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与价值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
作为科学与价值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理想与信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是由人所设定,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信念是一个人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或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从时间维度看,理想属于和指向未来,以现实为参照,有长远和近期之别。由于理想是属人的,因此,理想具有主体性、意识性,也具有客观性,就是说理想是合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结果。理想的主体性和主体的社会性使理想具有社会性,理想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决定。理想的主体性、主体的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使理想有个人理想与群体理想之别,主体的阶级存在还使理想在阶级社会里还表现出阶级性的特点。由于主体还以社会分工的形式存在,这就使理想有内容之别,例如,有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等等。
不同的人不同的理想,也就是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不同的设计。作为一种理想,共产主义为什么会在诸多的个人和社会理想中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理想的主体性特征提示我们,对主体或者说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越深刻,对理想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例如,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爱看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把爱看成人的本质,因此,相信费尔巴哈的人就会把爱当成信念。而马克思主义 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本质、实践本质、需要本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从此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而且同时也是科学,是科学与价值观的统一。不仅是理论,也是行动。
有一种误解相当有代表性,这种误解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00多年前,相对那时,现在的科学与社会早已大大发展了,特别是20世纪发生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革命和其它科学技术革命,从这个背景看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它不是一种科学,而仅仅是一门学说,是意识形态之一种,因此,它所揭示的共产主义也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就如同宗教也是一种价值观。其实,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不仅经受住了20世纪的科学考验,还进一步被现代科学确证,现代科学反而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趋圆满和完整,加入现代科学视角后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更加夺目了。2000年,美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约·贝·福斯特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作出一个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马克思把劳动定义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变换即社会的物质变换。福斯特通过回到唯物主义传统,考察马克思著作的德文原文,发现这里的“物质变换”就是“新陈代谢”,马克思直接借用了这个当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不久的先进科学概念。20世纪的科学进展,把生物或生命现象的本质高度归结为新陈代谢,马克思对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揭示,实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按照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解,通俗点说,马克思发现:人不吃饭就要死这样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是其它一切事实的前提,没有比这个更基本的了。在我们看来,这个事实是比千条万条归为一条的造反有理更有理的一条,它与造反有理是前提与推论的关系。全世界古往今来,不管男女老少,不分种族民族,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植物人还是动物人,不管是高谈阔论的哲学家,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或者贩夫走卒,不管是练某某功、支持某某功的,还是批评某某功的,不吃饭都要死。既然人不能象动物一样只寻找自然界现成的食物,那就要劳动,特别是从事物质性生产劳动。物质性生产劳动就成为人类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如果说有普世的话,马克思的这个发现才是普适的。这就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可以必然的预言一个人的行为。例如,无论何人,如某个完成了金融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后的人,只要不想死,不超过一定的时间(一般是七天),都会而且必须吃东西。此外,马克思还发现:不管你吃不吃、怎样吃,个体主体的人总是要死的,既然人不能依靠信神来解决人不死的问题,就只能依靠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依靠社会存在才能解决人类整体主体不死的问题。
在物理学史上,很多错误的理论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它们对建立正确的理论也起了反面的作用,物理学留下了正确的主干。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两大革命,其实就是基本前提的革命,也就是基本前提的重新界定。狭义相对论指出,物质运动有上限,就是光速,而有上限意味着光速不能叠加。这一点引起了很多重大后果,其一就是预言了核能。因此,相对论的出现使其后的物理学必须以之作为新的基本前提,物理技术的运用不能违背其基本前提,当然这不排除还有一部分学者始终不渝地否定相对论,但这同样不排除多数人相信相对论。其实多数人并不真懂相对论,可却相信它,这就是一种信念。相对论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刺激我们不断追求提高速度,以便有朝一日能感受时间延长的相对论效应,信念就转化成了理想。虽然我们一代人看不到,几代人看不到,但这是可以期待的。要改变相信相对论的人的信念,难乎其难,要改变追求速度的理想也就难乎其难。我们的研究使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仿佛相对论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代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投身其中的国际共运在人类实践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物理学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才是西方文明大道合乎逻辑的继承与发展,是未来东西方文明进一步融合的主干和主流。对个人生命而言,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100多年似乎比较长,可是对人类历史来讲,这100多年很短暂,不少人在这个短暂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刻意的诋毁,丝毫改变不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所科学揭示的共产主义的主流不会因一时一地的支流而改变,就象相对论是大爆炸理论的生长点一样,马克思主义才是未来新的社会科学理论的生长点。有的人可以不懂物理,但他的行为不会超越物理学规律的约束;一个人可以不是共产党人,可以不懂共产主义,但他的行为最终不会摆脱共产主义揭示的真理的约束。人类历经波折,最终会回归共产主义主航道上来。所谓共产主义,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也就是劳动的解放,劳动的解放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解放。先消灭剥削劳动,然后通过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可能地、不断地压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劳动,把多出来的、更多的个人时间用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的理想难道不是对以往那些美好理想最好的涵盖?难道不更吸引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