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如果大家都拥戴范美忠……
如果大家都拥戴范美忠……
郭松民
自从我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和范美忠PK的节目播出后,网上似乎掀起了一股拥戴范美忠的风潮,虽然也有支持我的声音,但总的来说,不占主流。
我知道,这和我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粗暴地抨击他有关,但我和范美忠分歧的焦点究竟在哪里,很多支持他而反对我朋友可能反而忽略了。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网上找来视频再看一遍。其实,无论我的语言怎样粗鲁,举止如何失当,但我的观点却是清晰的,那就是范美忠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要不要崇高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要不要根据契约精神履行自己职责的问题,即要不要“尽职”的问题。
对于他在地震发生时率先逃跑的行为,我认为这是一种失职的行为,突破的是一种“底线道德”。因为按照自由主义的原则,你既然是在自愿条件下签定契约,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因此你就必须承担教师的责任,而这种责任,也就包括照顾孩子们安全的责任,这一条就算没有写在合同里,也是不能推卸的,因为这是社会公认的不成文法。
但范美忠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这种“尽职”的行为说成是一种“牺牲自己救别人”的高尚行为,如此一来,这似乎就成了少数人才能做到的“高标准的道德”。“尽职”即“底线道德”,是人人都必须做到的,做不到就应该受谴责,否则社会就乱了套;而“牺牲自己救别人”的“高标准的道德”由于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所以只能用鼓励的办法,却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范美忠以承认自己是“真小人”为代价,成功地为自己解了套。但请大家想一想,小范同学在这里是不是偷换了概念?
那天在现场,我虽然火气很大,但仍然指出:范美忠还是可以被宽恕的,毕竟地震来得很突然,但前提是他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失职和突破“底线道德”的行为,并为此表示忏悔。然而范美忠却能够用自己如簧之舌,为自己做了一番失职有理的辩解,这是导致我怒不可遏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我和范美忠的分歧就在于:一个人要不要“尽职”?能不能以“尽职”为“底线道德”来要求每一个人?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要不要遵守自己自愿签下的契约?如此而已。
在厘清了我和小范同学的分歧之后,如果大家仍然愿意拥戴他,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也只能追随大家之后,同时我还有这样几点建议:
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相关条例,规定军人在遇到生命危险时可以拒绝执行命令;
修改《警察法》,规定警察在感到有危险时,对受害民众可以不出手相救;
修改《教师法》,规定教师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先于学生逃命,这一条同时要让每一个家长和孩子都知道;
……
最重要的,是要修改《宪法》,规定公民可以出于个人的理由放弃自己的职责,任何机关、学校、企业等均不得追究其责任,并将其列为基本人权(这也算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贡献);
我的建议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把国名改为“真小人共和国”,重新谱写国歌并命名为“真小人之歌”等,最重要的,是要请小范同学出任教育部长,以便把下一代都培养成“真小人”。
大家以为如何呢?
当然,在争论时,我也违反了一些“底线道德”,比如打断了别人的话,使用了一些粗鲁的字眼,甚至拂袖而去等,这个帐我是认的,至于别的帐,则我就不认了。
做客凤凰卫视:无悔愤怒
郭松民 发布时间:2008-06-08 09:35:39
21点刚过,手机“滴”的一声,就来了一条短信,只有四个字:“你很失败!”
短信是一个好朋友发来的,“失败”指的是我刚刚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里面和范美忠(“范跑跑”)辩论时的表现。我想,这位朋友说我失败,那就真的是很失败,因为我知道,如果有可能,他就一定会给我鼓励的。
我对荧屏上的自己,也很不满意。在电视镜头里,我怒气冲冲,暴跳如雷,气急败坏,一度甚至拂袖而去,不仅如此,我简直没有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在争论激烈的时候,我还骂出了“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有博友如此留言:“斯文扫地!”
当然,我在节目的录制现场,感觉不是这样的。那天我觉得自己像个敢于刺刀见红的战士,观众也给了我很多的掌声。节目录完后,还有不少观众围上来要求合影,签名,称赞我讲的好。但,为什么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呢?
我不愿把责任归咎于剪辑人员,虽然有些镜头剪辑得不很好,但总的来说,剪辑出来的节目,与录制现场的情况是基本吻合的。
所以失败的原因,只能在我自己!因为我太愤怒了,没有控制住情绪,反而完全被情绪所控制了。在节目录制前,我已经是一腔怒气,如此黑白分明的事情还有什么好辩的?嘉宾们在休息室见面时,我只是在没有完全认清那个人是谁的时候,才和范美忠握了一下手,节目结束时,范美忠又趋前握手,被我断然拒绝:“我不接受你的道歉,拒绝和你握手!”主持人胡一虎见状对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不管怎样他也是从灾区来的呀?”胡一虎拉住了我的手,又让人叫回了已经走出录影棚的范美忠,于是才有了最后握手的镜头。
愤怒导致了节目的失败,我已经参加过很多电视节目,但荧屏上的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看上去这么糟!
可是,我不该愤怒吗?
一个老师,在危急时刻,丢弃了自己学生,不仅毫无内疚,而且还振振有辞,俨然是一个“自由与公平”的斗士,“人性”英雄——这,难道不能激起你的愤怒吗?
一个校长,居然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丝毫不怀疑他继续担任教师的资格,并公然强奸学生的意志,说他们如何爱戴一个抛弃他们的老师——这,难道不能激起你的愤怒吗?
还有那样多的“朋友”、专家……,一脸的人文关怀,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为他进行辩护,似乎是范美忠,而不是那些被他丢弃的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这,难道也不能激起你的愤怒吗?
底线!底线究竟在哪里?去年讨论《色戒》时,就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所有的底线都在不断地被突破,要求尊重底线的声音却被说成是在逼他当英雄,堕落不知道究竟要伊于胡底?
我们是在辩论一个根本就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这就足以令人气涌如山!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一再成为问题,却每次都会有人出来巧舌如簧,把黑的说成是白的(尽管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白的,黑狗再洗也洗不白!),然后再反咬一口,说你不能容忍异端——这,难道还不能激起你的愤怒吗?
不知道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始终对突破自己的社会伦理底线的行为保持心平气和,无动于衷?
一个民族不会生气,没有血性,究竟是好是坏?
如果大家都很愤怒,至少我的愤怒不会显得那么突出,很可能,我也不会如此愤怒,正是因为如此之多的“理性”、“宽容”的喧嚣,才彻底激怒了我!
怪不得鲁迅先生会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又主张宽恕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先生还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多年以前,龙应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多年以后我发现,生气,也就是愤怒,在中国仍然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节目固然很糟糕,但我却绝不后悔,因为我发现,我具备了某种稀缺的品质。我没有被他们同化,我没有麻木不仁,我不是冷血动物。
让他们温文尔雅,风度翩翩,道貌岸然去吧——我愤怒!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