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凹凸式通货膨胀
中国的凹凸式通货膨胀
孟戈
(按)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要想正确分析今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局面,一定要从中国经济的走向和可能局面着手。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从传统经济学上讲:通货膨胀指纸币大量发行导致的整体物价水平上升和整体购买力下降。不存在局部的通货膨胀问题。
学者孟戈日前提出“凹凸式通货膨胀”概念,则认为在特殊情况和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定义,在局部以特殊的形式出现,并对国民经济造成整体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尝试,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特例,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注定要出些前所未有的特殊现象,凹凸式通货膨胀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没有这样认识,我们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
孟戈认为:中国已经处在明显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状态,并将日渐严重,表现是大量泛发的纸币在经济决策者和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的主导下,被肆意流动在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疯狂拉高两市价格,使两市的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在这两个支柱型产业中造成了严重的异峰凸起式的显性通货膨胀,同时,由此造成了居民购买力的实际下降,形成了下陷的凹式隐性通货膨胀,两者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民民所持币值的整体下降,如果中央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可能释放的危机,这两种表现形式各异的通货膨胀将渐渐造成正常币值水平面的彻底解构,出现整体性的通货膨胀,引发中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并将导致国民对政府的严重信任危机。
我们希望,孟戈的“凹凸式通货膨胀”观点,能引起大家的争论。
在此“奇文共欣赏”同时,欢迎大家就中国经济今后走向等问题,广泛发表言论,开展“当前中国经济大讨论”活动,形成比较接近中国经济真实的观点和意见,整理成系统文本后,我们将向社会各界广泛发布,无愧于当代,无愧于中国和历史。
我们特邀孟戈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稿除向本网站发布外,还可以向孟戈直接发送,他的电子邮箱为:[email protected].电话:013104419064。
本活动和有关文章观点,请各位网友向相关网站、论坛广泛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参加我们的活动。
第一部分 凹凸式通货膨胀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期是不是出现通货膨胀,中国近期的经济特点倒底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综合2009年的经济情况和特点,我个认为:
中国已经处在明显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状态,并将日渐严重。
从传统经济学上讲:通货膨胀指纸币大量发行导致的整体物价水平上升和整体购买力下降。不存在局部的通货膨胀问题。
我这里提出的凹凸式通货膨胀概念,则认为在特殊情况和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定义,在局部以特殊的形式出现,并对国民经济造成整体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尝试,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特例,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注定要出些前所未有的特殊现象,凹凸式通货膨胀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没有这样认识,我们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
现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和非主流经济学家,在对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进行研究时,都是按以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情况和标准的通货膨胀学说,研究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所以,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现象的一些说法,盲人摸象,各说其见,都没有抓到事物最核心的本质。
中国出现明显凹凸式通货膨胀状态的表现是:大量泛发的纸币在经济决策者和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的主导下,被肆意流动在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疯狂拉高两市价格,使两市的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在这两个支柱型产业中造成了严重的异峰凸起式的显性通货膨胀,同时,由此造成了居民购买力的实际下降,形成了下陷的凹式隐性通货膨胀,两者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民民所持币值的整体下降,如果中央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可能释放的危机,这两种表现形式各异的通货膨胀将渐渐造成正常币值水平面的彻底解构,出现整体性的通货膨胀,引发中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并将导致国民对政府的严重信任危机。
凹凸式通货膨胀概念,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概念,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来讲,是一个完全另类的观点,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和发展?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经济现象的一个新发现和新阐述。
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不断运动着的宇宙中,人类世界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过去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停滞不会与通货膨胀一起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根据这种经济现象又发明出了“滞胀”概念。
所以,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中,不断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当前中国纸币超量发行的大环境下,并且这些大量增发纸币主要为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独家持有、使用的特殊条件下,局部的某一支柱型产业价格严重偏实际价值的上涨,比如房地产业等的异常价格上涨,比如股市严重偏离市值的上涨,具有纸币超量发行导致的物价水平上升和购买力下降的特点,其实就是一种实际上的通货膨胀现象,这种现象已经造成社会购买力大面积下降和居民所持币值的大幅度下降,同时也正在造成国民收入水平的整体下降,这样形成在社会正常币值面上的异常凸起和必然凹陷,将渐渐解构这个社会的正常币值面,出现整体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并将导致国民对政府的严重信任危机。
这是特殊市场经济生态圈中的特殊现象,虽然不符合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货膨胀是“价格整体上涨”的特点,但是,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就不能按传统经济学的定义来判断了。
我说的支柱型产业,指的是与国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的大宗商品或社会主导产业,比如住房,比如与国民通常投资(保值增值)形式密切相关的金融商品,如股票等。
这种极其特殊、极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究其根本,是一种特殊的通货膨胀现象,不能用泡沫经济解释。泡沫经济的本质是哄抬物价的市场行为,不一定就有政府大量发行超过实际需求的纸币这个因素,但是,中国现在这种凹凸式通货膨胀的主导原因是政府大量发行超过实际需求的纸币,同时,政府主导的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利用这些超量纸币在局部经济领域疯狂制造泡沫,具体的在特定领域中实现了超量纸币的显性通货膨胀作用。
现在中国股市和房市疯狂爆炒的深刻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大量发行超过实际需求的纸币;二是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下降。
这完全符合传统经济学通货膨胀的定义,所以,我说现在股市和房市的现象,是中国特色的凹凸式通货膨胀。
这种局部的极其严重的凸式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特别是房市的虚高狂长,使国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实际上严重降低,造成以国民整体购买力下降和所持币值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凹式通货膨胀状态,尽管这个凹式通货膨胀状态非常隐蔽和间接。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特有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状态。这种中国特色的凹凸式通货膨胀,是整体通货膨胀的显性表现和第一阶段。
其实,所谓的凹凸式通货膨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具有整体影响性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有的表现直接,有的表现间接罢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的结论,和中国消费指数(CPI)的统计方法有关。
现在中国经济的研究结论,大都是从中国现在的消费指数(CPI)上讲的,由于中国现在的消费指数,没有将住房等因素放进去,加上现在对中国居民的实有资产价值评价中,也没有将中国居民股票投资的价值问题充分考虑进去,所以,单纯就现在的中国居民消费指数看,诚如中国经济界权威人士所言:“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通货膨胀问题在中国不是很明显。
凹凸式通货膨胀这样的特殊表现形,以及中国消费指数的统计方法,将问题暂时隐藏起来了。
如果将所有因素综合在一个层面上考虑,目前两种表现形式各异(凹凸不同)的通货膨胀,虽然没有从具体形式上造成正常币值面的整体解构,但这样两种表现形式各异(凹凸不同)的通货膨胀,确实已经对中国经济,对国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造成了深刻的整体性影响,从这样的全面数据上评价中国的经济,就会看到目前的中国经济状态,已经符合传统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了,完全可以得出中国已经出现明显甚至严重通货膨胀的结论。
从造成这样凹凸式通货膨胀状态的纸币来源和政策制定上看,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们制造和主导了这样一个不正常甚至极其危险经济现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在我看来:最为严重的是,政策制定者们抛弃了正确的应对之道:重组,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的坚强有力发展。他们希望用大量的流动性来冲走泡沫破灭的恶果,但这种行为的后果并不是带来下一场繁荣,而是整体性的全面的通货膨胀,由此,一场滞胀性质的经济危机正在中国渐渐展开。
第二部分 凹凸式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
所谓“通货”,就是流通货币的简称。从根本上讲: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的整体性下降。中国目前是否严重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我说在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凹凸式的通货膨胀,凸式,指的是正在股市、房市流动着、膨胀着的通货,这些货币的币值相对于它们炒作的商品的市值,已经是远远偏离了,呈凸式上升的通货膨胀状态。
凹凸式通货膨胀,与整体性出现的通货膨胀不同,它不象整体性通货膨胀那样在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同时出现,它出现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社会经济支柱产业中,比如股市、房市。
通货膨胀一定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政府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大量泛发纸币,二是货币和市值或购买力整体性下降。
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出来后,中国政府有个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国政府的主要目的是拉动经济的发展,这些货币有多少是超过实际需求的泛印,这个还要再作研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根据现在情况看,这个4万亿的投资,很多资金没有用于实业经济的投资,也没有用于居民的消费,而是用发展实体经济的名义拿去后,投向了投机性的股市、房市。
从另一个宏观的统计数据上看:中国货币与准货币(M2)供应量由1990年的15293.4亿增至2008年的475166.6亿,增长了30.07倍,年平均增长20.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为15.3%。就是说连续18年,货币与准货币(M2)的年平均增长比社会消费品总额高出5.6%,(以上数据是依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 计算出来)
特别严重的是,据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提供的信息看:“中国的银行在今年(2009年)前9个月总共借出去8.7万亿人民币新增贷款。如果我们把一块钱一块钱连在一起搭一座桥的话,从地球到太阳可以绕8个来回。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日本的20世纪80年代泡沫期,在格林斯潘本世纪初的泡沫期,我们都从来没见到过新增贷款的GDP比率达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地步,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热极其严重。”
陶冬认为,今年的上半年,这些流动性拉动中国的A股成为世界升幅最高的股市,之后资金又向房地产流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总共有92块天价地王,其中70%是央企买的等。他还指出:“有人说银行今年上半年一个月贷出去1.5万亿,现在一个月贷出去4000亿,这不是在收吗?不是,中国经济这个茶杯里面水早就满了,无论你是再加1.5万亿,还是再加4000亿,都是溢出来了。中国今天要的是从水杯里面把水抽出来,而不是少加一点新水进去。” (《陶冬:天量放贷将‘绊倒’中国经济》新华网 2009年11月17日)这种说法可能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导致这两个股市和房市疯狂拉高这两个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极其过热,这种流动性一个主要根源在于中国的银行在今年前9个月总共借出去8.7万亿人民币新增贷款。
上面这个统计数字讲得清楚:中国的银行在今年前9个月借出去的8.7万亿人民币新增贷款。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在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出来后,中国政府实施的那个4万亿的投资计划。
根据现在情况看,这些投资,很多资金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投向了投机性的股市、房市。
纸币发行最终要以商品交换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但是,现在这些人民币中相当多钞票是新发行的钞票,是离开了以商品交换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大量泛发纸币,今年M2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初年20%的限定目标这个铁的事实,就是一个证明。
这种远远超出商品交换实际需要的天量纸币,在当前房市、股市中“横冲直撞”,炒热了房市、股市,房市、股市的实际价值与货币价值严重分离,目前在中国股市、房市中热炒的货币,在这两个大的支柱型产业市场中,形成了极其巨大的虚高和泡沫,但是,虚高和泡沫仅仅是表象,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一种发生在局部的凸起式通货膨胀,一种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全面影响的特殊形式通货膨胀。
当前中国凸凹式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政府天量发行纸币,然后主要由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独家持有,并且在两个相对封闭的产业圈中肆意炒作。
所以,当前股市和房市泡沫疯长的现象说明:第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以在房市、股市中凸起的方式爆发,并造成了国民消费水平、购买力、以及所持币值的降低。第二,造成这样状态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经济的决策者们。
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情况看,这种凹凸式的通货膨胀往往是整体性通货膨胀的显性表现,是爆发全面的整体性通货膨胀的前奏和第一阶段
最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特殊的条件下,通货膨胀由于某种原因可以在局部形成,有的是显性直观的,有的则是隐性间接的,这样局部形式表现出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币值和购买力等有着整体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为什么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冲击不大
中国现在这种货币(纸币)供应的超高速增长,大量脱离实际市场需求泛印纸币、泛发纸币,就是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但是多印的纸币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居民的日常消费形成太大的冲击呢?
从市场经济的正常情况来讲,纸币大量脱离实际市场需求泛发后,应当引起社会的整体性通货膨胀。但请大家注意,这是正常的情况。但是,上面我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尝试,它是市场经济的特例,是怪胎还是新的形式,都需要时间的证明。所以,要想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独特情况,不能用正常的市场经济逻辑。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完全不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影响经济的巨大作用力,所以,尽管我们这个社会从经济上全面采用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还不是完整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把握这样一个特点进行。
现在超量发行的天量货币,如果是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控制作用非常有限,会有不同的流向,要呈散射式分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整体性通货膨胀一下就会全面爆发出来,但是,在我们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控制作用绝对强大,政府主导的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的经济影响力也非常巨大甚至一家独大,这样的结构性特点,就有可能在相对独立的产业中形成相对封闭的经济生态圈,最后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一种极其特殊的凸凹式通货膨胀现象。
所以,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完全按着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定义进行,一定要注意到这个特殊性,然后由这个特殊性造成的特殊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
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面讲的“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总共有92块天价地王,其中70%是央企买的”等。
这说明,这些通货膨胀的货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的,是只有特殊地位法人才能持有的。
这样,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这些大量增发纸币,主要为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独家持有、使用,而这些持有大量增发纸币的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持有纸币后,由于巨大短线利益的驱动,大多没有进行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投入,而是选择了在股市、楼市短期炒作的方式使用这些超量纸币,使这些超量纸币主要在两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翻云覆雨。
因为买房子要用的是多年的积蓄,它不是用短期收入对比的一种消费,一般人买股票也与月收入没有太大关系,所以,这种凹式通货膨胀,表现得非常隐蔽和间接,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天天要吃要用的商品直接相关,这样,这些横行在两个相对独立市场中的超量纸币没有直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特别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明显的冲击。这样的特点,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到这种凸凹式通货膨胀太大冲击的原因。
这种局部的某一支柱型产业价格严重偏实际价值的上涨,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大的隐蔽性的凸凹式通货膨胀,尽管有的以局部的显性表现出来的,有的则是以局部的隐性发作的,但是,这两个特点综合起来,对社会购买力和居民所持币值的影响,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由此,我郑重提出凹凸式通货膨胀的概念,“与时俱进”的对原有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事实上传统经济学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凹凸式通货膨胀的概念,符合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这个概念从新发生的经济现象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如果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情况,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标志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甚至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如果我们将凸起的通货膨胀部分和凹下的通货膨胀部分一综合,再加上国民由此下陷的币值和下降的购买力或下降的可预期购买力等因素,再参照以新增发天量纸币有多少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这个数值,就可以得知现在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第四部分 凹凸式通货膨胀是特殊形式的掠夺
中国现在出现的是凹凸式的特殊的通货膨胀现象,这样的现象在世界其它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不是出现过或存在着,还是进一步考据。
但是可以肯定的讲:即使国外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有类似情况,中国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的发生和表现形式,也是非常独特的独有现象。由于中国独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中国的凹凸式通货膨胀,主要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大量印发纸币和对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大额“政策性”投资。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远远超出商品交换实际需要的天量纸币大都在政府控制的大型国有企业(央企)的手中持有,由他们主导着流动!
这样作的结果是:没有权力持有这些通货膨胀的货币的中国居民,反而要为此买单,要单方面吞下由此带来的价格上涨等一系列苦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用特权持有这些通货膨胀货币的集团或个人,肆无忌惮的对自己进行经济剥夺,一部分人暴富起来,另一部分人,占社会最大多数的人将从此一切重头再来甚至彻底贫穷下去。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特殊利益集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原则的肆无忌惮的破坏和强暴。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不同。
所以当前中国出现的这个现象,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中自然出现的一些相类似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样的事情,是空前的,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前中国纸币超量发行的大环境,并且这些大量增发纸币主要为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独家持有的特殊条件下,才能由政治上和经济占有特殊地位的特殊利益集团操纵实现。
我们从房地产行业具体讲讲。
中国人自古有了钱习惯于买房子置地。日前“腾讯网”发起了一项“幸福与房子关联”的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一定至少要有一套房。所以,房子在中国是个牵动每个老百姓神经的民生问题。
住房是与国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的大宗商品,由于现在中国房市价格远远高于房产的实际价值,从一般社会持币购买者而言,他不是新增发天量纸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所以,他用于购买房产的货币,如果他一次性用的是他个人原有的积累,用原有的与房产本来价值相符的货币积累,购买通货膨胀后的价格的房产,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出现了他购买力的实际下降和所持币值的实际贬值,本来他积累的这些货币,可以购买100平米的房产,但是,由于房产市场的严重通货膨胀,他只能买80平米甚至50平米的房产了。
从统计数据上看:现在中国的房价在不断攀高,但是,国内失业率在提高,国民实际收入在下降,中国的房价严重超过了国民的实际购买力。这个情况下,如果他采用贷款形式购房,除了首付款部分的实际贬值外,他还要用他实际下降的收入,去支付已经通货膨胀后的高价房款了。
对于这样的房产消费者来讲,这就实际上出现了凹式的通货膨胀,他持有的或即将收入的货币大大贬值了,他现在的消费水平将实际上大大下降,可预期购买力也将大大下降,在他的消费结构中,实际上出现的是更严重的凹式通货膨胀。
如果这个人今后失业了,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由于房产是大宗商品,而且是相当多数人一定要消费的日常生活用品、必须品,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中国人买房子,要倾尽一辈子的积蓄,所以,这样的凹凸式通货膨胀,对于中国人消费水平和实际收入水平影响非常巨大,对中国居民整体财富水平、特别是习惯储蓄的中国人所持币值的影响非常巨大。表面看它是局部出现的凸和凹式的区域性通货膨胀,但是,它实际上的影响却是整体性的和结构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种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导致迪拜危机的导火索,是对房地产行业大肆放贷,过度借钱,靠全巨额金融资吹起了房地产泡沫。迪拜的房地产危机,对当地原住居民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还没有资料说明。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对很多已经在通货状态下购房的中国原住居民会有多大影响,这是无法估量的事。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我国房地产业占到GDP的6.6%和1/4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分析人士认为,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现阶段依靠房地产发展生产的几十个行业,如钢筋沙滩生产商等,还有那些投资房地产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将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对于在通货膨胀状态下购房的消费者,他在以后流动状态中的消费水平更将大幅下降,这些将让失血严重的中国实体经济崩溃。
毫无疑问,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未来中央政府的积极调控政策因某种原因选择退出,房地产业就可能出现根本性的逆转变化。
股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形式就两个:房产和股票。所以,股票是与国民通常投资保值形式密切相关的金融商品,当前中国股市远离实际价值的暴涨,究其实质,是与房地产商品暴涨一样的“凸式通货膨胀”,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的结果,与房地产造的结果一样,这里就不多讲了。
但是,由于中国的CPI(消费指数统计),不将房地产和股票等列入统计范围,所以,从中国公布的CPI(消费指数统计)中,“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看不到凹凸式通货膨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歌舞升平。
这也是凹凸式通货膨胀在中国特别隐蔽和特别危险的原因所在。
在大潮中随波逐流做楼市投机和股市投机的中国居民,只要进退得当,会从凹凸式通货膨胀中得到好处,甚至大大的好处,但是要进退不当,迟早要血流成河。
对于凹凸式通货膨胀中不买房子,买不起房子的老百姓,或者不进入股市的居民,特别是农村的数亿单纯农业人口群落,有没有什么影响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最近的演讲中承认,“低收入群体根本没有钱去买房子”。( 卢中原:《4万亿并没有过多投向“铁公基”》 2009年10月23日 新华网综合),所以,研究中国经济时这些因素一定要考虑进去。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受国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影响,这一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水平都要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凹凸式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只不过是有些显像、有些隐蔽罢了,而且一旦到了整体经济危机出现,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高速经济发展。中国人现在的货币积累,主要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年、十年来的积累,这样人为政策性造成的凹凸式的通货膨胀,在这样持币消费者收入水平没有相应同步上涨时,在他的收入水平没有与实际上的对应消费出现的通货膨胀大体相应情况下,无疑是一种强盗式的掠夺,相当彻底的掠夺,经过这样一次秋风扫落叶式的席卷,这些中国人享受到的改革开放成果、好处,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这样的高房价将把老百姓都搞得很穷,买房的和不买房的都搞得很穷。
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为了国富民强,但是,现在奇怪的是,经济决策者们似乎一定要存心和老百姓对着干,一定要把老百姓口袋里辛辛苦苦积蓄了二、三十年的钱折腾光才算尽兴。
这样凹凸式通货膨胀的结果是引发整体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而且最大可能是滞胀。
第五部分 经济决策者是怎样看待凹凸式通货膨胀的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上,股票这样的虚拟经济,形成泡沫的房产经济,都不能成为真正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唯一不让这种凹凸式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产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方法,就是实现巨大过剩的流动性“软着陆”,同时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方向和结构上的“重组”。这个经济决策者们也明白,也是经济决策者们的最大担心。但是经济决策者们不敢让流动性强制性的降下来,综合国内外情况,经济决策者们认为如果现在就让中国的流动性强制性的降下来,多大问题都可能出。经济决策者们的设计是通过“流动性”的自我调节,让这种特殊的凹凸式通货膨胀实现“软着陆”,试图将这种凹凸式的通货膨胀危害降到最低。
这一点从经济决策者们对房地产的态度可以看出:
很多中国人是贷款买房的,这本身就是“寅吃卯粮”,就是所谓的“超前消费”,是房屋生产过剩的表现。去年(2008年)我国房屋销售已经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房地产商面临“严冬”,呈现出生产过剩的本来面目,但是,由于政府为了挽救“经济下滑”,投入“天量”贷款,一些得到贷款的企业(主要是央企、国企),高价购买土地,倒卖房屋,甚至出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总共有92块天价地王,其中70%是央企买的”的惊人现象,同时,大量普通民众害怕房价无限制持续上涨倾尽全家积蓄抢购住房,使我国的房屋买卖又转入“盛夏”,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暂时掩盖了房屋生产过剩的真实面貌。房屋是最昂贵的生活资料,也是最主要的生活资料,这次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就是从房屋还款危机开始引爆的。
同是购房可以办理当地户口等等一系列政策比2003年房地产调控以前还宽松。因为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投资优势消费,还是政府财政。中国投资的三大块:工业、基建、房地产开发,那一块的兴衰都要由房地产来决定。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政府的货币政策会变得超级宽松,降低贷款利率甚至于比存款利率还低,不但如此,还大量的发行钞票,M2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初年20%的限定目标。所有的一切,因为投资需要钱,因为一定要让凹凸式的通货膨胀通过更大量的“流动性”“软着陆”,总之,现在的经济不管是泡沫也好,虚拟也罢,都不能停下来,宁可饮鸩止渴也要继续向上向前冲,“走一步看一步”的“摸着石头过河”,否则,一切都要多米诺骨牌似的接二连三倒下了。
当前中国凹凸式通货膨胀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泛发纸币,然后由政府控制的特殊利益集团(央企、国企)肆意拉高股市和房市两个主要的国民经济大宗商品的价格,由此导致国民所持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实际大幅度下降,形成一种特殊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现象,并且使整个社会的币值处在随时可能崩溃的危险平面上。
从经济逻辑上讲,出现凹凸式的通货膨胀后,最好的或唯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对国家经济进行方向和结构上的重组,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牢牢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美好设计,从现在情况看,政策制定者们抛弃了正确的应对之道:重组,他们希望用大量的流动性来冲走泡沫破灭的恶果。
比如,在世界经济中,中国房价长期居高不下是个特例,这个特例的产生,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力挺。现在时值年末,疯传中国各银行将在年初将重新放松房贷。这个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从现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惯性和方向来讲,从现在经济决策人的思绪和判断来讲,政府短期内很难出台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不利的政策。事实上对于股市,对于过多的流动性,都不能不如此。赌徒历来有这样的惯性:“不见输赢不能下赌场”,这把牌已经赌到这样份上了,就象一列从高山上滚下来的列车,已经滚过多半个山腰了,还能往回爬嘛?就是想爬也没法往回爬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只能一咬牙再赌一把,再最后赌个输赢。
于是,虚拟经济(股市)疯狂炒作,泡沫经济(房地产)肆意制造。
但这种行为的后果并不是带来下一场繁荣,而是整体性的通货膨胀。
不过,必须依傍着政府吃饭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个可能不大。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谈及通货膨胀问题时表示,“中国未来传统意义上通货膨胀的危险并不大。” “在大部分产业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价格上涨是否意味通胀来临?》新华网 2009年11月26日)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也认为,“由于我国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态仍然存在,因此真正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亮点频县 矛盾凸显》)。
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必要的、一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当前国际经济状态低迷的情况下,有利于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那么,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年代里,等着中国的是什么呢?
第六部分 凹凸式通货膨胀将带来滞胀
中国现在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的结果是引发整体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而且最大可能是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滞胀”的实质,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但市场没有需求,只能通过利用将来的需求来动现在的需求
“滞胀”的基本原因有两条:
①它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不断发展的产物;
②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政策的结果。
这两条是互相结合的,而归根结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产生“滞胀”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的不断扩大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过剩与市场狭小之间的矛盾,这种生产过剩首先表现在消费资料方面,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方面。过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通常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对生产力和产品造成巨大的破坏去消除或缓解生产过剩,使生产与消费达到某种相对平衡,来强制地、暂时地解决这一矛盾。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政策,主要是财政和货币金融方面的膨胀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方面使每次危机都不能充分展开,以致使生产过剩同市场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因不得发泄而被不断地积累起来,导致经济停滞;另一方面,财政和货币金融的膨胀政策,又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加剧。结果,进入70年代以后,便出现了普遍的停滞膨胀。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压抑多年之后而出现的一种变异形态,也可以说是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压抑的经济危机以另一种形式的扩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反危机的办法起来反抗资产阶级自己,从而出现了停滞膨胀。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资产阶级用来克服危机的种种办法,都只不过是 “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7页)。停滞膨胀,作为危机的孪生子,确实使资产阶级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了。
现从在从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滞胀,罪魁祸首正是用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激进政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欧美这些现在正在陷入滞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来的,能算上高中生水平就不错了,老师都这样了,中国能好到哪里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滞胀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是财政和货币金融方面的膨胀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重演着这样的一幕,并且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和特殊,往往有过之而不及,由于政府的主导和操控,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凹凸式通货膨胀,所以,中国的凹凸式通货膨胀的最大可能是滞胀。
第七部分 滞胀将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话题,我不想多说,因为香港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有一篇文章讲得非常透彻,现在我把这篇文章转发如下:
我今天想谈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那就是滞胀,经济停滞发展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从09年的中旬开始,我们应该对未来有什么预期呢?我在去年的十一月时说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严冬,春节之后的中国进入严冬,经济到达谷底。日本的经济冬天持续了20多年,至今仍未复苏。因此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在到达谷底之后应该怎么办!
过去我们的经济有三驾马车,第一是消费,第二是出口,第三是政府支出。我们消费太少,很难形成马车效应。钢筋水泥做的过多,是一棰子买卖,没有长期效应也,不能形成马车效应。泡沫消费爆破,出口下跌,也无法形成马车效应。三驾马车都不能拉动经济,中国经济将停止发展。
目前我们的经济有滞胀危机。我希望透过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和大家谈一下,一旦到了滞胀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现象。滞胀时期,各国政府应付滞胀通常都是有气无力。全国老百姓在无力感的驱使之下,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在2009年看到一切,都是在美国1970年代滞胀时期形成的。比如刚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音乐基础来源于70年代美国滞胀时期。杰克逊70年代出道,80年代成名,从1969年到1980年是他一生成功的最关键时刻。在那个时期,美国老百姓在极度苦闷之后,特别想透过一个驱体的变动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猫王、披头士都是在70年代滞胀时期出现的,猫王受欢迎是因为他所唱的歌是含蓄的,可是他的形体语言却非常夸张。猫王那种含蓄的歌声与他所表现的肢体语言,让当时心情郁闷的美国老百姓得到心理极大的解脱,因此他成名了。杰克逊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他在70年代孕育出他80年代成功的关键,他把猫王的一切做了一个简单的改变。除了肢体继续夸张的肢体语言之外,杰克逊对猫王的含蓄的歌词进行了直白的改变,这是唯一的简单改变。
1983年滞胀的尾声时期,已经感到文化的撕裂。一次我在上课,一个亚洲学生来找我说,他在大学时候才发现自己是中国人,他在大学时刻发现自己不会讲中文,这是对他一生最重大的打击。这个同学在初中高中时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他的朋友是美国人的黑人、白人,他们玩在一起很高兴。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别人都不理他,中国人与中国人在一起,美国黑人在一起,美国白人在一起,形成一个壁垒分明的、以文化为区隔的群体。在滞胀时期形成的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美国的人群以文化分割开来。所以到了大学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根在中国。
这种以文化分割的群体,使很多事情变的很敏感。杰克逊因为得了某种皮肤病,而皮肤变白。面对黑人辱骂,杰克逊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发誓以当黑人为荣。滞胀时期的文化区隔,使得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种族非常介意。前几年美国的商务部长部骆家辉到广东与今天能源部长朱棣文要来中国,也是因为形成于70美国年代滞胀时期的文化区隔。
而除了文化音乐方面之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切。美国民众对于滞胀时期几任总统的平庸、无为已经憎恨到极点。而此时对政府成员的要求立刻上了一个层面,那就非常强调integrity,这个词意思是公正、正直、诚实。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只谈忠奸、善恶,从来不谈对错,而integrity不谈忠奸、善恶,只谈对错。然而integrity还孕育了讽刺幽默,形成了近几任美国总统的特性。
滞胀时期的美国,通货膨胀高达11%以上。此时的美国老百姓开始使用信用卡,好处就是花完钱之后等通货膨胀来临时还钱,越来越少。类似信贷、银行按揭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70年代孕育出第一批牛仔裤。70年代让女人地位提升了,因为滞涨时期,男人大量失业,养不活家里,逼的美国国会不得不通过两个法案一是给妇女更多的机会,二是允许妇女堕胎,从此之后美国妇女解放了。从这个时候妇女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开始与男人分享权力,而其结果就是离婚率大幅提高。
美国有三大萧条时期。1929年萧条时期的电影以幽默为主,2000年萧条时期的电影是以幻想为主,只有70年代的电影在滞胀的威胁之下,都是以恐怖、杀戮为主。那个时候通过这种放浪形骸,肢体的完全解放寻求心里面的寄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孕育出80年代的杰迈克尔·杰克逊。这个人的伟大不是任何影视歌星可以比拟的,他死之后的对世界的冲击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切,包括影视、穿着、时尚、意识形态、价值观,都是在滞胀时期所培养的。滞胀是一个极难解决的经济问题,它会产生一大批你想像不到的新兴产业和新兴观念。虽然我们未来可能面临滞胀的局面,但是不要把滞胀当成一个可怕的结局,因为很有可能在滞胀时期孕育出一个全新价值观的民族,甚至孕育出些全新的产业,滞胀可以带来一个社会全新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2009年12月1日至3日
作者孟戈电子邮箱为:[email protected]。电话:01310441906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