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细腻──《毛泽东大成智慧》读后
伟人的细腻──《毛泽东大成智慧》读后
提到伟人,大家想到的可能总是那些能够控制宏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睿智超群、思想深邃的所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等,他们或者有着卓绝的丰功伟绩,或者有着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或者给后人留下光彩照人精神财富,伟人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光环,这种光环往往会误导我们认为伟人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人。其实,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要想做到把握宏观和战略眼光,都是从细心重视并观察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的,正所谓明察秋毫,人先做到致察然后才能做到致不察,《毛泽东大成智慧》一书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告诉我们伟人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伟人同样有七情六欲。
人们走向成功,既需要客观环境,更离不开主观努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他的健康的身体、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独特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一切一切,都是毛泽东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毛泽东生在乱世,没有殷实的家境,更没有得力的靠山,其光辉灿烂的一生正是他孜孜奋斗的结果,正所谓乱世造英雄,我们以前太喜欢用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领袖、军事战略家等等这些严肃正统的词汇来形容他,我们把他放下神坛,为什么不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英雄来形容他呢?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非博学无以广才”,博学多才,既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天生的,毛泽东成功的事迹告诉我们:博学多才的唯一途径来自于学习。年轻时候由于经济窘迫而养成的借书习惯,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建国后,尽管他拥有6万册藏书,但仍然不能满足,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到图书馆去借书。他有北京图书馆的第一号借书证。他经常与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来往。
毛泽东非常赞同 梁启超 先生的“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观点,他小时候身体很弱,12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在病中他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此下决心锻炼身体,而且崇尚健身也要个性化,毛泽东喜欢冷水欲,喜欢游泳,喜欢露宿山野。有一个夜晚,暴雨、雷电交作的时候,毛泽东遍体淋漓的来到蔡和森家里,原来他刚从岳麓山巅跑下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上“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那句话的意境,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胆量。
我们也许会说伟人不愧为伟人,连锻炼身体的方式都不一样,但领导与变革的课程告诉我们领导力的培养有个人修炼的层面,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可见毛泽东是一个细心的人,他知道人非生而知之,所以要读书,而他又提到“读书,贵在独立思考”“不动笔墨不看书”,足以见其并不是死读书本,而是经世致用。毛泽东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锻炼自己的体魄,他是一个毅力超群的人。所谓领导者领导魅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果毛泽东不学习读书,可能会和父亲一样是个农民,可他却从身心两方面为自己作储备,他确实是个有心人。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说:所谓天才,是他们平时努力而不为大家所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毛泽东是卓越的领导者,如果没有他中国革命的历史会改写,全国人民得解放可能推后,他是无数后人,尤其是领导者学习的榜样,但大多数人只看到他成功的时候而没有看到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力图作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是否能像他一样去苦练内功呢?未必,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把一件件常人看来是小事的东西做的那么细致入微。
毛泽东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对同志、对亲人、对人民却有着上一样高的爱、海一样的情。这种情和爱,也给了他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对手从而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孝敬父母,他说:“是一家,不分彼此”“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他提倡即使夫妻之间也要讲原则,亲朋戚友,人间真情。1950年,杨开慧的母亲过80大寿,毛泽东吩咐儿子毛岸英回湘,并给老太太捎去两棵人参,让老人家滋养身体。人参是别人送的,但毛泽东认为老岳母比他更需要进补。次年,毛泽东又派二儿子毛岸青回湖南探望外祖母,以慰天年。
伟人也知人情冷暖,伟人的细腻情感成分和常人一样,爱别人会得到别人的爱戴,一个领导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去爱,他还能爱护自己的追随者吗?无论多么伟大的领导者都有侠骨柔肠的一面,其实,一个伟大的领袖能够体现一种平民式关爱更能体现出魅力,我们现在也经常看到胡主席和温总理到平民百姓家里一起包饺子等温暖人心的镜头。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要有组织洞察力,而要做到知人善任,就要做到明察秋毫,要充分做到识人,然后才能做到授权,用好人。试想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一个不关心别人的人,他能够用好人吗?毛泽东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他的用人之道,团结了战友,他的助手愿意鼎力相助,他的将帅愿意赴汤蹈火,他的部下愿意献出宝贵的生命。他提倡不拘一格选人才,他称赞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他说授权是成事的分身术,他说“有了母鸡何愁没有蛋呢”。中国有古语说“水致清则无鱼,人致察则无徒”,是说要给人一个自有宽松的环境,也就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授权,但作为领导者宽松的环境不能随便给出,要做到致察之后的致不察,即充分授权,但做到这一点不认真分析细细品味人性是不能完成的。林彪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但个性强,刚愎自用,听不得批评意见,和这样的人合作真是个难题,毛泽东在众多的人才中选中了罗荣桓,他为人忠厚谦和,原则性强,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晓,林彪和罗荣桓的组合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还有邓小平的三起三落都是毛泽东的知人善任的表现。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毛泽东注重细节的地方,毛泽东非常注重科学的做事方法,他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注重方法论,他没学过文学却能够写的一手好诗,他没上过美院却写的一手好书法,他没上过军事院校却成为一个军事家,他潜心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他把出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找到了出生证,他每到一处都做调查,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当时党内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和许多新接任的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划脚、瞎说一顿的倾向,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他曾大声疾呼:“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他劝告党的每个工作人员:“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每个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毛泽东正是通过对中国革命的悉心洞察才提出了好多著名论断:如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等。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正是他总结了前人革命的成败从中找到了救中国劳苦大众的革命道路。他的一切实践都还显示着权变的思想,从不死读书本,教条主义,读过毛选的人会发现,凡是中国革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都是他洋洋洒洒大笔一挥一篇篇逻辑严密,思想深刻,鞭辟入里的文章给无数个追随者指明了方向,在这点上毛泽东是文人是思想者。而面对繁冗复杂的战争局面,他重视军事战略战术,取得了无数军事奇迹,在这一点上他是武者,是不带枪的元帅。
说到伟人的细腻,有些视伟人为平民的情结,我们不必都做伟人,我们做领导者,就要从伟人的处事方式学到领导与变革的精髓,毛泽东乃至其它领导者的真情实感,领导力的提高功夫来自平时,就像没有试验证明领导者是天生的,而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修炼通过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领导力,但不去学习则肯定不会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中国当下的大环境正需要那些善于洞察发现机会,艰苦创业的领导者,近几年百度、如家等企业的崛起,正是由于它们的领导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空前巨大的市场。
《毛泽东大成智慧》
作 者:雷国珍,吴珏编著,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内容简介:
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独特的性格、超人的领导智慧、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在于他有着超世绝伦的才华。亦不仅仅在于时代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更在于他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能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毛泽东以山的坚强、水的柔情、土的质朴、火的激情、诗的浪漫,加上他的机智、豪气、胆略、智慧、素质、品性、渊博的学识、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国安邦的谋略,为中国这块土地涂上了一层基本色。博学多才,既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天生的,毛泽东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博学多才的唯一途径来自学习。他认为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想获得成功,那么你就学习吧。像毛泽东那样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去刻苦地学习。
目录
第一章 非学无以广才
一、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三、“经书杂书”,相得益彰
四、读书,贵在独立思考
五、不动笔墨不看书
六、读无字之书
七、“人有善,虽千里吾求之”
八、经世致用
第二章 野蛮其体魄
一、体为知识之载,道德之寓
二、担大任者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锻炼身体也要个性化
四、持之以恒,方能受益
五、用最简单的办法也可以补脑健身
六、练体与练心相结合
第三章 全党领袖
一、树旗帜与“找真同志”
二、正确对待党内山头
三、三大法宝
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五、跳出周期率
六、治党要以史为鉴
七、从严治党
第四章 共和国缔造者
一、建设国家也不能搞关门主义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靠总结经验吃饭
四、向科学进军
五、祖国统一和主权完整高于一切
第五章 三军统帅
一、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出来
二、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
三、从战略高度考虑游击战争
四、克敌制胜靠士气
五、一盘棋的思想
六、出奇制胜
七、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八、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第六章 改变世界历史的人
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进门”
二、走俄国人的路和向苏联学习
三、扩大国际交往,树立国际形象
四、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
五、小球推动大球
六、结交穷朋友
第七章 驾驭全局的秘诀
一、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二、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三、学会弹钢琴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
六、要么不抓,要么抓住不放
七、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八章 吸引与凝聚力量
一、任人唯贤
二、知人善任
三、不拘一格选人才
四、“吕端大事不糊涂”
五、授权是成事的分身术
六、“有了母鸡何愁没有蛋呢”
七、利用互补增强能量
八、爱才有道
九、“小舟变大舟”
第九章 与人相处的智慧
一、谨慎交友
二、做事论理,私交论情
三、涵纳百川,不择细流
四、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六、“还是很讲朋友义气的”
七、在国际舞台上
第十章 以德服人
一、“做一个掀天揭地的人!”
二、做一个纯粹的人
三、愈挫愈奋,矢志不移
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五、“还是勤俭节约”
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七、生死任自然,无往而不乐
第十一章 成功需要情和爱
一、孝敬父母
二“是一家,不分彼此”
三、“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四、枪林弹雨中的真情
五、夫妻之间也要讲原则
六、手足情深
七、怜子如何不丈夫
八、亲朋戚友,人间真情
九、“人民万岁”
第十二章 养成大业之性
一、勇气和骨气
二、容天下能容之事,忍天下能忍之事
三、克制容忍,勿现于辞色
四、平民意识
五、事业上创新,生活上恋旧
六、热爱大自然
第十三章 成大事之艺
一、“写诗,就要写出自己的胸怀和情操”
二、以书法为桥
三、纤笔一枝,赛过三千毛瑟精兵
四“把报纸看作自已极重要的武器”
五、语言大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