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识破茅于轼论调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正确对待历史识破茅于轼论调  

在读大三的儿子晚饭后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对茅于轼等人言论的看法。于是我连夜写下下面这篇文章发给了他。  

“茅论”的实质是抹黑中国共产党,抹杀中国现代建设的成就。其反毛泽东一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党我国的旗帜,抹黑了毛泽东就抹黑了中国共产党;二是错误的认为毛泽东的形象在人民中间已经被严重拉低,自以为能以此博得同情和认同。“茅论”是不值得一驳的。我以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观念,但是不能曲解历史。一个人如果用孤立的、颠到的历史来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则注定成为历史的弃儿。  

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首先要了解历史;研讨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自然难以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不在尊重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讨论现在,就如同用错误的公式和常量进行计算和推导,其结果是难以正确的,是不客观的。  

历史的长河是有机的过程,不是一串各自孤立的珠子。我们一要真实客观的了解历史;二要用辨证的观点解读历史;三要把历史事件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四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五是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搞清楚历史事件之间正确的因果关系,不要人云亦云、因果倒置。举几个例子:例如: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3600多亿到2009年的33.5万亿,翻了几十倍,成就是巨大的。但是“茅辛之流”却用这两个数据攻击毛泽东,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到197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太少,却绝口不提1949年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不提人民币在当时的币值(可比价)、不提当时的国际环境。作为经济学家的茅于轼,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其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试问?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美国会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吗?不会!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以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胆魄,进而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能打破国际封锁吗?不能!不打破国际封锁,能有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今天吗?没有!又例如:(这是个自然科学的例子)很多女性认为剖腹产可以较好的保护体形,这就颠倒了因果关系。部分女性在临产时由于骨盆没有扩张,不能顺产,不得以实施剖腹产。是因为骨盆没有扩张,所以体形变化就小;而不是因为剖腹产,才使骨盆不扩张。否则,就把因果关系弄反了。再例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我们要从历史的大背景一分为二的分析。当时一是粮食供应紧张、二是城市居住就业就学压力太大、三是农村需要知识,于是历史赋予了知识青年重任,知识青年为国家作出了牺牲、作出了贡献。当时国家作出这一决定,是痛苦的、无奈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我们要感谢他们作出的牺牲,但是我们在感恩的同时也要冷静的思考:个人的命运是否应该服从于国家的命运,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候应不应该挺身而出,勇不勇于自我牺牲?一个没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在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中、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中有多少中华儿女作出了牺牲!倒在朝鲜战场的自愿军战士、扎根新疆垦荒屯田的士兵……  

1、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的进步从来就不是所有人、所以阶层在所以历史阶段都是均衡受益的,也就是说总有人或者阶层在某个历史阶段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在中国现代建设过程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下乡知识青年都作出过巨大的牺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历史的巨变是痛苦的,有时甚至是血腥的。不能以我们现在的认知、不能带着个人情感去评价历史上的某一件事情的对错。例如:从原始社会至今,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巨大的进步,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观点说原始社会多么落后;秦朝统一了中国,大家都公认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统一的代价是巨大的,是通过血腥的战争形式取得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必由之路。  

3、 全世界都赞同新中国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  

4、中国近代曾经也有过“对外开放”,鸦片战争后的开阜经商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段屈辱的历史。如果我们在没有自己的较发达的工业、商业和农业,在国外对我们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开放国门,其结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客观情况是我们不是不想开放,而是建国初期我们没有开放的能力,就是当时苏联老大哥援助我们建设都是有条件的,有些条件是损害我们的主权的,国家之间没有免费的午餐。直到70年代我们才具备了这种能力,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外交等各方面。打下这些基础不容易,例如农田水利建设、改土改肥和杂交水稻这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大家不要小看了粮食问题,粮食问题解决了,社会才能稳定,才有剩余劳动力,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是在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决策、长期奋斗的结果。有些观点说共产党当时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群众搞养殖,使人民没有肉吃,这是不客观的,大家要知道在粮食亩产200公斤的情况下(在杂交水稻出来前,水稻最高产量400公斤),人都吃不饱,野菜都吃光了,用什么养猪、养鸡?在当时的情况下,挤出点粮食来养点东西也只能是集体养殖(注: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请大家自己了解)。  

5、大家看粮食多重要,当然了解历史同样重要!了解了历史才能正确的评价现在,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如同数学家嘲笑音乐家只懂得7个数字一样,在脱离历史的客观去讨论现在,都是无知的表现。  

二、新中国的成就是社会各阶层共同奋斗的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更离不开知识分子。说毛泽东不重视知识分子不符合客观历史,大家去看看钱学森等科学家是怎么评价的?他们才是真正的精英。  

1、毛泽东等共产党先驱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  

2、我们不否认共产党在制定和执行知识分子政策方面有一些失误,但是我们我们也要看到知识分子阶层与其他阶层一样,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阶级、历史、世界观的局限性,是需要不断学习改造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大学生看不起工人农民是忘宗忘本,一些所谓的精英颠倒历史更是误国误民。  

3、某个人或者某部分人不能代表一个阶层。反过来说一个阶层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这就注定了阶层内部的差异性。有先进的也有反对的。某个历史阶段对每个阶层和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要求和任务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现在可以搞高尚音乐晚会,如果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能搞吗?纵使是音乐界的泰斗也不能搞!延安不需要,延安没有钱,延安需要反映抗战的好作品。如果有人说了,我是精英,我不能因为这样浪费了我的才华,行吗!所以才有《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历史来讨论对错,也不能以一个人的局部去代表一个阶层的全部。  

三、中国共产党不是固步自封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就是中外思想融合的典范。中外思想融合的基础和土壤是国情,要了解国情就要了解历史、了解民情。一些所谓的精英,在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民情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是去设法检讨和改造,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贩卖自己泊来的观念,不惜颠到历史,是害国害民。外来的文化不一定是好的,即使在他的老家是先进的。一粒外来的种子,如果不加以改良,就可能成为毒草,就象生物入侵样,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其实我们国家经历了两次留学高潮,第一次是“庚子赔款”学童。后有建树的都是对中国历史有较深入了解,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我们不否认中国共产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在社会主义阶段),但是这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前进中的错误,是探索中的错误。  

四、毛泽东的伟大不在于他领导中国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深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于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宏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  

  

标签:历史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