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分红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分红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u 最适合中国的刺激经济方案是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

国企利润按平均每年向社会分红0.5万亿元,如果一直分下去,再按5%的利率进行折现,那么相当于一次性向全体中国百姓放发10万个亿元人民币红包。这不是凭空想象,是按照永续年金现值的公式A/I算出来的。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政府收缴一半国企利润以增加居民消费”。这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不是非份之妄想,这是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正当权利。既然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民,一个企业向所有者分红又有什么可质疑的!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要求。”总书记胡锦涛的话言犹在耳。一个经济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正当要求,不知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实施,甚至仅仅只是研究。对于一个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庞大公共资产的国家,正常吗?应不应该,不妨请媒体做个调查,就会一目了然。
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企业一直未能分红,一方面使企业的盈利留在企业内部无法进入社会形成购买力,导致社会内需不足,另一方面使企业资金充裕,投资旺盛,造成局部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与内需不足两种特征重叠的现象。经济越发展,企业盈利越多,这个问题越突出。这种现象是在过去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的。因此国有企业全民分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货币具有的支配作用,人们通过货币使整个社会经济得以持续运行。国企利润直接分配给全体公民相当于向社会添加了整个经济持续运转的强劲动力,可以一方面可以非常直接迅速地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资金留存,防止企业投资主导的通货膨胀,因而兼有促进经济与抑制通货膨胀二者同等效果。
社会消费的增长可以使企业更好的盈利,企业的盈利增加又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分红,这是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如果国有企业利润留在企业内部或者留在国资委内部,就起不到这样良性循环的作用。如果国资委收缴之后用来投资,和留在企业进行投资没什么本质区别。而且不继续投资就起不到拉动经济的作用,如果继续投资,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将会加大企业的流性风险。
在当前金融风暴之下,无论是四万多亿的投资,还是百姓热议的消费券都是只能解一时之需,难以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大投入虽然也有助于刺激内需保增长,但这部份投入不会立即转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国有企业全民分红与国有企业股份分配给全民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全民分红并不会将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国有企业全民分股则实质上是一个私有化的过程。
全民分红并非象某些人所说的不具有操作性,恰恰相反,现有的技术为这一措施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起户籍制度,我们可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就不可能建立起全民分红制度?  

  

u 国企利润全民分红是中国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几十年来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量变的过程,而处在一个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无论现实需要还是历史的选择都需要我们做出全局和战略性的布局。  

当代经济运行的规律已与历史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说,如果社会财富严重积累在少数人手中,将会导致社会购买能力严重不足,使社会经济循环中断,从而产生经济危机。  

所以现在西方国家不但通过反垄断法防止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并普遍采取市场经济之外的各种措施对财富进行再分配,促进社会消费,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沉淀,以达到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目的。社会福利制度、捐赠鼓励措施、个人收入调节税、遗产税、财产税等都是为此,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个人,强制与公益等多渠道多层次分配方式。整个社会因此而永远保持着不断培育新生的活力。所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近几十年内经济波动的幅度并不很大。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社会福利基本没有,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国有企业的利润如何流向社会重新形成购买力,是一个事关整个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战略转型的重大命题。  

  

u 全民分红是增加财产性收入、拉动内需的最佳的措施。  

  

国企利润直接分配给全体公民,并没有改变社会中流通货币的总量,改变的只是货币分配的方向。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体现,公民得到的货币与社会中的财富是相对应的,公民多消费一点,企业相应就少消费一点。这样,全民分红使百姓得到的收入才是真正的财产性收入。  

而全社会普遍加薪、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发红包及消费券并不能提高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因为通过行政手段全国性大范围短时间的增发工资,向社会中投放的货币与社会中创造的财富并没有挂钩,也就是说购买力的增加与社会供应并不同步。这样增发的工资只不过向社会中多投入了一部份货币,只会造成货币贬值,从而转化成为物价上升,使拉动内需的效果化为无有。这也是历次加薪时社会反映的实际情况所验证的。一次性发红包、消费券如同给病人注射吗啡,同样弊病多多。  

全民分红在拉动内需方面由于能惠及每个公民,具有非常精细的渠道,受益非常均等,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避免了经济发展在时间和范围上的忽热忽冷。这也是其它拉动内需手段如基础建设等所不具备的。  

  

u 全民分红使国有企业的重大意义凸现。  

  

中国的经济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农业承担了我国为数众多的人民百姓的生存问题,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我国的农业经济是非常脆弱的,甚至工业从整体上来说也仍很薄弱。因此不应当完全依赖就业来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就拿这次发生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来说,如果发生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及福利制度不完善,一旦有大面积的企业破产倒闭,立即会有大批的百姓处于生活困难之中而无法生存,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社会动荡。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消费习惯之余,是否也清醒意识到了自身所处的危险呢?   

全民分红相当于实现了全民低收入补贴。以2007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62万亿元为例,如果分红的比例为40%,则每人大致可以分五百多元,三口之家可以分一千五百多元。虽然不多,但可以使无数青年得以上起大学,无数家庭得以改变命运,无数患者得以康复!  

国有企业全民分红与国有企业股份分配给全民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股份分配给全民是一种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行为,虽然分股时的行为与公民身份有关,但之后企业的分红行为只与股份的所有权有关,或许若干年之后,国有企业将与其它股份制企业没什么区别。而全民分红只与公民身份有关,从而保留了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  

全民分红使国有企业成为全体国民永久的福利源泉,使中国社会实现幼有所养、老有所扶、孤弱病残皆有所依,经济发展全民共享的和谐社会。  

  

u 将国企利润直接分配给全体公民并非不具有操作性  

  

恰恰相反,现有的技术为这一措施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起户籍制度,我们可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就不可能建立起全民分红制度?  

国企利润分红可以直接借用医疗保险或养老金账户,经人大或国务院批准分配比例,由国资委或财政部每年统一收缴国企利润,下拨到县或乡一级民政部门进行统一发放。为防止舞弊,专款专户管理,每次发放必须有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回执,审计部门事后进行监督。由于每年就发放一次,因此要比发放养老金的工作量小的多。而且可以分区域设试点逐步推进。总之只要下决心施实,技术上的困难绝不应该成为我们选择放弃的理由。  

  

全民分红唯一负面影响就是抬升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国际竞争力。但是进一步说,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本身目的不就是为了增加百姓收入,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吗!再说,事实上真正削弱我国竞争力的是来自国内同行相互间的恶性竞争而非其它。以损害大众正当合理利益去提高所谓的国际竞力的做法还值得去争辩吗?真不知会有什么站得住的理由能否定国企最终向全体公民个人分红!  

全民分红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与稳定等,更能有效地解决政治、文化、教育、医疗、道德、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各方面的问题,所有优点不能一一尽举。  

无论采取何种拉动内需的措施,人们终究会发现全民分红产生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无论怎样使用,人们也终究会发现全民分红发挥的杠杆作用是最为重大的!。  

全民分红将是中国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标签:全民   分红   社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