭:学者网友齐炮轰 CCTV辩称“收视率重要”
http://cul.book.sina.com.cn/bbs/2009/0915/152648036.html
袁腾飞称,“我在书后的参考书目中已经列出有《帝国政界往事》,别的不想多说。”
《帝国政界往事》的出版方工作人员李芾表示,“书后列了参考书目就可以大段的‘引用’,这种看法实在是站不住脚的。”
百家讲坛监制魏淑青表示,“专业的学问和传播学需要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有时候很难取舍,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魏淑青说,“百家讲坛以前请过一些著名学者来讲过,但就是没有什么反响,收视率也上不去。对于电视来说,收视率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对于节目的把关,我们主要是看需要。以前我们也请过一些专家,但是从策划开始,往下进行就很困难,很多讲稿被专家完全推翻了。我们栏目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按照专家的意见来精细打磨每一集节目。”魏淑青说,“袁腾飞的节目在播出前,我已经删除了一些我认为不够严谨的地方,但是很难避免出错。至于其他问题,我们将在核实后,和律师协商出让节目规避风险的办法“
以上三方观点均中国新闻网记者张弘采访所得。
然,从中国青年报记者曾福泉采访的内容看,百家讲坛力挺袁腾飞未抄袭,倒是批评读者的历史认知混乱……长期负责“百家讲坛”栏目的央视制片人万卫曾经说:“我们不对主讲人在学术问题上做太高的要求,只要他的演讲能够吸引观众就行,只要他自己讲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在“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看来,袁腾飞是一个“合格的主讲人”,他讲的东西观众“感兴趣、听得懂”,而这正是一档自我定位为向公众传播知识和思想的电视节目所需要的。“我们不是一个权威学术讲座。”王咏琴表示:“袁老师没有抄袭。”她说袁平时很少上网,通过传统途径阅读书籍,从没有看过《柔福帝姬》。王咏琴说:“火一个灭一个,红一个毁一个。为什么大众对影视明星如此追捧,而对传播文化的学者这么苛刻?童贯有没有胡子真的这么重要吗?”王咏琴非常担忧的是,“‘百家讲坛’主讲人连续遭拍砖的现象,将导致学者们因为怕自己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而没有人愿意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
对于以上种种力挺与自辩,万千网友并不卖帐。网友们普遍认为:百家讲坛红人袁腾飞的问题不只抄袭,更重要的是史实错误成堆!网友列举出了:“袁腾飞说澶渊之盟辽对宋称臣”,该网民以《契丹国志》、《宋大诏令集》等史料为据指出,“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成为兄弟之国,当时真宗年长称兄,辽圣宗年幼为弟。兄弟当是亲如兄弟之意思。两国关系是平等的。袁腾飞说,宋徽宗后宫宫女有一万,而唐玄宗宫女只有三千。所以可以看出宋徽宗的腐败荒淫程度。”袁腾飞以白居易的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为据,但诗人在诗中用的数字大多都是虚词,这应该是个常识。对唐玄宗时的宫女数字,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是四万人。《新唐书宦官传》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袁腾飞老师说大太监童贯没胡子。”童贯虽然是太监,但却是个长着胡子的太监,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宋史童贯传》记载:“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一位网友说:“本来开始很期待他讲解宋史,可是看了之后就觉得很乱,大多数论点和典故都是大众快餐水平,没有什么历史典籍引据,当小道消息、笑话还差不多。最近更看了他新书《历史是什么玩意》中的对明朝的谩骂,觉得此人做事浮躁、哗众取宠。听他的说法对大多数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没什么帮助。”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说:“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就问一个问题,抄对还是错?作为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这是否可取?”
然,根据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采访内容看,不少学者也对此也不赞同,并且有自己的意见。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者雷颐表示,袁腾飞和“百家讲坛”不断用虚构的历史和错误史实来提高节目收视率,结果只能使节目公信力不断下降,“如果这样,‘百家讲坛’就做娱乐节目好了。”他认为,既然“百家讲坛”的定位是普及历史知识,就不该把小说虚构内容放进去,至少要做说明。
——复旦大学历史系宋史学者姜鹏反驳袁腾飞的”历史的事实肯定是真实,但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可以虚构,比如《史记》中的对话,司马迁可能在场吗?他不可能在场。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言论时表示,司马迁时代的《史记》与现代的《史记》,虽然文字完全一样,但已经是两个概念的作品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史和功用与现在的也是完全不同。更进一步说,司马迁自己也不知道他能成为我们的历史学家。“今天的《史记》是让我们寻找曾经记忆的东西,然后分析它;而司马迁的目的并不全是客观的记录史实,更是寄予了他的理想和信仰在里面。”姜鹏同时表示,作为教师、讲史人,应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袁腾飞的回应完全看不出这里面的任何一点。“‘百家讲坛’贴上了‘专业’的标签,而主讲人却并不专业,所以引起专家学者的不满;观众没有很多知识储备,讲历史的前提是真实的历史,讲史人必须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历史知识。袁腾飞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他充当的是一个媒介、导体,让学生去了解历史,如果用虚构的小说去讲史,那说书人也能讲,平常人也能讲,这对学生也不负责任。”
不知道各位博友、坛友们怎么看这些对袁腾飞的力挺与痛批,以及百家讲坛的自辩的?最后,附上袁腾飞涉嫌抄两书的“雷”同之处——
《帝国政界往事》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惊人地相似:他们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同样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快乐,极其可恶……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
《两宋风云》
但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治国的才能,把好端端的国家治得乱七八糟。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
《帝国政界往事》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解释,像宋徽宗这样才华横溢、具有高度灵气和素养的艺术天才,很有可能也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的人。通常情况下,这种人不认为蔑视传统价值观念和世俗行为规范有什么不对;他们只服从自己内心感受的召唤,按照自己的喜怒好恶行事;他们不知冷静、理智、理性为何物……
《两宋风云》
宋徽宗是个艺术家,他有种文人的天性,有时做事全凭自己内心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这种文人当国,有时候是比较可怕的,因为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感性的东西比较多,理性的思考比较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