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益西彭措:重视美元背后的力量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益西彭措: 重视美元背后的力量
[ 林昙 ] 于2009-04-17 10:42:00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一、扩张性美元的历史足迹

  

  美元作为美利坚的法定纸币,值得特别重视。这个重视不仅仅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而在于它背后的国家意志和历史作为。

  

  历史上的美国在建国初期也是货币十分短缺的国家,也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靠易货贸易发展美国的经济,但在经历西部淘金和白银采掘过剩以后,美国摆脱了货币短缺,而进入货币充沛阶段的发展时期。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完成国内的基本经济建设以后(这个完成是工业品总值比英、法、德总和还多),美国从硬通货主义转变成纸通货主义。

  

  当时在中国敏锐地看到这个问题的是马寅初先生。马寅初先生说——对美国来讲,与其说是黄金衡量纸币,不如说是纸币在衡量黄金。

  

  在当时尚且没有任何理论支持这种做法,但实用主义的美国(二十世纪的美国哲学从绝对唯心论转到了实用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看到,充裕而不竭的货币供给将持续地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逢一战的火焰,美国向整个世界推出了大量的商品,在贸易结算盈余中美国的基础货币-黄金储量直线上升。黄金储量的提高使美国在实践中更大胆地把纸币应用的酣畅淋漓。

  

  一战后,英国却急于回复金本位,而由于战争的物质消耗,英国的黄金实际上已经出超。在这个局面下回复金本位,那么可怜的黄金储量将导致英国没有足够的货币可用。由此,在英国产生了通货紧缩。

  

  此时,凯恩斯奔走呼号,试图用他的理论和实践阻止他的母国陷入紧缩的深渊,但无济于事。英国走上了紧缩的不归路路。这个紧缩迅速感染了整个世界经济。

  

  为此,凯恩斯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到1933年面世)在繁忙的写作中。他试图用严格的理论告诉英国,必须采取通货膨胀政策。

  

  本来,战后重建极易引起经济扩张性增长。但是由于金本位的紧缩,导致已有纸币贬值,按纸币衡量的物价涌贵起来,而基础货币黄金又不足以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当时的欧洲世界交织着双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黄金和纸币的矛盾——黄金少而纸币多。第二重矛盾是经济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矛盾——经济需求要求充足的货币供给,而黄金在欧洲地界十分短缺。

  

  从纸币角度看是通货膨胀,因为没有足量的黄金为纸币作保障准备;

  

  从黄金角度看是通货紧缩,因为黄金储量不足以供应经济恢复。

  

  而美国一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美国超出英、德、法总和的工业品贸易换取了大量黄金,大量黄金为纸币提供了充足准备,充足的纸币导致生产更加高昂。

  

  美国这种繁忙的状态被另外一个著名人物马克斯韦伯参观到了,马克斯韦伯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并得出结论,这是新教伦理的缘故。于是另外一本巨著诞生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

  

  战后的美国生产热情更加高昂,但这个高昂不是所期望的欧洲战后重建的购买,恰恰是欧洲以英国为代表试图回复金本位的紧缩所面对的滞销。

  

  当美国的高昂生产和欧洲紧缩需求相互撞击时,经济危机于1929年爆发。

  

  这次危机使美国看到了二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美国自身发展经济的路子是正确的,确立了美国的富裕地位,并且找到了凯恩斯理论来加以说明经济问题,同时也找到了韦伯理论来说明精神文明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一国独立发展经济所面对的世界性窘境(从此为美国的未来货币政策和全球政策奠定了伏笔)。

  

  这两个问题通过经济危机深刻地的刺痛了美国,并采取行动:

  

  1944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这是美国意图把一国货币扩张推进到全世界的奠基。货币全球体系得以建立,防止了外部世界紧缩货币的连锁反映导致美国本土经济需求下降。

  

  二战结束,美国大批援助世界(主要是欧洲)重建,彻底避免了一战后欧洲重建不利导致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货币推动带来了美国的持续繁荣和战后欧洲复兴,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爆发。历史上二战后的经济繁荣和一战后的危机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根源就是美国解决了一国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世界格局。

  

  但全球性(至少是西方性)经济繁荣也带来了需求更多的货币支持的要求。面对全球性经济扩张和繁荣,不能随意增加的黄金储量不可能应付全球的经济要求。

  

  要经济还是要金本位?

  

  这个冲突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盟主美国说来说来根本不用考虑,实用主义的美国不会犯英国佬的贵族错误。

  

  美元对黄金迅速飙升,黄金被赶出了基础和结算货币的地位。

  

  因此,一个全球性货币体系可以避免一战后货币混乱所导致的一国错误蔓延全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摧垮全球经济。

  

  把美国一国的货币扩张体系以国际结算地位固定给全世界使全球经济被绑上经济扩张的不归路。

  

  二十世纪后半期,所谓的欧洲复兴、日本经验、四小龙经验、金砖四国经验等等,这些所谓的经济奇迹都是在扩张美元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美元扩张体系繁荣了世界,它的另外一个作用也显现出来——它可以对特定的一国错误进行突袭:

  

  突袭英镑、突袭日元、突袭东南亚货币。

  

  二、中国应该借鉴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天然缺乏货币,也没有哪个国家天然拥有丰富的货币。

  

  就货币短缺而言,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中国、印度都曾经短缺过,而在不同时期也都曾经丰富过。

  

  但是在丰富和短缺的交织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把货币地位上升到国家和全球经济命运的高度。

  

  美国是货币史上唯一的例外。

  

  美国用货币聚敛资源、聚敛人口、聚敛技术,聚敛工业品。美国是一个“用货币”的国家,货币是国家政策的工具。

  

  作为清教国家,美国一反西方公教国家对货币和利息的道德鄙视,公然追求货币,又公然用货币聚敛一切经济要素来推动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在货币观念上,一切如西方公教般鄙视货币的国家和个人,在私下和公开又都挖空一切心思攫取和聚敛货币,为此不惜杀人和发动战争,早期罗马天主教会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种观念下聚敛的货币成了心理扭曲的满足品——货币只是用来守护、欣赏、炫耀。

  

  如果现代中国人没有读过《欧也妮葛朗台》,那么看看中国贪官们的画像就明白得一清二楚。 `

  

  因此,中国根本需要借鉴的国际经验就是货币的工具作用。货币是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公民福祉完善的工具。

  

  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我们的国家意志要明白这个道理。

  

  推动经济发展和公民福祉的完善是货币根本和唯一的工具作用,至于如何管理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也就迎刃而解了。哪种方式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公民福祉完善,哪种规定和策略就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货币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