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泪水模糊双眼
感动的泪水模糊双眼
◆ 柯孜
央视十八日《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晚会,十九日全国哀悼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感情的波澜,它使亿万人民感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华夏儿女的大爱,民族精神的凝聚,的确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心灵震撼,刻骨铭心。尤其,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心、责任感,不仅让人感奋、坚强,而且让人思索,让人更加深入地考量国家民族的未来。
有人不赞成对这场汶川大地震的反思和质疑,理由很宏大也很具体,就是让人们在灾害和民众的重大伤亡面前更加团结,更加“理智”,更加意志坚定地朝前看,共同前瞻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不否认这些理由可能是善良的愿望,也不想否认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一片好心。
但是,在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清清楚楚辨明改革开放利弊的人们,特别是在信息畅通、一切都是如此“透明”的年代,大家既然获知了一些相关事实,痛定思痛,再经过思想的沉淀,都来辨析一下关乎国家民族前途的大是大非问题,我想,这是责无旁贷的。国家者我们的国家,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如果承认我们是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如果承认人民对这个国家的重大灾害享有知情权,那么,在这场民族灾难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一起来剖析一下原因,也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
正如笔者在《最揪心的,是那些孩子》一文中所说,“残酷的已有的事实证明,这次惨绝人寰的灾害,震区的中小学大部分校舍整体垮塌,大部分孩子羁难,只有少数人获救。”据媒体报道,整个汶川地震的伤亡数字中,只有总数,不加细分,但这只能让远离灾区的人们不易搞清,却是不太可能让灾区那些失掉亲生儿女的父母们,也永远算不清中小学生到底占多少比例。我还在那篇拙文中指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毁灭后隆重的哀悼和祭奠,而在于生命在它的成长中所放出的辉煌光焰”。十九日那天的哀悼日,在那令人沉寂、泪眼模糊的三分钟里,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忘却孩子们在这场灾难中夭折的惨象,无法抹去那些痛失孩子的母亲呼号、绝望的表情。所以,情之所至,我还是放不下这个问题。
追究中小学生重大伤亡的原因,尽管确实有校舍建筑不合教育部颁布的标准,甚至不乏“豆腐渣”工程的问题(见《教育部建设部地震局官员谈震区校舍倒塌》,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8-05-16 ),但我还是坚持自己那篇拙文的观点,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是硬道理的治国理念、是党和国家在建党宗旨立国根基上的动摇和偏离,所造成的对我们广大民众子女教育的欠债,才酿成了今天自然灾害中孩子们的悲剧。”
因为,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在片面讲发展、讲效益的功利主义治国理念指导下,在追逐GDP的狂潮中,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发展,早已成为衡量各级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和试金石。这种理念如果不得到厘清,不得到纠正,那么,我们所失去的不仅是生态环境和不再生资源,而且还有在无情的自然灾害中,那些广大平民后代幼小年轻的生命,也就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请那些整天叫嚷与西方、国际接轨的“精英”和追名逐利的官员们报一下历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比例,请他们再把我们可怜的教育上的投资和那些所谓提升地方经济抑或政绩工程的投资做一个比较,我们今天汶川地震灾区孩子们的悲剧,难道不是对我们广大民众子女教育上的欠债所酿成的吗?
一座高楼的坚固在地基,一个国家的巩固在民众。在一个长达四分之一世纪时间里,不仅是教育,我们在社会公益性设施建设方面不也是欠债太多吗?因为,任何公益性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最广大的民众的;因为,任何公益性建设都是非功利性的,换句话说,都是没有太大既得利益的。所以,往往被任职一方的官员和投资方所淡漠。仍以笔者那篇拙文所举的九寨沟为例,地方政府可以斥上亿巨资去开发,建豪华宾馆、建机场、修道路,但却绝不愿意以同样的投资来给沿线(如今暴露出来的地震带)的村镇修建合乎教育部标准的中小学校。最可怕的是,不仅四川如此,全国何地不是如此依样画葫芦?
当然,我们知道覆水难收的道理。现在,莫说还有那么多坑国害民的所谓“专家、学者、智囊”在左右着大政方针,即便最高决策层提出科学发展观,真心想纠正以往的悖谬,也是相当艰难的。因为,如今的中国,正如美国学者桑德尔针对他的国家所说,“在美国,真正的危险来自市场。……我们已从市场经济转型为市场社会,市场意识形态主导了社会关系,” 人们的价值判断就会物欲化,从而淡化理想、信念,失去了人本真的东西了。不然,中央的宏观调控为什么难见成效?为什么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特产税而且还给补贴的情况下,农民仍然在农业生产资料不断涨价的过程中难以翻身?为什么国家劳动保障部提出给企业工人涨工资,还必须要和民营的、合资的、外资的,甚至国营的企业协调合作,而不能通过下文件强制执行?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力量。还有人人皆知的贫富两极分化,国家为什么迟迟难以解决?其实也是资本的力量。那些高薪阶层、超高薪阶层,不就是借口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金融接轨,才得以如愿以偿的吗?
于是,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我们不能不呼吁,党和国家只有坚定党的建党宗旨和立国根基,依靠、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以天下人的福祉为己任,下定决心厘清、纠正和弥补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偏差和失误,才能力挽狂澜。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我们哀悼汶川地震的死难者,不应该仅仅是安抚他们的灵魂和寄托哀思,还应该从他们的灾难中汲取血的教训。如果我们只被感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么,历史的悲剧还会重演! ( 2008-5-20 )
转帖以佐证本文观点——
新快报汶川讯(特派记者 余亚莲)前日深夜,记者抵达汶川县映秀镇。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400名学生加上47名老师,活着走出来的只有100多个。面对崩溃的家长指责,校长沉默着,用连续三天三夜的挖掘工作来掩盖自己的悲伤,他全力抢救着孩子们。不远处,他的妻子、母亲都被埋在废墟之下,生死不明。
映秀中学只剩一根旗杆
此次大地震的震中是汶川县,而这个县受灾最严重的是映秀镇,映秀镇上的映秀小学则是当地人民心中最伤痛的地方。借着月光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摸黑徒步前行4小时,记者终于在前日晚上10时抵达地震中心汶川县映秀镇。昨日早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记者眼前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此前在倒塌的漩口中学,记者看到,教学楼的天花板成45度呈现,篮球场上摆放着一具刚刚挖出来的尸体,用被子裹着。情况更惨的是映秀中学和映秀幼儿园。据映秀幼儿园园长介绍,幼儿园一共有81个孩子,现在“出来”(包括死者)的有50多人,活下来的大约有30到40人。
映秀中学整栋教学楼只剩下一根旗杆,旗杆上还飘扬着国旗。教学楼前面是挖掘机和重型起吊机在作业,官兵和当地群众用铁锹、锄头、木棍和双手试图挖出废墟底下埋着的老师和孩子们。机器的轰鸣声却掩盖不住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哭泣。学校的操场上摆放着十多具用凉席和棉被掩盖着的尸体。
映秀小学死亡四分之三
映秀小学的校长是40多岁的谭国强,一身泥泞的衣服上全是血污,分不清是他自己的还是孩子们的。痛失爱子的家长们多少会把怒气撒到校长身上。每当这种时候,谭国强总是一言不发,继续着手里的工作,用自己的一双手帮助救援队搬石块清理木头。
映秀小学的老师余琴告诉记者,校长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了,他一直忙着救孩子,他的老婆和妈妈就埋在旁边的废墟底下,他一直忙着抢救孩子们,自己的亲人都顾不上了。余琴也哭了,作为老师,她哭着说:“我的娃娃们,对不起你们啦。我该怎么办啊?”学校一共有47名老师,截至昨日中午,已确认10人死亡,另有10多人还埋在废墟下,学校400多名学生活着的不到100名,孩子们被埋在废墟中,生还的可能性很小。
现场参与抢救孩子的余琴老师,其丈夫也是该小学老师,尸体就摆放在学校的操场上。另外,她唯一的女儿胳膊断了,被挖出来后送往了成都,她哭着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求记者去成都帮她看看无人照顾的女儿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她说,自己的女儿很坚强,地震发生后,她一直在被埋的废墟里唱着歌,鼓励着奄奄一息的同学们,还跟同学们说,“睡一觉就好了,很快就被救出去了。”
脆弱校舍吞噬下一代 (2008-05-18 22:58:01)
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则面临着失去6-13岁一代人的危险。这个镇有1万多人口,活下来的却只有2900余人。更为悲惨的是,小学的教学楼坍塌,400名小学生只有100来人幸存。
截至14日,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学校脆弱,教学楼脆弱。废墟下面埋葬了多少孩子?
男孩保持着仰面向天的姿势,双眼紧闭。救援人员清理掉旁边的砖砾,他的头露了出来。继续清理,看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女孩,她保持了一个蜷曲的姿势,看起来在那一瞬间两个孩子因恐惧而想抱在一起,但没有抱到。
男孩仍然坐在蓝色的塑胶椅子上,救援人员不得不先拽掉这把椅子,以保持他身体的完整。他面前的桌子上还摊开着书。在随后的清理中,七八个学生都是以坐在蓝色椅子上的姿势死去的。
北川中学的教学楼成了一堆巨型废墟,下面压着1100多名学生,到16日,还有300名师生被埋。
同一天,北川向南,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救援人员在三层教学楼的废墟里挖掘。一个男孩的尸体逐渐露出,当挖到男孩的右手时,救援者看到他手里紧握着一支黑色的钢笔。他们沿着他的拳头边缘挖开,不忍心惊动他和他的钢笔。但是,在他被装入白色的尸袋时,钢笔滑落了。救援者把钢笔捡起来,放入尸袋,拉上拉链。
救援者大都受妻子的委托随身带了几块巧克力,准备送给幸存的孩子。一位救援者打电话给家里:大家一块巧克力都没有送出去。红白中心小学,360名学生中300余人被倒塌的教学楼压死。
有多少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不完全统计如下:北川中学,茅坝小学,茅坝职中,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向峨坝中学,平通镇小学,映秀小学,东汽中学,实古镇小学,莹华镇小学和中学,八角镇小学、洛水镇小学,红光小学,东湖小学,木鱼中学,汉旺镇一所中学一所技校,红白中学、红白小学。
根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14日,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尚未传出,数字未包括在内)。
学校脆弱,教学楼脆弱。废墟下面埋葬了多少孩子?
不到30秒,教学楼就倒了
“不到30秒,教学楼就倒下了。”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教导主任秦伯宇说,以中间的楼梯间为分界,右边的先倒,左边的接着倒,像沙子分开一样。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了。有幸跑到楼梯间的学生得以逃生。15日,楼梯间仍然孤零零伫立在废墟中间。秦伯宇用沙哑的声音向情绪有些激愤的村民辩白,另一位在聚源中学工作了8年的罗老师则受到了两位来访者的围攻,后者认为罗老师隐瞒了学生的死亡数字。
秦伯宇说,聚源中学有1090名学生,当时被埋了387人,后来确定有300多人死亡。教师也死了6个。聚源中学在都江堰以教学质量和学风出名,一些外地人也把孩子送来读书。
“教学楼倒塌后,我赶紧去救人,灰尘很大,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家长们也来了。”秦伯宇挖出了两个学生,第三个学生被一段横梁压着,脚断了。秦赶紧去抱他,手却插到了他的肉里,男学生大声喊疼,“叫得撕心裂肺”。
埋在表层的10来名学生被挖出,其中一名女生已经死了。三年级2班的一个学生在下面呼救,倒塌时横梁搭在窗台上,他得以保全性命。
半小时后,民兵跑来救人,后来武警也赶到,来了很多车,四台吊车吊开压在上面的水泥梁,武警奋力挖人,但挖出来的学生“活得少,死得多”。13日那天还救上来一个女生,她躲在一个三角空间下,竟然没有受什么伤。
傍晚,温家宝总理来到聚源中学。他说:我给遗体三鞠躬。
坍塌的教学楼有18个班,地震时初二(3)班和初三(3)班在上体育课,130多名学生幸免于难。离坍塌的教学楼不远,是初一年级的教学楼,这里有11个班582人,无一伤亡。2001年建成的新教学楼没有造成大的损坏。“是按标准建的,都江堰有关部门验收的。”秦伯宇说。
坍塌的教学楼楼梯间右边部分建于1987年,1988年投入使用,左边部分是1998年竣工使用。“这座楼肯定是不防震的,五到六级的地震就垮了,肯定没有按要求建设。”秦伯宇说,“如果有防震能力一定不会倒。”
秦伯宇是1988年到聚源中学的,那时这栋教学楼还很新,“如果符合标准,就没有现在这么悲惨的事了。”
距坍塌的中学教学楼几公里远就是去年刚刚落成使用的聚源小学,小学的教学楼几乎看不到一条裂缝。参加当年基建的涂老师介绍说,这是标准化校舍。另一位老师断言,它肯定可以抗得住7级以下的地震———楼现在看起来完全没有事啊。
倒塌的是“穷人学校”?
“旁边比它老的住宅楼都没有倒,它却在10几秒的时间里就倒了。”李军断言都江堰新建小学教学楼是个“豆腐渣工程”。
李军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侄女,她是五(1)班学生。这个班56人只活下来3个人,其中一个女生因被罚站而幸免于难。四(2)班全体学生连同他们的班主任全部死亡。家长们认为这个六七百名学生的小学大概有500名学生死亡。
李军的小学时光也是在新建小学度过的。他回忆说,在他上2年级时,那是1992年,学校开始集资建这栋教学楼,当时的家长都交了200到300元不等,1994年他上四年级下学期教学楼建成使用。
地震后,李军是3点15分赶到新建小学的,教学楼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一面墙高高立着,上面是一块块黑板。预制板垂直倒挂下来。他忙着救人,却发现砖上附着的水泥非常酥,“一捏全碎了,根本没有水泥”。他用砖去砸水泥梁,横梁一块块脱落。“我是学园林规划设计的,现在的职业是二手房销售,我对房屋质量很熟悉,教学楼一定不符合质量标准”。
他试图证明自己的论断:旁边四层楼的城关幼儿园,是跟新建小学教学楼同一时间修的,震后幼儿园一点裂缝都没有。如果要倒,两个应该一起倒塌。与学校相邻的住宅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也没有发生倒塌。
新建小学的隔壁是11层高的乔高大厦,楼房一侧有几道裂缝。大厦的一位工作人员16日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已经测定大厦地震后属“中度危房”。大厦5年前使用,“按防七级地震标准建的”。
在家长们看来,新建小学是穷人、低保户和下岗职工子女们才会上的学校,有钱和有关系的人的孩子都在新建小学200米远的北街小学,在地震中,北街小学教学楼没有倒,没有一名学生死亡。
彩印厂下岗工人李江庆幸自己的女儿两年前就从新建小学毕业了,他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前不久从新建小学转到北街小学,也逃过一劫。“四川农业学校都江堰分校的子女大部分在新建小学读书,他们在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基本消失了。”
另一名彩印厂下岗工人付文庆幸自己12岁的女儿在妻子的户籍所在区域太平街小学上学,“多亏没有按我的户口把她转到新建小学。”太平街小学教学楼没有倒,只是出现了裂缝。“我们学校没有学生死。”付文的女儿说。
学生家长们也质疑新建小学的质量:都江堰城区的小学如北街小学、紫东街小学、太平街小学、团结小学、(水电)十局小学、幸福小学、葵光小学都没有倒,只有新建小学倒了。“早就有家长反映教学楼质量差,但是没有人搭理你。”李江激动地说。
17日,记者采访了北街小学的刘玉华副校长。她介绍说,上午成都市的建筑专家到学校里检查了两栋教学楼,说“主体结构非常好”,仅仅墙皮脱落,经过简单修缮一个月后就可以使用。该校两栋教学楼都是框架结构的,分别建于1994年和1998年,是按抗7级地震的标准建的。这位副校长认为,在地震倒塌的那些教学楼大都是砖混结构的,“质量好坏无非是取决于地形勘测、设计、材料及施工”。
一个镇失去了下一代
北川县茅坝职中电子信息一班的蒋建君因为调皮捣蛋,被老师叫到操场上训话,一起被训话的还有20多个学生。地突然晃起来,老师一把按着他的头将他按倒在地。等他抬起头,看到到处都是烟尘。茅坝职中的三栋楼“全垮了”。
事后,幸存的396名学生集中在一个体育馆里,而茅坝职中共有700多名学生。在绵阳市汉旺镇,两个学校的废墟下也至少埋着200人。而在青川县木鱼中学的废墟下,也埋着大概200名学生。青川县倒塌的红光和东湖两座小学的学生还比较幸运,人员撤离后楼房才倒下来。东湖小学仍然伫立的只剩下一根旗杆。
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则面临着失去6-13岁一代人的危险。这个镇有1万多人口,活下来的却只有2900余人。更为悲惨的是,小学的教学楼坍塌,400名小学生只有100来人幸存。15日,在经过几天连续的抢救学生及家长的不断指责之后,校长伤心、疲倦地躺在操场上,他的身边是成片的学生的尸体。与青川东湖小学一样,学校只剩下一根旗杆。映秀镇幼儿园81名孩子也只剩下一半活着,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则发生了严重倾斜,教学楼是去年刚建的,大部分学生得以逃生。
映秀小学一(1)班的蒋雄说,地震一发生,音乐课老师大喊一声“快跑”,全班学生迅速从一楼跑出来,教学楼随后倒掉了。在外面上体育的学生也得以幸存。
处于震中的人们经历了更为恐怖的场景。“就像炸弹一样,玻璃到处乱飞,天一下子就黑了(灰尘太大)。”初一(1)班的刘景豪说得很平淡,说自己当时只有一点点害怕。漩口中学的一位女生跑出来后则吓晕了。
中学与小学的亲戚阴阳两隔。漩口中学的女生吴新叶说,他们家族中上中学的两姐妹得以保全,而上小学的一对表弟妹却埋在了教学楼下。“住在我们那一片的小孩都死得差不多了”。
映秀镇的一位老人说,小孩子都快死光了,下一代人没有了。
在学校教学楼一片灰色的脆弱中,却也传出一个明亮的消息:离北川县城15里的一所全国百强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三层教学楼没有塌,483个孩子和全部教职员工全部安全撤离到绵阳。该校教学楼是1999年由四川汉龙集团捐资52万元、县镇筹资20万元共同兴建的。
这是血的教训
“这次教学楼塌了那么多,死了那么多学生,这是血的教训。”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原刘总工程师说。这位已经退休但仍在设计院工作的总工认为,那么多教学楼倒塌,说明建筑上存在不足,有必要考虑提高学校的建筑的抗震标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建筑设计研究室崔海东主任也通过媒体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的建筑抗震标准重新修订。他说,同一个地区一定要根据特殊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尤其是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中小学,商场,都应该有更高的抗震要求。
刘总工程师说,最近几天他跟随有关部门到了一些学校现场,“现在学校教学楼砖混结构的还是比较多,框架结构的少,砖混结构抗震能力要低一些。这种情况亟待改进。”他介绍,按国家现行标准,成都、都江堰、汶川等地建筑要求达到抗7(烈)度标准,绵阳的要求是6(烈)度。目前,国家对幼儿园抗震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对学校抗震能力未作高于标准的要求。
刘总工程师表示,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最后确定震区各地烈度,所以尚不能断言各地建筑是否达到抗震标准。
他分析说,教学楼倒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节省成本方面的考虑,另外,教室的开间比较大,墙壁较少,窗户又多,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教学楼抗震能力较其他建筑低。“这次当然要总结经验,对学校抗震标准是不是应该提高一些,它的结构是不是可以采用更好的形式,建筑投资是否也应该提高一些。”
在媒体不断报出学校教学楼整体坍塌消息后,网友们已经关注这一问题,有人不无讽刺地问道:看看灾区倒了多少教学楼,又倒了多少政府办公楼。
北京一位资深建筑设计师表示,从电视画面上来看,学校倒塌现场钢筋很细,显然不符合相关标准。抗震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是不是被掺了水?
5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杨榕、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研究员赵凤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震区校舍倒塌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韩进和杨榕表示,中小学教学楼倒塌多问题已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一定从严查处,绝不姑息,会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统筹:本报首席记者 南香红
采写:本报记者 贾云勇 张艳芬 朱卓华 卢斌丰雷 鲍小东
教育部建设部地震局官员谈震区校舍倒塌
发布时间:2008-05-16 15:39:41 来源/作者:人民网-教育频道 【如何订阅手机报】
今天上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杨榕、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研究员赵凤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震区校舍倒塌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韩进介绍教育系统受灾情况
网友“不是我不爱你”:为什么学校师生死伤这么多?请介绍一下当地教育部门的受损情况。
韩进: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2点28分,正是学生集中上课的时间,校舍倒塌,造成老师、学生伤亡比较集中。我们和大家一样,希望没有一个老师和学生伤亡,但这次是巨大的自然灾害,事实是残酷的,我们向被地震灾害夺去宝贵生命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我们深切的哀悼。
教育系统的总体受灾情况正在统计之中,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初步的,根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14日,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倒塌房屋21.6万间,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尚未传出,数字未包括在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坏,北川县教育局办公楼整体垮塌,62名工作人员只有19名生还,局长遇难。地震灾害损失的整体情况待核实准确以后有关部门会公开发布。
韩进回应“校舍倒塌多”质疑
网友“杜康”:为什么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学校校舍?
韩进:我们也注意到新闻报道上有大量学校倒塌的信息,对此我们十分痛心。媒体和社会不断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过高,这也是我们十分关心和从一开始就不断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抗震救灾中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对这些问题将来会通过认真调查来确认,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一定从严查处,绝不姑息,会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韩进:偏远地区学校的恢复和重建由政府承担责任
网友“养得一团春意在”:请问教育部对于校舍改造是否有近期和长远规划?城市的孩子当然问题不大,可有些农村偏远地区的校舍是真没钱改。
韩进: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有要求、有规划,也有学校建设标准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承担全部责任。对于受到地震灾害的区域,学校的恢复和重建国家会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农村偏远地区,不仅仅是学校的建设,对于教师的工资、学校的办公经费,都要由政府来承担责任。
杨榕阐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求
针对网友关于学校建设标准的问题,杨榕介绍说,目前我国针对中小学校已有专门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中小学校校址选择、平面布局、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层数和构造、交通和疏散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对于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杨榕:中小学校教学楼倒塌原因已开展调查
网友“猎隼”质疑:现行法规明文规定:中学教学楼高度不准超过5层,教学楼屋顶必须钢筋水泥现场浇注不准使用预制板,为什么这次地震灾区倒塌的学校有5层以上的教学楼,并且多是预制板屋顶?
杨榕回答说,《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5层,教学楼采用何种的结构形式,要根据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来确定。这次中小学校教学楼的倒塌情况,已要求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杨榕介绍主震过后余震期间保证安全的措施
网友“杜康”:余震期间,要注意哪些与建筑有关的事项?
杨榕:主震过后,余震很多,为保证人员的安全,首先应对房屋进行初步鉴定评估,经鉴定为危险的房屋及有待进一步鉴定的房屋,应远离。在搭设临时避难设施时,应选择安全场地,避开危房,远离危险源。对室内燃起管道、灶具、用电设备等,应确保安全关闭,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杨榕介绍震后危房处理方案
网友:地震之后的危房如何处理?
杨榕:这次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变形、开裂或损伤,我们已派有关专家赶赴地震灾区,指导和帮助房屋受损鉴定、评估,对于受损房屋,首先要进行初步鉴定,主要是对房屋的变形、开裂和损伤情况进行检查。经初步鉴定,确是基本安全的,允许继续使用,是严重破坏和无加固价值的房屋建筑,则要在现场划定警戒线,予以警示,等待拆除。其余的情况,要做进一步鉴定、评估,暂不使用。
赵凤新:汶川是用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
针对网友汶川县城是不是震中的质疑,赵凤新解释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汶川县城是这次地震的仪器震中,即用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特别是地震断层破裂的初始点。这次地震断层破裂的长度长达300公里,因此很大区域范围内的破坏程度都相当严重。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区域被称为“极震区”,这次地震的极震区相当大。
另外,这次地震的断层是一个逆冲断层,断层两侧的震害程度会有差异。断层是单侧破裂,在破裂方向上的地区震害会较重。这种种因素都将影响着震中区的震害分布。
赵凤新称将综合考虑是否提高抗震设计标准
针对多位网友提出是否要提高中小学校抗震标准的问题,赵凤新说,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的实用功能重要性所确定。事实上,经过1966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对工程震害调查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后,我们都在其后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修订工作中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这次地震以后,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设计标准,我们会结合震后工程震害调查,在地震部门对当地地震烈度进行复核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决策。
赵凤新介绍值得我国借鉴的日本抗震经验
赵凤新在访谈中还特别介绍了日本在抗震方面的一些经验。他说,日本的地震频度和强度都非常高,但在日本发生大地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却相对较少。在日本,公众普遍了解目前地震预报还不过关,难以在震前提供准确的地震预报,因此公众对政府在大地震前发布地震预报也不抱奢望。在日本提高各类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和抗震能力,提高震后救援能力和公众的减灾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赵凤新表示,地震本身不杀人,是房屋的破坏才导致人员伤亡,日本的这些经验值得我国认真借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